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行业/职业模板其他剪力墙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思维导图

剪力墙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免费下载
免费使用文件
U765707951 浏览量:542024-05-12 22:11:20
已被使用5次
查看详情剪力墙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思维导图

剪力墙身钢筋构造,墙梁钢筋构造等内容讲解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剪力墙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剪力墙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adf7cdbad952b16e3cad9c618e6f7a06

思维导图大纲

剪力墙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剪力墙身的钢筋构造

剪力墙身水平分布筋构造

1.水平分布筋在剪力墙身中的一般构造

(1)剪力墙多排配筋的构造。

1)剪力墙布置两排配筋、三排配筋和四排配筋的条件为:

当墙厚<400mm时,设置两排钢筋网;

当 400mm<墙厚<700mm时,设置三排钢筋网;

当墙厚>700mm 时,设置四排钢筋网。

2)剪力墙身的各排钢筋网设置水平分布筋和竖向分布筋。

3)由于剪力墙身的水平分布筋放在最外面,所以拉筋连接外侧钢筋网和内侧钢筋网, 也就是拉筋钩在水平分布筋的外侧。

(2)剪力墙水平分布筋的搭接构造。

剪力墙水平钢筋的搭接长度1.2l.,沿高度每隔一根错开搭接,相邻两个搭接区之间错开的净距离>500mm,

2.水平分布筋无暗柱时的锚固构造

3.水平分布筋在暗柱中的锚固构造

(1)剪力墙水平分布筋在直墙端部暗柱中的构造,

剪力墙的水平分布筋伸到暗柱端部纵筋的内侧,

(2)剪力墙水平分布筋在翼墙柱中的构造,

端墙两侧的水平分布筋伸至翼墙对边,顶着翼墙暗柱外侧纵筋的内侧弯折 15d。如果剪墙设置了三排、四排钢筋,则墙中间的各排水平分布筋同上述构造。

(3)剪力墙水平分布筋在转角墙柱中的构造。剪力墙水平分布筋在转角墙柱中的构造 三种,图4-22(b)是剪力墙的外侧水平分布筋从转角的一侧绕到另一侧,与另一侧的水分布筋搭接>1.2L,上下相邻两排水平筋交错搭接,错开距离>500mm;图4-22(c)剪力墙的外侧水平分布筋分别在转角的两侧进行搭接,搭接长度>1.2lE,上下相邻两排水平筋在转角两侧交错搭接;图4-22(d)是剪力墙的外侧水平分布筋在转角处搭接,搭接度l。

4.水平分布筋在端柱中的构造

(1)剪力墙水平分布筋在端柱直墙中的构造,

当剪力墙端桂两侧凸出墙宽时,水平分布筋伸至端柱对边后弯折15d;当端柱一侧与平齐时,水平分布筋伸至端柱对边且>0.6lk,再弯折15d。

(2)剪力墙水平分布筋在端柱翼墙中的构造,

剪力墙水平分布筋在端柱翼墙中的构造按照端柱与墙的不同位置分三种,不论何种情况,剪力墙水平分布筋均要伸至端柱对边后弯折 15d。

(3)剪力墙水平分布筋在端柱转角墙中的构造,

剪力墙水平分布筋在端柱转角墙中的构造按照端柱与墙的不同位置分三种,不论何种情况,剪力墙水平分布筋均要伸至对边且≥0.6l比,再弯折 15d。

(4)位于端柱纵筋内侧的墙身水平分布筋伸入端柱的长度>!时可直锚,其他情况下伸直端柱对边紧贴柱角筋弯折。

剪力墙身竖向钢筋构造

1.墙身插筋在基础中的锚固构造

(1)墙身插筋保护层厚度>5d 时构造。

剪力墙的内墙钢筋网和外墙内侧钢筋网一般保护层厚度>5d,根据“基础高度满足直锚”和“基础高度不满足直锚”,有两种构造。

1)当墙身插筋保护层厚度>5d、基础高度满足直锚要求时,按照“隔二下一”原则 2/3 的钢筋伸人基础内,直锚长度≥,另 1/3 钢筋伸至基础板底部,支承在底板钢筋上,也可支承在筏形基础的中间层钢筋网上,再弯折 6d 且>150mmm。

