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基础教育地理高三地理摸底考试教案思维导图

高三地理摸底考试教案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免费下载
免费使用文件
色色熊 浏览量:42023-04-06 11:21:55
已被使用0次
查看详情高三地理摸底考试教案思维导图

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高三地理摸底考试教案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高三地理摸底考试教案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ef76275f3d91d316036c25b480aac878

思维导图大纲

高三地理摸底考试教案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树图网带来的高三地理摸底考试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高三地理摸底考试教案1

农业的区位选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区位的概念。

2.理解农业位因素及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对不同的农业部门能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

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图形,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2.结合具体事例,能分析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的利与弊,并找出利用和改造的措施。

3.组织学生搞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育目标

1.认识人类的生产活动应因地制宜,协调人地关系,注意保护环境,走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2.认识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是可以改造的,从而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1.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2.农业区位的社会经注因素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应以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

教学难点

如何对农业生产进行区位选择,做到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农业生产的特点及农业的分类,了解到了由于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和政策等的差别,产生了不同的农业生产情况,即不同地区的农业类型不同,也即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的特点。那么,具体来说,在不同的地区应该发展何种农业比较好,或者说才算合理的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的内容:"5.2 农业的区位选择"

5.2 农业的区位选择(板书)

[读图]读教材第6页图5。4,分析我国三江平原与青藏高原农业景观为什么不同?并思考什么是"区位"。

一、区位的含义[板书]

学生讨论:三江平原与青藏高原两地的农业景观不同,主要是它们所处的位置和自然条件不同所造成的。这也说明两者的区位不同。

三江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地广人稀——大规模机械化——小麦

青藏高原:地势高峻、气候寒冷、山地草场广布——粗放的放牧业

教师归纳:

区位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

那么哪些因素影响着农业的区位选择呢?

二、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板书]

[指导学生读图]根据教材第7页图5。5,思考以下问题:

(1) 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 除图中列出的各种因素外,影响农民决策的因素还有哪些?

学生讨论回答: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气候、地形、土壤、市场、交通运输、政策等。除以上因素外,农民的文化素质,农民自身的资金情况,当地的科技情况等等对农民自身决策都是有影响的。

教师评价:对,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就是这六点。

[板书]1、气候2、地形3、土壤4、市场5、交通运输6、政策

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

地形:影响农业的类型(平原与山区不同)、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农作物随海拔有所不同)。平原——耕地;山地——畜牧业、林业

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适宜生长不同作物,东南丘陵的红壤适宜种茶树等。

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交能运输:园艺业、乳畜业产品容易变质,要求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

政策:国家政策和政府干预手段影响,如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商品性生产基地建设

[教学反馈]根据刚讲的农业区位因素完成第9页"活动题"。

学生讨论回答:A处种小麦B处养乳牛C处种花卉。

教师归纳:对。以上我们既从产品种植的本身条件考虑,还要考虑社会经济条件,如地价、产值、投入成本、市场等。

那么影响农业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都是一成不变的吗?下面看几个实例:

例1:江西丘陵地区经人工修筑后,一层层梯田种上了水稻、果树等农产品。

例2:长江以北农作物楞一年三熟:据2000年3月20日《科技日报》报道,在长江以北地区,人们一直习惯于春种秋收,一年两熟。位于长江以北的河南省商水县的40万亩良田,却已连续5年实现"一年三熟"。这在常人眼里简直是个梦,但是河南省农科院的科研人员却把它变成了现实。

[提问]根据以上两个事例,人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对自然因素加以利用和改造?对自然因素的改造是不是无限制的?为什么?

三、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板书]

[学生讨论回答]人们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另一方面是,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发展农业。当然对自然因素的改造不是无限制的,因为还要充分考虑投入和产出比,如果产出低于投入就不适宜改造了。

[教师归纳]分析得很对,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非都是决定性的。但在一般情况下,一个地区的自然因素可以看作是相对不变的,而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则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下面我们学习本节最后一个问题。

四、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板书]

[提问]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9页的文字和图5。8,归纳影响农业区位的社会经济因素有哪些?以及哪些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较为突出?

