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基础教育数学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免费下载
免费使用文件
U44564867 浏览量:1302022-10-19 14:32:43
已被使用15次
查看详情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包含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减法、图形的运动等,其中四则运算包含加、减法和乘、除法,需要掌握各部分间的关系,小数的意义和性质需要了解小数点前后数位的含义,和小数点的移动、读写和大小比较,小数的加减法要注意小数点对齐和进退位,可以适当运用运算规律简单计算,还需了解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和性质,正方形对角线所在的直线也是对称轴。

思维导图大纲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加、减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已知两个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减去的已知的加数叫做减数,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求出的未知因数叫做商.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四则混和运算的顺序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

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号外面的

有关0的计算

一个数和0相加,结果还得原数

一个数减去0,结果还得这个数

一个数减去它自己,结果得零

一个数和0相乘,结果得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结果得0

0不能做除数

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二

正确辨认从上面、前面、左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观察物体有诀窍,先数看到几个面,再看它的排列法,画图形时要注意,只分上下画数量

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从同一个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才能更全面地认识一个物体

第四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

小数点前面的数叫小数的(整数)部分,小数点后面的数叫小数的(小数)部分

小数位数

小数点后面第一位是(十)分位,十分位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又可以写作0.1

小数点后面第二位是(百)分位,百分位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又可以写作0.01

小数点后面第三位是(千)分位,千分位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又可以写作0.001

进率

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10个千分之一是1个百分之一

10个百分之一是1个十分之一

10个十分之一是整数1

10个0.001是1个0.01

10个0.01是1个0.1

小数的读写

读小数时,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去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一个数字

写小数时,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小数点写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部分要依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小数的性质

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小数大小的比较

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那个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部分,十分位相同,就比较百分位,百分位也相同,就比较千分位

小数点的移动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0,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0;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00,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00

不同数量单位的数据之间的改写

低级单位数÷进率=高级单位数

第六单元 小数的加减法

笔算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从末位算起,算加法时,哪一位数相加满十都要向前一位进1;算减法时,哪一位不够减就要从前一位退1

得数末尾有 0,一般要把0去掉

不要忘记了小数点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没有括号,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所以在小数四则运算中,恰当地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及连减的运算性质会使计算更简便

第七单元 图形的运动二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我们就说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都相等

正方形的对角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轴对称图形可以有一条或几条对称轴

长方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线段、菱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没有对称轴。(长方形和正方形除外)

梯形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只有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

加法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a+b) +c=a+(b+c)

连减的性质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

a-b-c=a-(b+c)

乘法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a×b) ×c=a×(b×c)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 ×c=a×c+b×c

连除的性质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a÷b÷c=a÷(b×c)

第五单元 三角形

三角形

由三条线段围成(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的图形叫三角形

为了表达方便,用字母 A、B、C 分别表示三角形的 3 个顶点,上面的三角形可以表示成三角形 ABC

三角形的高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三角形特点

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3个顶点

三角形有3条高,3个底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统计》课堂笔记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统计》课堂笔记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统计》课堂笔记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db2ce46186a05b8594ea7eed67d7cdc6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课堂笔记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课堂笔记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课堂笔记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502425e66f4ebd867fcd0c24dab294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