2)当墙身插筋保护层厚度>5d、基础高度不满足直锚要求时,所有插筋伸至基础板部,支承在底板钢筋网上,竖向伸人基础长度≥0.6L且>20d,再弯折 15d,

3)锚固区设置间距<500mm 且不少于两道水平分布筋与拉筋

(2)墙身插筋保护层厚度<5d 时构造。

剪力墙的外墙外侧钢筋网有时保护层厚度<5d,根据“基础高度满足直锚”和“基础苘度不满足直锚”,有两种构造。

1)当墙身插筋保护层厚度<5d、基础高度满足直锚要求时,所有钢筋伸至基础板底部,支承在底板钢筋网上,竖向伸人基础长度≥l,再弯折 6d 且>150mm。

2)当墙身插筋保护层厚度<5d、基础高度不满足直锚要求时,所有插筋伸至基础板底部,支承在底板钢筋网上,竖向伸入基础长度≥0.6l日>20d,再弯折15d。

3)锚固区设置横向钢筋,应满足直径>d/4(d 为纵筋最大直径),间距<10d(d 为纵筋最小直径)且<100mm。

(3)搭接连接构造。

外墙外侧钢筋在基础内可以采用与底板钢筋搭接锚固构造,搭接长度>L,且外墙外侧钢筋伸至基础底板底部后弯折>15d。

2.剪力墙竖向钢筋顶部构造

剪力墙竖向钢筋顶部构造包括暗柱纵筋和墙身竖向分布筋构造,

剪力墙竖向钢筋伸人屋面板或楼板顶部后弯折12d。如果是外墙外侧钢筋,考忠屋面板上部钢筋与其搭接传力,则弯折 15d。当顶部设有边框梁时,如果梁高满足直锚,竖向钢筋伸人边框梁内锚固长度为4;如果梁高不满足直锚,竖向钢筋伸入边框梁顶部后弯折12d。端柱的竖向钢筋执行框架柱构造

3.剪力墙变截面处竖向钢筋构造

剪力墙变截面处竖向钢筋构造包含墙柱和墙身的竖向钢筋变截面构造

(1)边柱或边墙变截面处竖向钢筋变截面构造,

边柱或边墙外侧的竖向钢筋垂直地通到上一楼层,这符合“能通则通”的原则。

边柱或边墙内侧的竖向钢筋伸到楼板顶部以下弯折12d后切断,上一层的墙柱和墙身竖向钢筋插入当前楼层 1.2LE。

(2)中柱或中墙变截面处竖向钢筋构造,

(3)边柱或边墙外侧变截面时竖向钢筋构造,

下一层边柱或边墙外侧的竖向钢筋伸到楼板顶部以下弯折 12d 后切断,上一层的墙构和墙身竖向钢筋插入当前楼层 1.2L。

(4)上下楼层竖向钢筋规格发生变化时的构造:

4.剪力墙竖向钢筋连接构造

剪力墙身竖向钢筋连接构造适用于暗柱和墙身竖向分布筋,图4-30中以三种钢筋连接方式表示构造要求,其要点为:

(1)一、二级抗震等级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竖向分布筋搭接长度为>1.2l,交错搭接,相邻搭接点错开净距离500,

(2)各级抗震等级或非抗震剪力墙竖向分布筋第一个连接点距楼板顶面或基础顶面>500,相邻钢筋交错连接,错开距离35d,

(3)各级抗震等级或非抗震剪力墙竖向分布筋第一个连接点距楼板顶面或基础顶面>500,相邻钢筋交错连接,错开距离 35d且>500,

(4)一、二级抗震等级剪力墙非底部加强部位,或三、四级抗震等级剪力墙竖向分布筋可在同一部位搭接,搭接长度为二1.2l,

5.端柱竖向钢筋构造

端柱竖向钢筋和箍筋构造与框架柱相同,其内容见框架柱KZ纵向钢筋连接构造、框架柱KZ边柱和角桂柱顶纵向钢筋构造、框架柱KZ中柱柱顶纵向钢筋构造、框架柱 KZ变截面纵向钢筋构造和框架柱 KZ 箍筋加密区范围。

