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行业/职业模板教育信息化教学创新案例思维导图

信息化教学创新案例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免费下载
免费使用文件
U165006924 浏览量:822024-05-03 20:23:22
已被使用13次
查看详情信息化教学创新案例思维导图

信息化教学创新案例详解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信息化教学创新案例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信息化教学创新案例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9178238d5ff3fd2f35be7c06917eee3a

思维导图大纲

信息化教学创新案例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一、基本信息

学 段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其他:

年 级

五年级

学 科

数学

教材版本及审定时间

冀教版教育部审定2013

册 次

冀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

本科每周

课时数

4

章节名称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课题名称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本课题的

课时总数

4

本案例课时

1

设计教师

丁宁

联系方式

15511770050

所在单位

任丘市青塔乡青塔村青一小学

二、对象分析

教材分析

冀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本单元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包括平面展开图)及表面积计算;第七单元学习长、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本单元教材在内容设计和编写思路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长方体、正方体的知识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的重要内容。具体内容是:(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2)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数学课程标准》与《大纲》相比,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和要求,真正落实了几何教学要重视空间观念的培养的要求。

首先,重视空间观念的培养。空间观念的主要内容包括“能够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有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图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这是一个包括观察、想象、比较、综合的过程,是建立在对周围环境直接感知基础上的、对空间与平面相互关系的理解和把握。通过实际尝试和动手操作来实现,强调操作、经历过程,同时,增加了长方体、正方体展开图的内容。

其次,在对长、正方体表面积的认识上,探索并掌握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淡化了概念的记忆和理解,强化了对测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以及对测量过程的体验。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掌握都比较好,学生计算能力也较强,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但是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弱。解决问题的思路还不够开阔和灵活。全班学生总体智力水平较好,但是一个班级里学生智力差异明显,班级学困生有几个。学生总体学习习惯较好。

注:1.

三、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

新课标要求结合具体情境,建立体积概念,发展空间观念,对现实生活中的体积事物感兴趣,尝试解决问题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核心素养

借助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感知事物的形态与变化,利用图形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借助空间认识事物的位置关系、形态变化与运动规律;利用图形描述、分析数学问题;建立形与数的联系;构建数学问题的直观模型,探索解決问题的思路。直观想象是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手段,是探索和形成论证思路、进行逻辑推理、构建抽象结构的思维基础。

在直观想象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学生能够进一步发展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增强运用图形和空间想象思考问题的意识,提升数形结合的能力,感悟事物的本质,培养创新思维。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通过操作比较,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3、在亲自动手操作过程中,让学生建立起空间观念,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实践操作,并进行自主观察,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意识。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教学难点

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想像力

五、策略方法

教学策略

演绎策略、归纳策略、启发式教学策略、情境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探究式

注:1.常见教学

六、教学准备

传统教具和学具

框架木棒、学生收集身边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

信息化教学设备及软件

电子白板、ppt

电子教学资源

七、教学过程

(一)教学环节(1):预习与导入

教学内容及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购物导入(教师讲述、幻灯片展示)

数学来源生活,从实物中抽象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出示实物,同时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找到的长方体和正方体。

请同学们把自己准备的长方体平放在自己的面前,并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上面,感受下它给你的感觉是什么样子的?通过用手摸及观察使同学们认识长方体的面。并通过数一数让同学们自己数出长方体有6个面。(出示课件标注出长方体的面)

讲述生活中的购物方式导出网络购物,出示实物进行直观、感官的感受并表达。

购物是最常见并且离不开的生活问题,尤其是移动支付的发展更加使人们方便快捷的买到自己需要的东西,通过购物导入本节课程能使同学们对本课产生兴趣并愿意投入其中。通过同学们亲自动手接触感受,使同学们最直观的认识立体图形各部分的名称。

(二)教学环节(2):新授与互动

教学内容及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1、动手操作,在实践中归纳事物特征

让同学们把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的三个相邻面沿各个边画下来,然后各个面进行比对寻找他们各自的“双胞胎兄弟”(画的同时音乐起),从而得出结论: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面相等。再用同样的方法自己探索正方体各边的特点。得出结论:正方体有6个面,所有面都相等。(老师装作对这一结论表示异议,请同学们对此结论保留意见,稍后证明结论的正确与否)

2、课件演示:长方体相邻面有一条公共的边就是这个长方体的棱(棱闪烁)。相邻的三条棱的焦点叫做这个长方体的顶点(顶点闪烁)。教师提出问题:数一数长方体有多少条棱?多少个顶点?它的棱有什么特点?让同学们自己观察自己手中的长方体,并数出顶点和棱各有多少,并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数的。

