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高校与高等教育教育学认知过程思维导图

认知过程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免费下载
免费使用文件
U232460830 浏览量:322023-04-25 08:44:16
已被使用5次
查看详情认知过程思维导图

认知过程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认知过程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认知过程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d7e3c51dd38e9df5d1c0a93af2596da4

思维导图大纲

认知过程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解析注意

概念

注意指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方向)和集中(程度)。

外部表现

适应性运动

无关运动的停止

呼吸运动的变化

功能

选择功能

主义的选择功能是指在选择信息时,使心理活动选择有意义的、符合需要的、与当前活动任务相一致的各种刺激,同时避开或抑制其他无意义的、附加的。干扰当前活动的各种刺激。

保持功能

当个体接收到信息刺激以后,每种刺激信息单元必须通过注意才能得以保持,如果不加注意,刺激信息就会因无法保持而转瞬即逝,使心理活动不能对其进行加工,导致无法达到预定的目标。

调节和监督功能

(注意的转移和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调节和监督功能,可以控制心理活动向着一定的目标和方向进行, 使注意适当分配和转移,并在调节过程中进行监督,使注意向预定的方向集中,以提高活动的效率。

种类

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是被动的注意,是个体对环境的应答性反应及关注。

定向性注意

定向性注意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性的定向反射,属于生理反应,是最初级的注意,它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失,但占据的比重会日渐减少。

选择性注意

选择性注意表现为个体在诸多外界刺激中,只对某一类刺激注意得多而忽略其他刺激。选择性注意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其注意的范围逐渐扩大,注意的对象也日渐复杂。

引起条件

(1)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①刺激物的强度。②刺激物间的对比关系。③刺激物的运动变化。④刺激物的新异性。

(2)接受主体本身的特点

不同的接受主体,因自身性格、兴趣、精神状态。知识积累等的不同,对相同刺激物的关注度 也有所不同。主体的知识积累也影响着其对相同刺激的不同反应。

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又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的目的的,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引起因素

(1)活动的目的和任务

(2)间接兴趣的培养

(3)良好的意志品质

(4)活动的组织

(5)已有的知识经验

有意后注意

有意后注意又称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 种特殊形式, 同时具备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部分特征。它有自觉的目的,通常与特定的目标、任务相关联。这与有意注感的目的性特征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0~3岁婴儿

1~3岁婴幼儿

3~6岁幼儿

学前儿童注意的品质与培养

注意的品质与学前儿童的活动

1、注意的选择性与学前儿童的活动

注意具有选择信息的功能,这就是注意的选择性。在众多的信息刺激中,注意的选择性表现为偏向于对一类刺激注意的多,而对另一类刺激注意得少。

2、注意的广度与学前儿童的活动

3、注意的稳定性与学前儿童的活动

4、注意的分配与学前儿童的活动

5、注意的转移与学前儿童的活动

学前儿童注意力分散的原因

2、目的要求不明确

1、教育活动组织不合理

3、幼儿注意不善于转移

4、疲劳

5、饮食不当

学前儿童注意分散的防止措施

1、防止无关刺激的干扰

2、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

3、培养良好的注意习惯

4、灵活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学前儿童感知觉得发展

解析

认识感知觉

感觉和知觉的概念

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分类

感觉的种类

知觉的种类

规律

感觉的规律

(1)感受性的概念

(2)感受性变化的规律

知觉得规律

(1)知觉的选择性

(2)知觉的整体性

(3)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恒常性

感觉的发展及特点

1、视觉的发展

(1)视敏度

(2)颜色视觉

2、听觉的发展

(1)胎儿的听觉

(2)新生儿的听觉

(3)婴幼儿的听觉

3、触觉的发展

(1)口腔的触觉

(2)视触觉的协调

4、痛觉的发展

知觉的发展与特点

1、空间知觉

(1)方位知觉

(2)形状知觉

(3)大小知觉

(4)距离知觉

2、时间知觉

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

观察力发展的特点

1、目的性不够明确

2、缺乏持久性

3、不够细致

4、概括性水平低

观察力的培养

1、调动多种感觉器官

2、教授观察的方法

3、激发观察的兴趣

4、培养观察的习惯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解析记忆

认识记忆

记忆的种类

1、根据信息的内容划分

(1)形象记忆)

(2)运动记忆)

(3)情绪记忆)

(4)语义记忆)

2、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划分

(1)瞬时记忆)

(2)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又称操作记忆,是对信息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

①直接记忆

②工作记忆

(3)长时记忆)

3、根据信息加工处理的方式划分

(1)陈述性记忆)

(2)程序性记忆)

记忆的过程

识记

(1)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2)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保持与遗忘

(1)保持)

①简化和概括化

②完整化和合理化

③夸张和突出

④记忆的内容增多

(2)遗忘)

回忆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生

1、习惯化

2、条件反射

3、重学记忆

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

1、记忆保持的时间逐渐延长

2、记忆提取的方式逐步发展

3、记忆容量逐渐增加

(1)记忆广度)

(2))记忆范围

(3))工作记忆

4、记忆内容逐渐扩大

(1)运动记忆)

(2)情绪记忆)

(3)形象记忆)

(4)语义记忆)