剪力墙身钢筋排布构造

1.剪力墙身水平钢筋排布构造

剪力墙层高范围最下一排水平分布筋距底部楼板板顶50mm,最上一排水平分布筋距顶部楼板板顶不大于 100mm,见图4-31(a);当顶板处设有宽度大于剪力墙厚度的边框梁时,最上一排水平分布筋距边框梁底部矮 100mm,

2.剪力墙身竖向钢筋排布构造

在暗柱内不布置剪力墙身竖向分布筋。

剪力墙身的第一道竖向分布筋的起步距离在18G901-1中表示为“距墙柱最外侧主筋中心竖向分布筋间距”,见图4-32,但是施工现场进行钢筋排布时,确定墙柱最外侧主筋的位置比较麻烦,参考现浇板钢筋起步距离是“距梁边 1/2 板筋间距”,所以方便起见,第一根竖向分布筋的起步距离可以取“距墙桂边缘 1/2 竖向分布筋间距”来确定。

3.剪力墙身拉筋排布构造

(1)剪力墙身拉筋设有梅花形和矩形两种形式,见图4-33。拉筋的水平和竖向间距;梅花形排布不大于 800mm,矩形排布不大于600mm;当设计未注明时,宜采用梅花形排布。

(2)拉筋排布:在层高范围内,由底部板顶向上第二排水平分布筋处开始设置,至顶部板底向下第一排水平分布筋处终止;在墙身宽度范围内,由第一排竖向分布筋开始设置。位 于边缘构件范围内的水平分布筋也应设置拉筋。拉筋直径>6mm。

(3)墙身拉筋应同时钩住水平分布筋和竖向分布筋。当墙身分布筋多于两排时,拉筋应与墙身内部的每排水平和竖向分布筋同时牢固绑扎

剪力墙梁的钢筋构造

剪力墙暗梁构造

1.暗梁的布置

醋梁对剪力墙有阻止开裂的作用,是剪力墙的一道水平线性加强带。暗梁一般设置在剪力墙靠近楼板底部的位置,就像砖混结构的圈梁一-样。

暗梁是剪力墙的一部分,所以,暗梁纵筋不存在锚固的问题。

暗梁的概念不能与剪力墙洞口补强暗梁混为一谈。剪力墙洞口补强暗梁的纵筋仅布置在洞口两侧L处,而暗梁的纵筋贯通整个墙肢。剪力墙洞口补强暗梁仅在洞口范围内布置箍筋,从洞口侧壁 50mm 处开始布置第一个箍筋,而暗梁的箍筋在整个墙肢范围内都安设置。

2.暗梁的纵筋

(1)暗梁纵筋在暗柱中的构造。

1)剪力墙暗梁纵筋在端部暗柱墙中的构造,见图4-34(a),剪力墙的暗梁纵筋伸到暗柱端部纵筋的内侧,然后弯 10d 直钩。

2)剪力墙暗梁纵筋在翼墙柱中的构造见图4-34(b),墙端部的暗梁纵筋伸至翼墙对边,顶着暗柱外侧纵筋的内侧后弯钩 15d。

(2)暗梁纵筋在端柱中的构造。

1)当端柱凸出墙面之外时,暗梁纵筋构造见图4-34(c),端柱的箍筋处于“特外次”,即处在水平分布筋之外。此时箍筋角部的端柱纵筋也处在水平分布筋之外,但是,"梁的纵筋处在水平分布筋和暗梁箍筋之内,所以,暗梁纵筋伸至端柱纵筋内侧后弯 15dm直钩。当伸至对边长度>l时可不设弯钩。

2)当端柱外侧面与墙身平齐时,暗梁纵筋构造见图4-34(d),剪力墙外侧水平分布能从端柱外侧绕过端柱。此时的水平分布筋与端柱箍筋处在第一层次,竖向分布筋、暗梁箍和端柱外侧纵筋处在第二层次,而暗梁纵筋是处在第三层次。所以,暗梁的纵筋也是在端构纵筋之内伸入端柱。暗梁外侧纵筋绕过端柱,内侧纵筋伸至端柱对边之后弯15d的直钩当伸至对边长度>!-时可不设弯钩。