方法一:一条一条的数。

方法二:先数出上面的四条,再数出下面的四条,最后数中间的四条。

方法三:把所有棱分为3组,每相对的4条棱为一组。……

通过方法三从而总结出:长方体有8个顶点、12条棱并且可以分成3组每组4条棱的长度相等也就是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展示课件,直接出示正方体棱长的定义。并用同样的方法数正方体,从而得出结论:正方体有8个顶点、12条棱每条棱的长度相等。(此处作为线索二,老师装作对这一结论表示异议,请同学们对此结论保留意见,稍后证明结论的正确与否)

3、展示课件,提出:相较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并提出疑问:同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是固定不变的吗?请同学们回答。有同学会提出长方体的顶点不止一个。从而老师总结出:实际上长方体长、宽、高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一般情况下把底面中较长的一条棱叫做长、较短的一条棱叫做宽、垂直于底面的棱叫做高。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对比总结得出长方体的特征,并进行总结。再通过老师用ppt展示进一步了解并加深印象。

让同学们自己动手证实他们通过观察、数一数等方式得出的线索(结论)是正确的。通过自己动手来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并培养同学们之间的信任感及默契,从而达到心理得到满足、自信的效果。

(三)教学环节(3):练习与测试

教学内容及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展示立方体框架,并让同学们刚刚自己总结的线索一和线索二自己用小圆棒和三通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并完成手中表格。

表格如下:

顶点

正方体

长方体

小组中每个人都要动手制作,组员中相互指导、评议、共同完成表格。

展示各小组成果,并展示所完成表格内容。

同学们刚刚自己总结的线索一和线索二自己用小圆棒和三通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并完成手中表格。

让同学们自己动手证实他们通过观察、数一数等方式得出的线索(结论)是正确的。通过自己动手来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并培养同学们之间的信任感及默契,从而达到心理得到满足、自信的效果。

(三)教学环节(4):小结和归纳

教学内容及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同学们进行总结,教师进行最后归纳。

作业布置:寻找并观察生活当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从不同角度观察欣赏他们的美。并用12个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能有多少种摆法?它们的长宽高各是多少?请你亲自动手试一试。

结束:清空购物车,前后呼应,理论联系实际。使课程与生活完美结合。

学生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教师对此进行总结。

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在学生印象里形成思维导图,从而进行空间概念的架构,是本课的知识点更加清晰。

(三)教学环节(5):板书与拓展

教学内容及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议一议: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从而得出:正方体是长方体的特殊形式。并请同学来画示意图。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顶点

正方体

6个面,所有面都相等

8个

12条棱,每条棱长度相等

长方体

6个面,相对面都相等

8个

12条棱,分成3组,

每组4条棱长度相等

把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得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正方体

长方体

通过对长方体的学习自主学习正方体的特点,从而举一反三得出新的结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板书的内容重在强调重点和难点的突出。

八、技术应用

课前

课中

课后

技术名称(硬件、软件、数字教学资源等)

用在备课及

哪个教学环节

主要功能及应用优势

希沃电子白板

贯穿整堂课程

动画设计让学生更加直观的学习所授内容

九、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1.购物——生活和教学有机结合导入。

课前我就在思考:怎样能使学生很快的接受并进入学习状态,因此我在课件的动画制作上确实花费了不小的精力,课堂开始课件演示淘宝购物与卖家交流的过程,顺利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经历了这样一个依靠讲授无法达到的效果,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我想:在图形与几何知识的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确实是其他传统手段所无法比拟的。

2.智慧从手指尖开始。

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与空间, 多次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在看一看、量一量、摸一摸等实际操作中不断积累空间观念,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导教学。在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时:我请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学具,摸一摸,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他们很容易发现:长方体有平平的面;两个面相交的边是棱;三条棱相交的点是顶点。当认识完名称之后,我组织学生进行了第二次操作:探究长方体特征,把学生分成四人一小组,我引导学生分别从面、棱、顶点三方面去研究,通过在小组内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发现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学生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很快发现了长方体的很多特征: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长方体有8个顶点,多次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再请同学们通过对长方体的学习自学正方体,把课堂还给学生。

3.让数学回归生活。

通过卖家发货我们收货再动手拼插制作再到完成表格,收到了动手、总结、学以致用相结合的良好效果。

二、改进之处

本节课学生比较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但我也感觉到有很多不足。

1.学生表述特征时欠完整简练,他们的语言能力的训练有待于进一步的增强。

2.对于小组讨论与回报应多些调控,该引导时要适时地引导,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几何形体的认识。

整堂课我努力为学生创设探索建构知识的过程,对于图形与几何的知识的教学又是一个有益的探索与尝试。

十、相关资源

1.本课所用教学

2.本课所用

3.本课教学

4.其他教学

(如教师备课手稿、教学片段、学生作业情况、学生作品等成果、师生互动交流等、家校交流、其他)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学校: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学校: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学校: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7ebf887894e2ec47ad2645b7ba709385

海运报价内容重点总结加案例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海运报价内容重点总结加案例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海运报价内容重点总结加案例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776c839b53e3b3428faed1714d8ff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