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案中,从学生熟悉的事物或现象入手,教案中反思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它非常重要。下面树图网给大家带来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七年级地理下册欧洲西部教案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七年级地理下册欧洲西部教案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ef4eeba67940e683ecaa949ac1bbc6c4
七年级地理下册欧洲西部教案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关于七年级地理下册欧洲西部教案7篇
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案中,从学生熟悉的事物或现象入手,教案中反思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它非常重要。下面树图网给大家带来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自然环境》】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归纳一个大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2、通过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学会总结归纳两大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亚洲、北美洲地形特点
难点: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1、展示"亚洲地形图"。
2、指导学生基本的读图方法,观察陆高海深表。结合地图判断不同图下颜色各代表什么地形。我们来认识一些主要的地形区,描述一下它们的位置和大致海拔。
请不同组的学生展开竞赛抢答,增强组内的合作意识,活跃气氛。
3、学生查图讨论回答各地地理位置海拔高度。
引导: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从位置和海拔方面考虑,得出亚洲地形特点
板书:地势起伏很大,中间高四周低,亚洲地面高低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4、引入地形剖面图。
(展示亚洲大陆沿北纬30度的地形剖面图和北美洲沿北纬40度的地形剖面图)
观察区别两图:
学生读图归纳:亚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表现出起伏大,中部高,两侧低的特点。而北美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东西高中间低。
河流是构成自热环境的另一重要因素。
1、在图上找出几条大河,长河众多,观察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流入的海洋。
2、归纳亚洲的大河在分布上的特点。
板书:受地形影响,亚洲的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决定了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四周呈放射状分布。
北美洲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北美洲地势中部低,但中部北高南低。密西西比河主干呈自北向南流,东西部地势高,所以密西西比河水系多发源于两侧高原山地。
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
学生看图回答:说出亚洲的主要气候类型,认识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特点。
为什么亚洲气候复杂多样?
引导学生从位置、范围、地形等方面说明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
分析亚洲气候特点的成因,亚洲季风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造成的影响
成因: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夏季风弱,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少,降水就少。如果过少,就可能形成旱灾。夏季风强,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多,降水就多。如果过多,就可能形成水灾。
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2、亚洲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得出另一特点—大陆性气候分布广(距海洋远,深入大洲大陆内部)
3、季风气候是亚洲独有的气候类型且分布广,得出亚洲气候的又一特点,季风气候显著,三种季风气候的降水季节分配图和降水年际变化图。
分析得出结论: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过渡:为什么会形成这么复杂的气候?主要受了哪些因素的影响?
(以亚洲的几个城市{前述}为例,提示回忆上册学过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引导学生总结出气候与位置的关系及气候与地形、地势的关系)
小结:影响亚洲气候的因素,除了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外,还有地势及其他因素,但主要的是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教育学生分析季风气候降水的特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结合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北美洲的气候类型图"认识北美洲的气候分布,主要气候类型。与亚洲相比北美洲所跨纬度范围稍小些,高山高原贯穿两部,因山地也呈现出气候复杂多样,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但是北美洲西北沿海有狭长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
课后小结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学习了亚洲和北美洲的气候类型,气候特点,引导学生认识了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课堂导入)
展示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峰等风光图,引入亚洲地形的学习。
复习提问:陆地地形可分为哪几种基本类型?——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亚洲全有——地形复杂)
(讲授新课)
板书 三、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
提问 亚洲地形有什么特征?
活动:
(1)读图6-3,亚洲地形图,6 -4世界大洲陆地海拔高度比较图,找出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西西伯利亚平原、死海的位置。(填图练习)
(2)依据地理方位说明亚洲的山地、高原主要分布在哪里?——中部
(3)亚洲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向四周延伸有哪些山脉?
(天山山脉、昆仑山脉、喜玛拉雅山脉、兴都库什山脉等)
(4)亚洲大陆四周有哪些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印度河-恒河平原等)
归纳 亚洲地势有什么特点?——中部高,四周低
(5)小组讨论:
找出亚欧大陆东侧、东南侧的一组弧形群岛,说明这组岛弧的形成原因以及典型的地质现象是什么?