3.暗梁的箍筋

暗梁的箍筋沿墙肢方向全长布置,而且是均匀布置,不存在箍筋加密区和非加密区

(1)暗梁箍筋中线宽。

暗梁箍筋的尺寸和位置,不仅与工程预算有关,而且与工程施工有关。我们首先分析下暗梁箍筋宽度计算的算法。 暗梁箍筋的宽度计算不能和框架梁箍筋宽度计算那样用梁宽度减两倍保护层厚度,其要区别在于框架梁的保护层是针对梁箍筋,而暗梁的保护层(和墙身一样)是针对水平分布筋的

现对框架梁箍筋中线宽度和暗梁箍筋中线宽度做对比,进一步理解暗梁箍筋的尺寸和位置框架梁箍筋中线宽6的计算公式,

框架梁箍筋中线宽6=梁宽-2x梁保护层一箍筋直径

暗梁箍筋中线宽6的计算公式:

暗梁箍筋中线宽6=墙厚-2ㄨ墙保护层-2x水平筋直径一箍筋直径

(2)暗梁箍筋高度。

关于暗梁箍筋的高度计算,这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由于暗梁的上方和下方都是混凝贵身,所以不存在面临一个保护层的问题。因此,在暗梁箍筋高度计算中,是采用暗聚的生建高度尺寸直接作为暗梁箍筋的商度,还是需要把暗梁的标注高度减去保护层?根据一期的习惯,人们往往采用下面的计算公式:

箍筋高度h-暗梁标注高度-2x保护层

(3)暗梁箍筋根数。

暗梁箍筋的分布规律,不但影响箍筋根数的计算,而且直接影响钢筋的绑扎。前面说过,暗梁在墙肢的全长布置箍筋,但这只是一个宏观的说法,在微观上,暗梁箍筋将如何分布呢?从施工方便、计算钢筋方便考虑,可取距暗柱边缘起为暗梁箍筋间距1/2的地方布寶暗梁的第一根箍筋

4.暗梁的拉筋

施工图中的“剪力墙梁表”主要定义暗梁的上部纵筋、下部纵筋和箍筋,不定义拉筋的规格和间距。而拉筋的直径和间距可从图集中获得。 拉筋直径:当梁宽<350mm 时为 6mm,梁宽>350mm 时为 8mm,拉筋间距为2倍筋的间距,竖向沿侧面水平筋“隔一拉一”暗梁拉筋的计算同剪力墙身拉筋。

5.暗梁侧面纵筋

暗梁侧面构造钢筋当设计未注写时,按剪力墙水平分布筋布置。墙身水平分布筋按其间距在暗梁箍筋的外侧布置,见图4-36。在暗梁上部纵筋和下部纵筋的位置上不需要布置水分布筋。

6.墙身竖向分布筋穿越暗梁构造

墙身竖向分布筋穿越暗梁构造见图4-36。剪力墙的暗梁不是剪力墙身的支座,暗梁本是剪力墙的加强带。所以,当每个楼层的剪力墙顶部设置有暗梁时,剪力墙竖向钢筋不能锚人暗梁;如果当前层是中间楼层,则剪力墙竖向钢筋穿越暗梁直伸入上一层;如果当前层是顶层,则剪力墙竖向钢筋应该穿越暗梁锚入现浇板内。

剪力墙边框梁构造

1.边框梁的布置

边框梁与暗梁有很多共同之处,它也是剪力墙的一部分,边框梁纵筋不存在“锚固”的问题只有“收边”的问题。

2.边框梁的纵筋

(1)虽说“框架梁延伸人剪力墙内,就成为剪力墙中的边框梁”,但是边框梁的钢筋设置还是与框架梁大不相同。框架梁的上部纵筋分为上部通长筋、非贯通纵筋和架立筋等,但边框梁的上部纵筋和下部纵筋都是贯通纵筋;框架梁的箍筋分为箍筋加密区和非加密区,但边框梁的箍筋沿墙肢方向全长均匀布置。

(2)边框梁一般都与端柱发生联系,而端柱的竖向钢筋和箍筋构造与框架柱相同,所以,边框梁纵筋与端柱纵筋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参考框架梁纵筋与框架柱纵筋的关系。这也就是说,边框梁纵筋在端柱纵筋之内伸入端柱。

