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基础教育语文清明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思维导图

清明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免费下载
免费使用文件
浅色夏墨 浏览量:02023-04-04 19:05:04
已被使用0次
查看详情清明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思维导图

清明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需要大家了解,清明节的诗句大家知道多少呢?下面是树图网为大家整理的清明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如果喜欢请收藏分享!清明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清明节来历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清明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清明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99a5f81e9631deb0f1b95f32c00a8f2e

思维导图大纲

清明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有关清明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一览)

清明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需要大家了解,清明节的诗句大家知道多少呢?下面是树图网为大家整理的清明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如果喜欢请收藏分享!

清明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

清明节来历

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于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诗云:"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冥漠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宋朝诗人高菊卿也曾于一诗中描写道:"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一滴何曾到九泉!"就是到了今天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清明节传说故事

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清明,在周代已经流行了,自古以来人们在清明节留下了很多习俗。寒食节就是。古诗云:"未到清明先禁火",清明以前禁火的习俗,始于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据传说,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宝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清明节的诗句

1、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清明》

2、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宋·杨万里《寒食上冢》

3、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唐·张继《闾门即事》

4、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宋·王禹俏《清明》

5、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闾门即事》

6、钟鼓喧离日,车徒促夜装。晓厨新变火,轻柳暗翻霜。传镜看华发,持杯话故乡。每嫌儿女泪,今日自沾裳。——唐·戴叔伦《清明日送邓芮二子还乡》

7、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明·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8、风光烟火清明日,歌哭悲欢城市间。何事不随东洛水,谁家又葬北邙山。中桥车马长无已,下渡舟航亦不闲。冢墓累累人扰扰,辽东怅望鹤飞还。——唐·白居易《清明日登老君阁望洛城赠韩道士》

9、满城风絮一层纱,寂寂青山不见家。料得百年身作土,人间孤月映梨花。——《清明》

10、轻红沾雨不胜衣,才回倦眼又迷离。——《清明祭诗》

11、清明节气杏花天,诗酒清吟祭华年。折尽长条倚春雨,为君垂泪小窗边。——《清明祭诗》

12、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郊行即事》

13、新莺嘹乱柳烟低,断魂春雨断肠期。——《清明祭诗》

14、江南烟雨画屏中,半镜斜窗弄小红。燕子不来楼阁回,柳丝今日向东风。——《清明》

15、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唐·白居易《清明夜》

16、撩乱春风惹杏花,断送清芬到天涯。——《清明祭诗》

17、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清明》

18、欲清明把酒释别愁,欲赏春花且忘忧。——《清明祭诗》

19、晚霁龙门雨,春生汝穴风。——《清明日自西午桥至瓜》

20、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送陈秀才》

21、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清明日》

2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杜牧《清明》

23、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长安清明》

24、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宋·程颢《郊行即事》

25、游客趋梁邸,朝光入楚台。槐烟乘晓散,榆火应春开。日带晴虹上,花随早蝶来。雄风乘令节,馀吹拂轻灰。——唐·李峤《寒食清明日早赴王门率成》

清明节的意义

清明祭祖体现了中华民族尊亲敬祖、崇宗隆嗣的传统观念,其核心是儒家伦理的忠孝文化。中国的民俗信仰源远流长。人类源于对梦境、生育和死亡等现象的不解,产生了最初的信仰,即"灵魂"。原始初民相信人是由肉体和灵魂组成的,人死之后,肉体可以腐烂消失,而灵魂却会永生不朽。并且在人们的意识中,灵魂是有血缘远近亲疏之别的。《左传·僖公十年》载:"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所以,为了得到与自己有血缘亲族关系的祖辈的护佑和荫庇,古人常常以宰杀牲畜作供品的方式来表达对"亡灵"的崇敬之情。后来人们把向"亡灵"行礼的社会礼仪行为称为"祭祀"。祭祀属于"吉礼",为五礼(吉、凶、宾、军、嘉)之首。《礼记·祭统》云:"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科技计划项目资金预算编制总体要求的学习和整理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科技计划项目资金预算编制总体要求的学习和整理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科技计划项目资金预算编制总体要求的学习和整理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49470946de6296e1813ed1ed5efc14ba

分析传统文化进行创新设计的优秀作品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分析传统文化进行创新设计的优秀作品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分析传统文化进行创新设计的优秀作品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b10e0023950f5b8b1cd58ca2e19944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