讲解 从北向南分别是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日本群岛、硫球群岛、马来群岛。利用板块构造学说来解释。
(6)请根据对亚洲地形特征的分析说出大洲地形的特点主要从哪几方面来总结?
地形类型及分布、地势特征、相对高差、平均海拔、特色地形等方面。
小结 亚洲地形的特征:
(1)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较高;
(2)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3)地势中部高,西部低。
活动 根据以上步骤和方法,依据图6-3和资料总结归纳欧洲地形特征。
(课堂总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亚洲的地形特征,结合对亚洲地形的分析方法,来总结出欧洲的地形特征。
板书设计
三、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
2.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
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4.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2.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教学难点
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教学方法
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投影片、教学挂图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分别把课前挂好的新疆高山牧区景观图、西双版纳热带风光傣家竹楼景观图、东南沿海经济特区的工业生产流水线景观图和长江三角洲农业及工业景观图与四位扮演者(学生)口述台词(课文中的叙述)配套,依次打开。
[讲授新课]
这项活动完毕后,再叫一、两名同学试着描述自己家乡的特点。
教师带领同学们一起总结:以上同学的描述,说出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大屏幕依次显示)
至此,同学们已经或多或少地了解了一些中国的地理差异。
(板书)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想一想:(大屏幕显示)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地理区域呢?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可做点拨,最后总结:它们是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的。
同学们请看屏幕。(课本图5.1)
按学生座位分成四组,每个组负责在其中一个地理区域中找出有关区域的术语,最后每组选一名代表,陈述结果,教师汇总:(大屏幕显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牧区
(展示"亚洲的范围图")
引导:亚洲和其他大洲之间,有些是以海洋作为天然洲界,有些大陆相连的地方则是人为划定的洲界线。如亚洲与非洲,亚洲与欧洲之间。
提问:参照地图能描述出亚洲与周围其他大洲的界线吗?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分界;西南临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洲界;东北隔着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大洋州隔海相望。
过渡:让学生大致读出亚洲所跨的纬度位置,与其他大洲比较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先大致目测,与亚洲相比,只比较南美洲和非洲)
顺承:亚洲不但所跨纬度最广,而且还有许多世界之最。
(展示"七大洲面积比较"图)
从此图可以看出亚洲面积最大。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比较亚洲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得出亚洲东西距离最大。
小结:根据以上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亚洲的位置、面积、范围。
(通过双边活动,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
2.明确印度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及其原因;
3.知道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理解印度人口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加强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读图说明一个国家地理位置的能力;
2.让学生学会运用文字、数据、地图等资料,说明地理事物的特点或原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形成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
2.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口观;
3.进一步形成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印度的人口问题。
2.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
3.印度的粮食问题。
4.印度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教学难点:
1.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与成因。
2.工业的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过程
1.多媒体课件引入:播放一段印度电影,并提问:该片反映的是哪个国家的生活呢?(印度)今天咱们就学习我们的邻邦——印度。
2.设问方式引入:《西游记》同学们都看过,唐僧要去西天取经,西天指哪里呢?是指古代的天竺,就是现在的印度。印度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今天咱们也去取一回经。
3.课件展示:图7.34"印度的地形",明确印度的方位、邻国,找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的特点。
4.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印度位于我国的西南部,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课件展示P34的阅读材料:世界文明古国——印度)。印度的邻国有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海相望的斯里兰卡。印度的地形可以分为三大地形区:北部为喜马拉雅南侧山地,中部为恒河平原,南部为德干高原。
5.课件展示:图7.35"印度人口的增长",并思考:
①目前印度人口已经超过多少亿?
②50年间印度人口增长了多少倍?
③从1951年开始,每间隔10年,印度净增人口数的变化趋势如何?