[学生讨论回答]影响农业区位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有:市场、交通运输、政策、科学技术现代化等。这些因素的发展变化,主要是市场、交通运输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

市场区位及其需求的变化[板书]

交通运输条件的发展变化[板书]

教师归纳:以上同学说的很对。市场区位的变化是影响农业区位最突出的因素。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也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扩大。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一切农业生产都以市场为导向,这样才有生命力,农民才能真正得到实惠,增加收入。

[举例]浙江省首先在全国实行粮食购销体制改革。这是2001年3月1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报道的。种粮大户与企业订合同,即称为订单粮食。农民根据订单进行生产,心里就踏实了,也没有后顾之忧了。

[举例]1998年某省某县大葱获得丰收,丰收后的该县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为此政府出资在电视上播出了该县大葱的广告,该县成了全国大葱的集散地,价格也一路上涨。后来,该县的大葱信息还上了互联网。1999年该县大葱种植面积增加了10万亩,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试分析这一现象的产生原因。

[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

在进行农业区位选择时,不仅要分析区位因素,更要分析其发展变化。另外国家政策、政府干预对农业生产都有是有重大影响的。例如中国农村的三次革命:第一次土地改革,第二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第三次税费改革都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农村和农业经济的发展。

[教学反馈]分析影响下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条件或社会经济条件:古巴的甘蔗、我国的河西走廊粮棉、黑龙江省的大豆、珠江三角洲的鱼塘、上海郊区的乳牛场和养鸡场。

学生讨论回答;

古巴的甘蔗――气候条件适宜,长期的生产习惯。

河西走廊――夏季高温,有祁连山冰雪水灌溉。

黑龙江大豆――夏季高温,肥沃黑土。

珠江三角洲的鱼塘――河网密布,地势低平,低洼处长期积水,利于挖泥成塘。

上海郊区的乳牛场和养鸡场――乳畜制品、鲜奶、鸡蛋等不适于长距离运输,从经济效益考虑,分布在城郊有利上海市场。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比较系统地分析了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从而了解了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利用农业土地,使农业生产得到良好的发展。

[布置作业]

1、 调查分析我们日常生活用的一些食品主要是哪些地区生产的,以说明市场、交通运输等条件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 某山区乡镇发展粟子生产,如果你是乡长,为提高粟子产量,你会采取哪些决策?

高三地理摸底考试教案2

教学思路 现实生活中,每当国家出台大的决策,人们都会对之加以评论,网上论坛就是其中一种最常见的形式。受其启发笔者在《西气东输》这节课的教法设计时,就想通过模拟一个论坛的场景,教师作为论坛的坛主,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则及时地对其做出评价,并适时地引导他们,从而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前教师要求学生要通过报纸、网络等各种渠道搜集关于西气东输的资料,这样做既能保证在课堂上每位同学都有参与论坛的能力,同时又锻炼了学生查找资料并从中提取观点的能力。课堂上通过相互交流、讨论,加上有课时的限制,所以又培养了学生控制时间,精练自己观点的能力。再者,通过模拟对西气东输这一交通线路的设计分析,培养了学生对国家经济建设的参与意识,从而树立为国家建设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本节课主要是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创造轻松、和谐的气氛,鼓励每一位学生畅所欲言,积极讨论、阐述自己的观点,从而达到预期效果。