5、记忆的目的和意图逐渐明确

6、记忆策略逐步形成

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1、3岁前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2、3~6岁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1)无意识记占优势,有意识记逐渐发展)

①幼儿无意识记的发展

影响因素

a、客观事物的性质

b、客观事物与幼儿的关系

c、是否为幼儿认知活动的主要对象或活动所追求的事物

d、活动中感官参与的数量

e、活动动机

②幼儿有意识记的发展

特点

a、幼儿的有意识记是在成人的教育下逐渐产生的

b、有意识记的效果依赖于对记忆任务的意识和活动动机

c、幼儿有意再现的发展先于有意识记(有些有意在现材料通过无意识记发现)

d、有意识记的发展速度更加明显

(2)机械识记用的多,意义识记效果好

①与成人相比,幼儿较多地运用机械识记

②意义识记的效果优于机械识记

(3)形象记忆占优势,语义记忆逐渐发展

①幼儿形象记忆的效果优于语义记忆

②幼儿形象记忆和语义记忆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③幼儿形象记忆和语义记忆的差别逐渐缩小

(4)记得快,忘得快,记忆不精准

①记得快,忘得也快

②记忆不精确

a、记忆不完整

b、识记混淆

c、容易歪曲事实

d、易受暗示

学前儿童记忆力的培养

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学前儿童记忆力培养的策略

1、激发兴趣与主动性

2、丰富生活经验

3、明确记忆任务

4、运用记忆策略

(1)复述【复述是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系统的必要方法,可有效地提高记忆效果。】

(2)归类法【归类法是把许多同类的事物归为一类,将记忆材料整理成有适当次序的系统材料。】

(3)联想法【联想法是借助某些中介建立多种联想,进行间接识记。】

(4)协同识记法【识记时,让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在其大脑皮层上建立多方面的暂时神经联系。】

5、进行合理复习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解析想象

认识想象

想象的概念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1)记忆表象

记忆表象是通过感知觉获得、保存在大脑中的事物的形象,即记忆表象可对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进行重现。

(2)想象表象

通过想象过程创造的新形象称为想象表象。它是大脑对已有表象的黏合、重组,对过去已感知过的事物进行再加工改造后得出的形象。

想象与客观现实之间的关系

想象所产生的新形象是想象着本人没有感知过的或者是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事物形象,但这并不意味着想象是超现实、凭空产生的。想象和其他心理过程一样,仍然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记忆表象不可能凭空产生,它是个体在生活中逐渐积累起来的。如果创造主题对某类事物从没有感知过,那么,在其大脑中就不会出现以此类事物为原型材料的想象。

虽然想象创造出来的形象可能非常荒诞,但都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其原型,都来自创造主体自身的经验,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加工改造,并非无中生有。而有些客观事物,是个体以形象储存下来的静止的或活动、平面的或立体的、有声的或无声的各种画面信息。其次,从想象的社会历史制约性来看,它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个体想象的内容和水平总是受社会历史条件、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等现实条件的制约。

想象的功能

(1)预见功能

想象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心理活动,是在人类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发生、发展起来的。生产劳动往往要求人们在劳动之前,能在头脑中想象出劳动的结果并预定目标,然后有目的地行动。这种关于行动所要达到的目标及行动过程的想象,是人类劳动的主要特点。

(2)补充功能

想象是智慧的翅膀,是思维的特殊形式。

(3)替代功能

在现实生活中,当人们的某种需要不能实际得到满足时,可以利用想象从心理上得到一定的补偿和满足。

想象的种类

根据想象是否有明确的目的以及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以把想象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无意想象

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在外界的某种刺激影响下产生,无须意志努力的想象,是最简单、最初级形式的想象。(梦是无意想象的一种极端表现,完全不受个体意识的支配)

有意想象

有意想象是有一定的目的性,需要意志努力,自觉主动进行的想象,是人类从事实践活动的主要想象形式。有意想象需要培养,且能够在教育的影响下逐渐发展。

(1)再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根据他人的语言描述或图形示意而形成相应新形象的过程。

(2)创造想象

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3)幻想

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与个人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事物的想象,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积极的幻想

科学幻想(科学幻想是科学预见的一种形式,是创造想象的准备阶段和发展的推动力,是具有进步意义和实现可能的积极幻想。科学发现和发明创造往往都基于科学幻想,再通过科学实践加以验证和实现。)

理想(理想是符合客观规律和社会条件,通过努力能实现的幻想。)

消极的幻想

空想(是客观规律和社会条件不允许实现的幻想。空想是一种完全脱离现实的发展规律、在实现中毫无实现可能的幻想,是一种无益幻想。以幻想代替实际行动,只会导致挫折和失望。)

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

想象的萌发

想象的产生需要想象主体的大脑中有相当数量的、具有稳定性的表象贮存,这样才可为丰富的想象活动提供基本素材。

想象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学前儿童想象的培养

积累感性经验

举行游戏活动

开展文学艺术活动

创设问题情境

营造轻松氛围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表象理论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表象理论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表象理论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70986b5566835efa876761f401d30607

药物临床试验受试者招募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药物临床试验受试者招募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药物临床试验受试者招募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d864d8109917b80e0667bde400c0f4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