6.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目前印度总人口已经超过10亿,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50年间印度人口增长了近3倍,从1951年开始,每间隔10年,印度人口的增长数是越来越多。读图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印度人口问题的主要特点是: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7.学生朗读P36页的一段文字资料,并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①说说你对印度未来人口趋势的看法。
②众多的人口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压力。
8.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得出结论。
①从文字资料中可以看出,20世纪70年代印度政府开始采取了人口控制政策及奖励计划,但是由于印度广大农村的传统观念还十分强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印度人口每年净增量会越来越大。照此速度,本世纪中叶,印度总人口将会超过中国,而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②课件展示:图表7.1"印度部分资源、产品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1998年)",从表中我们可以发现印度的资源总量和产品总量都相当丰富,但是由于人口众多,使印度无论是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还是人均粮食产量和钢产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这就说明,人口的过度增长会对一个国家的资源、环境以及经济的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9.课件展示:图6.10"亚洲的气候"和图7.38"孟买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并思考:印度以哪种气候类型为主,其气候特点是什么?
10.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印度大部分地区地处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以孟买为例,可以看出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全年高温,雨旱两季。雨季(6~9月),特别是7月份降水更加集中;旱季(10月~次年5月)。那为什么印度的降水会有旱季、雨季的差别呢?
11.课件展示:图7.39"南亚1月风向"和图7.40"南亚7月风向",并思考:
①印度雨季和旱季的盛行风向有何差别?
②西南风的几种变化情况,并填表。
12.学生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总结。
教学目标:
1、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及重要性,掌握东南亚地形、气候的一般特点,及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在地形、气候方面的差异;
2、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及包括的国家;
3、通过使用地图,提高学生的读图和分析图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问题的能力;
4、通过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关系的分析,了解地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教学重难点:
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气候和地形特点
学习方法指导:
1.学会从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湖泊、资源等方面描述一个区域的自然地理特证。
2.学会分析位置地形气候等要素在地里环境形成中的作用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从而总结出一个区域的突出的人文地理特征。
3.学会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比较区域之间的差别与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旅游情景方式引入)你知道的狮城是那座城市吗?
你知道的世界文化遗产——吴哥窟在哪个国家吗?
让我们一起到东南亚去旅游,你就会得到答案!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自主学习:
读图2-1,观察东南亚的位置和主要组成
1、说出东南亚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东南亚的主要组成部分
3、总结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十字路口)
读图2-3回答:
4、东南亚地区的咽喉要道是哪里?它有什么重要的战略地位?
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
为什么日本把马六甲海峡称为"海上生命线"?
【教师精讲点拨】日本国内需要的石油绝大部分来自于西亚,
油轮必经马六甲海峡
【探究结论】
日本是一个经济大国,资源小国,矿产资源尤其贫乏,要进行
工业生产,就必须进口石油,沿途经过太平洋,马六甲海峡,
印度洋,最后到达中东。马六甲海峡位于东南亚的马来半岛
与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日本进口石油的必经之地,因此马六甲
海峡就成为了日本的"海上生命线"。
学习任务(二)、东南亚的自然环境
1、自主学习:
读图2-1,观察东南亚的地形与河流,分析地形与河流的
关系,回忆东南亚的气候,分析对农业的形象
1、中南半岛的地势特征如何?
2、分析总结中南半岛的河流特点(流向与流速)
3、分析判断马来群岛的地形地势特点和河流特点
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总结地形地势与河流间的关系。
(总结)河流的流向与流速受地形地势的影响
教学目标
1.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前播放《爱在文登》歌曲,创设情境,活跃气氛,引领学生进入学态。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刚才听的那首歌叫什么名字吗?(爱在文登)对,爱在文登,那么,请同学们看这组图片,你们能说出这是我们文登的哪些地方吗?对,非常好!这是青龙生态旅游度假村、这是文登学公园、这幅是新建的南海公园、最后一幅是昆嵛山风景区。
这些都是我们文登的旅游胜地,它们有的坐落在城市里,有的则建在乡村。(导入部分加上了一首我们文登人自己的歌《爱在文登》,出示了文登的一些旅游景点的图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都是我们人类集中居住的地方,我们统称为聚落。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有关聚落方面的知识。
二、新授知识:
第一部分:聚落与环境
(一)出示学标,自主
请大家看课本87页图文内容,完成导学案第一部分,自主。(板书: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什么是聚落?聚落的主要类型有哪两种呢?谁来说说?(板书:乡村与城市)大家对城市和乡村了解多少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城乡,感受城乡差异。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组有关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图片,进一步了解它们间的差异。这是一组有关乡村聚落的图片:图片中有什么?谁来说说?
