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药理学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免费下载
免费使用文件
帅帅77. 浏览量:1262023-12-24 17:13:46
已被使用19次
查看详情药理学思维导图

药效学,药动学等相关内容讲解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药理学思维导图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药理学思维导图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5692c444df9025fda1df70dffac1c328

思维导图大纲

药理学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药动学

药物分子的跨膜转运

药物的跨膜方式

被动转运

简单扩散

脂溶性药物分子(大多数药物)按此方式通过生物膜

速度取决于脂溶性和膜两侧浓度差

滤过

水溶性药物分子--药物出入血管壁的方式

载体转运

易化扩散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胃肠道吸收维生素B12等均以易化扩散进入细胞

主动转运

水溶性维生素,离子等均以主动转运进入细胞

主要发生在肾小管,胆道,血脑屏障和胃肠道

膜动转运

胞吞、胞吐

影响药物跨膜的因素

离子障:非离子型药物可以自由通过细胞膜而离子型药物不能

膜两侧浓度差、通透性、血流量

药物分子在体内的过程

吸收: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给药途径:静脉>吸入>腹腔>肌内>皮下>舌下>直肠>口服>皮肤,静脉注射不存在吸收过程

口服给药

口服首过消除:某些药物在经过肠粘膜和肝脏时,经过灭活代谢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药效随之减小。

避免首过消除选用舌下或直肠下给药

小肠是药物口服时主要的吸收部位

注射给药

静脉内注射(输注);皮下注射

肌内注射

被动扩散+过滤;吸收快而全

呼吸道吸入给药

吸收迅速

局部用药

经皮给药:脂溶性药物

分布:药物吸收后,达到各个组织器官的过程

影响因素

血浆蛋白结合率

结合型药物无活性,游离型药物具有活性

不良反应:会引起药物中毒

体液PH值、解离、器官血流量、药物与组织亲和力

药物再分布--药物先分布于血流量大的器官组织

药物存在器官选择性

改变提液PH可改变药物原有分布,解救中毒

机体屏障

血脑屏障

血液和脑组织、血液和脑脊液、脑组织和脑脊液共同构成,脂溶性物质通过;脑膜炎时,通透性上升,青霉素可治疗。

胎盘屏障

由胎盘绒毛和子宫血窦构成

几乎所有药物均可从母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

血眼屏障

大部分眼病治疗时采用局部给药

代谢:药物在体内发生的化学结构和药理活性的变化

主要器官肝,酶:非专一酶-细胞色素p450系酶

肝药酶诱导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卡马西平,利福平(二苯卡马利)

加速药物代谢,缩短代谢时间

肝药酶抑制剂-红霉素,氯霉素,异烟肼,甲硝锉,沙星

减慢药物代谢,延长代谢时间

药物代谢时相

少部分药物经代谢之后被活化产生药理效应--前药

I相:氧化还原水解等反应;II相:结合反应

排泄:药物以原型或其代谢产物通过排泄或者分泌器官自体内排出的过程

肾(主要器官)

肾脏的过滤、分泌、重吸收作用

改变尿液PH可以调节药物重吸收程度

主动分泌的药物可发生竞争性抑制现象

青霉素+丙磺舒

胆汁(粪便)

肝肠循环:自胆汁排入肠腔的药物,被肠道细菌水解后,又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经肝脏进入血液循环。使药物作用时间延长。

唾液,乳汁汗液,肺等

临床上可测定唾液中的药浓度来进行血药浓度检测

弱碱性药物在乳汁中可达到较高浓度

药物的消除动力学

消除

一级动力学(恒比消除)

消除速率与当时的药量或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与剂量无关

同一药物T1/2恒定=0.693/k,与剂量无关;大多数药物按照此方式消除

零级动力学(恒量消除)

消除速率与当时的药量或浓度无关;

