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基础教育化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堂笔记思维导图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堂笔记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免费下载
免费使用文件
二硫碘化钾 浏览量:772023-04-29 14:37:36
已被使用35次
查看详情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堂笔记思维导图

讲述了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堂笔记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堂笔记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堂笔记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23aa3e6bc3ef86ea32543c9e24cc5e8a

思维导图大纲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堂笔记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化学与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的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

古代炼丹、炼金对化学实验的贡献

(1)发明了许多实验器具,及一些物质分离的方法,如过滤、蒸馏等。

(2)找到了一些用于合成物质的有效方法。

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科学探究的形式有多种,如实验、调查、讨论等都是科学探究的形式。

进行科学探究时不一定都按科学探究的八个环节一步步进行,可根据实际的研究内容选择其中几个环节进行。

实验观察和描述

做实验时,要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现象,对物质在变化前、变化中及变化后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描述,进行比较和分析后得出结论。

实验时要注意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的变化以及是否发光、放热、产生沉淀、放出气体等。

辨析——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的区别

(1)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不能混为一谈。

(2)实验现象是在实验过程中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感觉到的外在表现,如颜色变化、发光、放热、有气体或沉淀生成等。

(3)实验结论是根据实验现象推导总结出来的关于物质的组成、性质或变化规律。 例如“蜡烛燃烧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为实验现象,若描述成“蜡烛燃烧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则为实验结论。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燃烧时

(1)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燃着的过程及火焰。

实验现象:蜡烛安静、持续地燃烧,发黄光、放热;火焰分三层,外焰最亮。

解释与结论:石蜡具有可燃性。

(2)将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在火焰中,1s后取出。

实验现象:接触外焰部分先变黑,内层几乎没有变化。

解释与结论: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

(3)分别取一个干燥烧杯和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先后罩在火焰上方。

实验现象: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雾产生,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壁出现浑浊。

解释与结论:蜡烛燃烧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拓展

蜡烛的火焰一般分为三层:最内层为焰心,温度最低;中间一层为内焰,温度较高;最外层为外焰,温度最高。

(1)检验某种物质燃烧后是否有水生成的实验操作方法: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通过烧杯内壁是否产生水雾来判断是否有水生成。

(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是二氧化碳。

熄灭后

(1)将蜡烛熄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烛芯上有白烟冒出。

解释与结论:石蜡蒸气遇冷转变为石蜡固体小颗粒,形成白烟。

(2)用火柴迅速点燃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

实验现象:蜡烛重新燃烧。

解释与结论: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具有可燃性。

拓展

(1)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可用文字表达式表示: 石蜡+氧气图片水+二氧化碳。

(2)蜡烛燃烧时产生的黑烟是石蜡不充分燃烧产生的炭粒(即炭黑),而熄灭后产生的“白烟”主要是石蜡蒸气冷凝而成的固体小颗粒,具有可燃性,能够被点燃。

注意——实验探究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内容

(1)关注物质的性质,如石蜡的颜色、状态、硬度、熔点等物理性质;石蜡能否燃烧、燃烧产物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化学性质。

(2)关注物质的变化,如石蜡受热时是否发生熔化,燃烧时是否发光、放热等。

(3)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不能孤立地关注物质的某一种性质或变化,而是要对物质在变化前、变化中和变化后的现象进行细致地观察和描述,并经过比较、分析等思考过程,得出可靠的结论。

在描述现象时需要注意“烟”和“雾”的差别:烟是指固体小颗粒分散在空气中,而雾是指液体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小液滴。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收集气体

取两个空集气瓶放在桌面上,过一会儿后盖上玻璃片即可。

(2)用排水法收集呼出的气体

①在集气瓶内装满水,然后用毛玻璃片(毛玻璃是用金刚砂等磨过或以化学方法处理过的表面粗糙的半透明玻璃。由于集气瓶的瓶口是磨砂的,用毛玻璃片时也应用磨砂的这一面,这样能保证毛玻璃片与集气瓶接触更为紧密)将瓶口盖上;

②将盛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水槽内;

③移开玻璃片,将导管放在瓶口开始收集;

④当瓶口有大量气泡冒出时,表明气体已收集满,再用玻璃片将集气瓶盖上,取出后正放在桌面上。

注意

(1)与集气瓶配套使用的玻璃片一般是毛玻璃片,使用时应将玻璃片的毛面向下盖好集气瓶。

(2)当收集到一部分气体时,要用手压住集气瓶,以防因为水的浮力而使集气瓶上浮而漏气。

理解

不与水反应且难溶(或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可用排水法收集;收集气体时,集气瓶内装满水是为了排尽集气瓶内的空气,否则收集的气体不纯净。

收集的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时,集气瓶正放;收集的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时,集气瓶倒放。

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课堂笔记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课堂笔记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课堂笔记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4b3d198a44d36b4ca6b3a0a0493d649a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2《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课堂笔记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2《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课堂笔记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2《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课堂笔记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82ad74563433a474aaf7c96bb50d197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