正如以上两位同学所说,乡村中有农田、果树、池塘、有通往小镇的小路。乡村聚落中有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不同类型,相对应他们所从事的是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这是一组有关城市聚落的图片,在图中你可以看到什么?(我们可以看到城市里高楼林立、有许多商店、学校、医院,道路纵横,车辆很多)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们主要从事什么工作?(工业、商业、服务业)(添加了更多的图片,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
这是一组有关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差异的表格。谁来说说?(师出示表格内容)……
(二)小组合作
同学们,前面我们了解了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那么你知道聚落是怎样形成的吗?什么样的地区聚落密集、什么样的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聚落在不同地区分布的形态是怎样的?(板书:形成、分布、形态)x
(三)交流展示,师总结
(一)承接:请同学们看屏幕,这里有四幅图片:沙漠、极地、高山、平原。现在,让我们做一个假设,假设你是一个原始部落的首领,你会带领你的子民选择把家安在哪里呢?(D)大家都选择把家安在D这里,也就是平原地区。哪个小组起来说一下理由?(A是干旱的沙漠地区,B是寒冷的北极,C是地势高峻的山地,D是近海的平原地区,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气候适宜)在比较中我们发现,自然环境的优劣对聚落的形成与分布有很大的影响。(出示图片帮助学生分析影响聚落形成的主要因素)
(二)小结:哪位同学可以总结一下:有利于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呢?多媒体展示:有利于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什么样的地区聚落密集、什么样的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生答)聚落在不同地区分布的形态是怎样的?(出示图片,生答)
1、承接:同学们,我们知道,世界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很大,聚落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往往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风格。在世界各地就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当地特色的一些建筑。下面我们就以西亚的民居和东南亚的民居为例,学落与环境的关系。请同学们阅读课本91页内容,完成导学提纲内容。(板书:民居与环境)
2、小组内交流答案。请同学们看屏幕,西亚的民居、东南亚的民居,他们的建筑外貌有什么特点?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点?这位同学,你起来说一下,好,谁还有补充?这位同学,你说!很好!最后老师来总结一下,请看屏幕!……(师看屏幕讲解)世界各地的民居风格不同,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社会经济生活关系密切,体现了当地的文化。
三、拓展延伸:
除此之外,你还了解哪些世界上有特色的民居呢?它们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又有怎样的关系呢?我们威海这里有没有与我们当地自然环境相适应的有特色的民居呢?(海草房)谁来说说海草房的建筑外貌有什么特点?我们威海的气候特点是什么?(生答)
世界上其他地区有没有与当地自然环境相适应的有特色的民居呢?请大家再看一组图片。(出示江南水乡、蒙古包、泰国高架屋、日本的轻木质房屋、云南丽江古城等图片并讲解)。云南丽江古城是我国的传统聚落,我们国家还有一些有代表性的传统聚落,对于这些聚落,我们是应该保护还是拆除呢?请同学们读课本90页,思考这个问题。(保护or拆除)(保护,并且在保护的基础上加以改建,更利于人类的生活)
出示四合院旅馆和窑洞旅馆图片加以讲解(拓展延伸到世界上一些有特色的民居,观察其建筑外貌,分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使学生对于聚落与环境的关系理解的更为深刻)
四、巩固:
下面给大家几分钟时间记忆一下课本上的重点内容。通过这节课的,你有哪些收获呢?(了解了乡村景观与城市景观的差别;了解了世界上一些有特色的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五、课堂总结。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10
【重点】
(1)会观察地球仪。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难点】
(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2)东西半球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课时内容】利用经纬线确定位置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共同了经纬线的特征和经纬度的划分,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希望同学们认真完成下列表格。
纬线(圈)
经线(圈)
形状特征
指示的方向
长度的分布
标度的范围
度数的变化规律
经纬度的表示方法
划分地球半球的界线
数量特征
五、利用经纬网定位
引入: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怎样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确切地理位置?
