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基础教育历史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六单元第17课思维导图

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六单元第17课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会员免费下载30积分
会员免费使用30积分
浏览量:1442022-08-22 15:04:33
已被使用7次
查看详情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六单元第17课思维导图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第六单元第17课知识点归纳总结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六单元第17课思维导图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六单元第17课思维导图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140b16bf256cd39e240c8894ad65b6ce

思维导图大纲

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六单元第17课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一、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1.战国:国家编排民户,制定户籍的开始

2.秦朝:实行分类登记制度,除一般百姓的户籍,还有宗亲贵族的宗室籍、官吏的宦籍、商贾的市籍等

3.汉朝

(1)丞相主管全国户籍工作,各级地方政府也均有专门人员主管户籍

(2)户是政府征派赋役的单位。百姓编户入籍后,便成了封建国家的“编户齐民”

(3)政府为掌握人口数,也定期进行人口调查

4.隋唐

(1)隋建立后,重新核定户籍

(2)唐承隋制,管理更严,户籍三年一造

5.宋朝:宋朝户籍分主户(指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的税户)和客户(指没有土地的佃户)

6.元朝:按职业划分户口类型,统称为“诸色户计”,一旦定籍,世代相袭,不得变动

7.明朝

(1)明朝以职业定户籍,分为民籍、军籍、匠籍等

(2)明朝的户籍册称“黄册”,以里甲制为基础

8.清朝

(1)清朝普通户籍基本沿袭明制,但管理相对松弛

(2)到清前期赋役实行固定丁银、摊丁入亩,户籍的作用大为削弱

(3)乾隆年间,朝廷谕令户籍永停编审

二、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

1.基层组织

(1)从秦汉到明清,县是最基层的行政机构,下设直接管理民众的基层组织

(2)秦汉时期,县下设乡和里。乡设三老,里设里正。后代沿袭这种乡里制度,稍有变化

(3)唐朝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城内设坊,郊外设村,设里正、坊正、村正

(4)明朝实行里甲制,十户为一甲,一百一十户为一里,设甲首、里长

2.社会治理

(1)秦汉:建立什伍组织,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里,相互监督

(2)唐朝:实行邻保制度,以四家为邻,五邻为保,互相监督

(3)北宋:王安石实施保甲法

(4)明朝:王守仁推行十家牌法

(5)清朝:清初实行里甲制,后来推行保甲制

三、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1.宋之前

(1)社会救济:历代社会救济的主体是掌握大量资源的政府,民间组织处于辅助地位

①汉朝建立常平仓制度,积谷备仓,调节粮价

②隋唐时期,政府既重视官方储备,也大力提倡民间积储。隋文帝置仓积谷,还鼓励民间自置义仓

③官仓救大灾,义仓防小灾

(2)优抚政策

①秦汉时期,皇帝有时会赐给高龄老人手杖——鸩杖,以示尊重

②从唐朝开始,政府设有收容贫老、孤儿和乞讨流浪人员的专门机构

2.宋之后

(1)宗族内部的救助活动逐渐兴起

①代表:北宋范仲淹在族内创设义田,赈济族人,影响深远

②作用:宗族通过设立族产,在衣食、住行、婚娶、蒙养,丧葬等方面资助族中贫困者

(2)明清时期,慈善组织开始兴起,出现了善堂、善会等慈善机构

3.政府和社会救济的不同

(1)政府救济的重点在救灾,核心在于保证粮食供应,或直接实施赈济,或鼓励各地余粮向灾区流通,疏导和安置流民,鼓励民间富户救济灾民

(2)社会力量救济活动侧重于日常生活的赈济,如收养弃婴和孤儿、接济贫民等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六单元第18课思维导图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六单元第18课思维导图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六单元第18课思维导图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c841760f947ac45603b9ba9c98921a50

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五单元第16课思维导图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五单元第16课思维导图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五单元第16课思维导图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7f2e196cadce31f3c03e0e624b4ba1b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