T1/2=Co/2Ko与当时的药量或浓度有关,且成正比

单次给药

峰浓度、曲线下面积AUC、达峰时间

多次给药

稳态血药浓度Css

药物代谢的重要参数

清除半衰期

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确定给药时间

确定清除时间

单次用药经过五个半衰期可认定为基本清除干净

确定药物稳定时间

属于一级消除动力学的药物,经过4-5个半衰期后,给药量=清除量,血药浓度基本达到稳态

负荷剂量给药法

将Css时的体内药物累积量加上每次给药量当做负荷剂量一次性给药;再按每次给药量维持,每次给药量=Css时的体内药物消除量

清除率

单位时间内多少容积血浆内的药物被机体清除

反应肝、肾功能

表观分布容积:假设药物均匀分布于组织和体液中,且浓度与血液中相同,在此条件下,药物分布所需容积。

Vd=D(体内药物总量)/C(血药浓度)

用于推测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范围

生物利用度:药物达到全身血循环的相对量和速度

绝对利用度:AUC血管外给药/AUC血管内给药

相对利用度:不同制剂AUC比较

药效学

药物的基本作用

药物作用

药物与机体生物分子的初始作用,是产生效应的起因

兴奋作用

抑制作用

选择、特异性

药物对不同的脏器有选择性

药物对不同的受体有特异性

作用范围

局部作用--药物吸收入血之前

全身作用--药物吸收入血之后

效果的两重性

治疗作用

对因治疗--缓则治其本

对症治疗--急则治其标

不良反应

副作用

治疗剂量下发生,与治疗目的无关

是药物的固有作用,与选择性低有关

毒性反应

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

急性、慢性、特殊性

后遗效应

停药后仍然残留的药理效应

停药反应

长期使用药物,忽然停药后,原本症状加重

变态反应(过敏反应)

严重程度与剂量无关

特异质反应

严重程度与剂量无关

症状与药物固有作用有关

依懒性

精神依赖和躯体依赖

药理效应

兴奋--机体功能增强

抑制--机体功能减弱

药物的量效关系

量反应

量效曲线测定的是不同剂量下药物的效应强度

效能

反应药物的内在活性

效价强度

能引起等效反应的相对浓度或剂量

反应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

质反应

量效曲线测定的是某一剂量下某种效应发生的频数

半数有效量ED50,引起50%有效反应的剂量

半数致死量LD50,引起50%死亡的剂量

治疗指数TI=LD50/ED50

药物安全性的指标,该值越大越安全

治疗窗:最小有效浓度--最小中毒浓度

也反映药物安全性

安全范围SM:ED50--LD5的距离;安全可靠系数:LD1/ED99

药物和受体

占领学说

亲和力

药物结合受体的能力

内在活性

药物和受体结合后产生效应的能力

机制

特异性

激活或阻断受体等

非特异性

理化反应

特点

高度特异性、灵敏性(高度亲和力)、饱和性、可逆性、多样性

分类

激动药

完全激动药

既有强亲和力也有强内在活性(α=1)

部分激动药

强亲和力但是内在活性较弱(0<α<1)

有双重特性

与完全激动剂一起时表现为拮抗剂

与拮抗剂一起时表现为激动剂

拮抗药

竞争性拮抗剂

使激动剂的量效曲线右移,Emax不变

非竞争性拮抗剂

使激动剂的量效曲线右移,Emax压低

受体的调节

受体脱敏

长期使用激动剂之后,组织或细胞敏感性反应性下降

受体增敏

长期使用拮抗剂之后,组织或细胞敏感性反应性上升

药物选择性高≠特异性强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效能高≠效价强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精神药理学治疗挑战与策略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精神药理学治疗挑战与策略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精神药理学治疗挑战与策略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b1681963e787703dd89e830d41a3ed29

药理学1-4章思维脑图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药理学1-4章思维脑图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药理学1-4章思维脑图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98c8c71a8c400d3f7bb202f6e8d03b8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