(3)边框梁纵筋伸入端柱的长度,不同于框架梁纵筋在框架柱的锚固构造,因为端柱是边框梁的支座,它们都是剪力墙的组成部分。边框梁纵筋在端柱的锚固构造见图4-37其要点为:边框梁纵筋伸至端柱对边后弯折15d;当伸至对边长度>l日>600mm 时可不必弯折。

3.边框梁的箍筋

边框梁的纵筋沿墙肢方向贯通布置,所以边框梁的箍筋也是沿墙肢方向全长布置,而且是均匀布置,不存在箍筋加密区和非加密区。 边框梁一般都与端柱建立联系。由于端柱的钢筋构造与框架柱相同,因此可以认为边梁的第一个箍筋从端柱外侧 50mm 处开始布置,见

4.边框梁的拉筋

施工图中剪力墙梁表主要定义边框梁的上都纵筋、下部纵筋和箍筋,不定义拉筋的规和间距,所以,拉筋的直径和间距可从图集中获得。 拉筋直径:当梁宽<350时为6mn,梁宽>350 时为 &mm,拉筋间距为两倍箍筋的距,竖向沿侧面水平筋“隔一拉一”

5.边框梁侧面纵筋

边框梁侧面水平分布筋(墙身水平分布筋)按其间距在边框梁箍筋的内侧通过,当设计未注写时,侧面构造钢筋同剪力墙水平分布筋。边框梁侧面纵筋的拉筋要同时钩住边框梁的箍筋和水平分布筋。在边框梁上部纵筋和下部纵筋的位置上不需要布置水平分布筋。

剪力墙连梁构造

1.连梁的纵筋

(1)直锚的条件和直锚长度:

当端部洞口连梁的纵向钢筋在端支座(暗柱或端柱)的直锚长度≥l日≥600mm 时可不必弯锚,而直锚。

(2)弯错的条件和弯锚长度:在连梁端部当暗柱或端柱的长度小于钢筋的锚固长度时需 要弯锚,连梁主筋伸至暗柱或端柱外侧纵筋的内侧后弯钩 15d。

(3)连梁纵筋与暗梁纵筋的相接。连梁 LL,遇到暗梁 AL时,连梁1L 的纵筋与暗梁 AL的纵筋互锚(不是搭接),即互相在对方体内锚固一个 (锚固长度从连梁IL 与暗梁 AI的分界线起)。

2.剪力墙水平分布筋与连梁的关系

(1)连梁其实是一种特殊的墙身,它是上下楼层窗洞口之间的那部分水平的窗间墙。所以,剪力墙身水平分布筋从暗梁的外侧通过连梁,

(2)洞口范围内的连梁箍筋详见具体设计。

(3)连梁的侧面构造纵筋,当设计未注写时,即为剪力墙的水平分布筋,但同时要满足下一条的规定。

3.连梁的箍筋

(1)楼层连梁的箍筋仅在洞口范围内布置,第一个箍筋在距支座边缘 50mm 处设置。

(2)顶层连梁的箍筋在全梁范围内布置,洞口范围内的第一个箍筋在距支座边缘 50mm 处设置;支座范围内的第一个箍筋在距支座边缘 100mm 处谈置,在“连梁表”中定义的箍筋直径和间距指的是跨中的间距,而支座范围内箍筋间距就是150mm(设计时不必标注)。

4.连梁的拉筋

剪力墙梁表主要定义连梁的上部纵筋、下部纵筋和箍筋,不定义拉筋的规格和间距。而拉筋的直径和间距可从图集题注中获得。

拉筋直径:当梁宽<350mm 时为 6mm,梁宽>350mm 时为 8mm,拉筋间距为2倍筋的间距,竖向沿侧面水平筋“隔一拉一”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数据平台功能梳理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数据平台功能梳理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数据平台功能梳理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1deaa73d08560fddecf412897d63a971

科教频道2024年第21周收视情况概要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科教频道2024年第21周收视情况概要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科教频道2024年第21周收视情况概要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9da8df0545bc292acd77571903f35c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