(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地图"经纬网",在图上选出经纬网的交点A、B、C点。
(让学生读出A、B、C点的经纬度。教师及时纠正,辅导。)
引入:通过上面的,你认为用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有什么规律?
(启发学生与生活实际联系一下,不难发现就像在影院里找座位一样。)
引入:如果有一航行的轮船在茫茫的大海中遇难,你怎样能准确的报出遇难轮船的位置,而及时的救援?
(学生运用经纬网知识,不难回答)
展示地球仪: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伦敦、莫斯科的经纬线度数。
在前面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下列事件的发生地。
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第一批碎片坠落在44.40S、1500W 。
台风"桑美"的中心位置已经移至2800N、125.30E。
强化训练:
1.组织学生讨论,填出下表:最后让学生互相对答案。
经纬度数
判断东西半球
判断南北半球
300E、200N
1200W、300S
100W、870N
1600E、450S
2.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纽约、伦敦的位置,并说出它们的经纬度数。
(抢答、及时表扬、鼓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总结全课)概括本节主要内容。
(布置作业)教材提供的"活动"3——"城市经纬度的确定"。
【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归纳一个大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2、通过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学会总结归纳两大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亚洲、北美洲地形特点
难点: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1、展示"亚洲地形图"。
2、指导学生基本的读图方法,观察陆高海深表。结合地图判断不同图下颜色各代表什么地形。我们来认识一些主要的地形区,描述一下它们的位置和大致海拔。
请不同组的学生展开竞赛抢答,增强组内的合作意识,活跃气氛。
3、学生查图讨论回答各地地理位置海拔高度。
引导: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从位置和海拔方面考虑,得出亚洲地形特点
板书:地势起伏很大,中间高四周低,亚洲地面高低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4、引入地形剖面图。
(展示亚洲大陆沿北纬30度的地形剖面图和北美洲沿北纬40度的地形剖面图)
观察区别两图:
学生读图归纳:亚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表现出起伏大,中部高,两侧低的特点。而北美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东西高中间低。
河流是构成自热环境的另一重要因素。
1、在图上找出几条大河,长河众多,观察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流入的海洋。
2、归纳亚洲的大河在分布上的特点。
板书:受地形影响,亚洲的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决定了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 四周呈放射状分布。
北美洲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北美洲地势中部低,但中部北高南低。密西西比河主干呈自北向南流,东西部地势高,所以密西西比河水系多发源于两侧高原山地。
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
学生看图回答:说出亚洲的主要气候类型,认识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特点。
为什么亚洲气候复杂多样?
引导学生从位置、范围、地形等方面说明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
分析亚洲气候特点的成因,亚洲季风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造成的影响
成因: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夏季风弱,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少,降水就少。如果过少,就可能形成旱灾。夏季风强,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多,降水就多。如果过多,就可能形成水灾。
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2、亚洲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得出另一特点—大陆性气候分布广(距海洋远,深入大洲大陆内部)
3、季风气候是亚洲独有的气候类型且分布广,得出亚洲气候的又一特点,季风气候显著,三种季风气候的降水季节分配图和降水年际变化图。
分析得出结论: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过渡:为什么会形成这么复杂的气候?主要受了哪些因素的影响?
(以亚洲的几个城市{前述}为例,提示回忆上册学过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引导学生总结出气候与位置的关系及气候与地形、地势的关系)
小结:影响亚洲气候的因素,除了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外,还有地势及其他因素,但主要的是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教育学生分析季风气候降水的特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结合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北美洲的气候类型图"认识北美洲的气候分布,主要气候类型。与亚洲相比北美洲所跨纬度范围稍小些,高山高原贯穿两部,因山地也呈现出气候复杂多样,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但是北美洲西北沿海有狭长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
课后小结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学习了亚洲和北美洲的气候类型,气候特点,引导学生认识了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36f34ea5719d2b951763c087ab2170c3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地理历史·新疆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地理历史·新疆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38c6b79fe2754caf4d052971a9204f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