教学过程 [引入] "十五"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先后制定实施了四大跨世纪工程:路—青藏铁路;水—南水北调;电—西电东送;气—西气东输。其中西气东输工程于2004年12月30日全线贯通,实现商业化运营。 (展示西气东输线路示意图) 西气东输工程主干管道西起新疆塔里木的轮南油气田,向东依次经过新、甘、宁、陕、晋、豫、皖、苏,最终到达上海。打造了一条东西能源大动脉。 西气东输工程是继三峡工程之后又一过千亿元投资的大型工程项目。请问同学们是否想过,这些工程项目是如何提出并被国家发改委采纳的呢?如果咱们在某个问题上想搞一个提案,要为之做什么工作呢? 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对西气东输的学习来探讨这一问题。 我们不妨营造一种气氛。 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现在是2004年12月29日,西气东输新闻发布会正在进行。在座的是关心国家大计的有识之士,我们将在此组织一个论坛,讨论的主题是关于西气东输工程从提案到被采纳这一过程中所做的工作。我是坛主,负责整理大家的观点。 在讨论过程中,望大家畅所欲言,可以周边4到6人组成一个小组,有了观点就站起来说,不必担心说的对与错,我们就需要在讨论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师] 准备好了吗? [生] 准备好了!

[坛主] 一般一个提案的提出主要有三部分组成:提案提出的背景、提案的可行性分析及建设的意义。 我们首先讨论西气东输工程提出的背景。

[观点1] 我国天然气资源丰富。从"我国天然气资源分布图"上可以看出,新疆、青海、川渝、鄂尔多斯及东北、华北地区都有分布。

[观点2] 目前,东北、华北的大部分油气田开采已到了中后期,陆续进入产量全面递减阶段,增产难度很大。而近些年来,西部地区天然气资源探明储量大增,形成了西多东少,北多南少的基本格局。

[坛主] 提到西气东输,大家首先想到我国天然气资源分布情况,这思路很好。通过分析,我国西部新疆、青海、川渝、鄂尔多斯四大气区已成为我国油气工业新的战略接替区。 可是,众所周知,目前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且我国煤炭资源量位居世界前列,为何还要在天然气上大做文章呢? [观点1]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且具有开采成本低,运输方便,价格便宜等优点,所以一直是我国最主要的消费能源。但煤炭从开采运输到使用过程中带来的交通压力,及环境问题非常严重,例如酸雨。而天然气具有干净、清洁、使用方便、燃料效率高、比较价格低等优点。

[坛主] 哦,的确如此,现在世界能源发展的总趋势是使用高效清洁的能源。天然气是目前最清洁的高效矿物能源之一,其产量在一次能源中的比例在不断增长,其利用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上面我们刚说了我国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而我国西部地区天然气资源开发利用的情况如何,为何想到要西气东输呢?

[观点1] 我国西部地区的天然气开发受到种种约束与限制。1、石油天然气工业投资大、建设周期长,西部地区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2、西部地区对天然气的市场需求量有限;3、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条件远不能满足大批油气产品的生产和外运。

[观点2] 我国东部地区能源紧张且主要以煤炭为主,以煤炭发电和运输不仅占用了大量土地、港口和水资源,还使东部沿海地区的大气环境持续恶化,酸雨大面积发生。所以,随着国家对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东部地区在未来对天然气资源的市场需求会大幅度增长。

[坛主] 哦,我明白了。我国西部地区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的少,而东部地区既紧缺又急需,所以想到了西气东输。 据我所知,西气东输工程国家耗资1400多亿元,既然进行商业化运营,可行性分析的主要环节应在市场调查。我有点担心:国家投如此巨资,作为卖方市场的西部地区资源能有保障吗?当天然气到达东部地区后市场能认可吗?因为东部地区不仅有人工煤气,还有进口天然气呀。

[观点1] 新疆塔里木盆地是我国天然气资源最丰富的盆地之一,从我国天然气的分布来看,主要气源在西部地区。资源可靠又有技术保证,所以卖方市场应该没问题。 [坛主] 听你这么说我还是不放心。

[观点2] 塔里木盆地是西气东输的主要气源。据专家计算,按年产天然气200亿立方米计算,可确保稳定供气30年。此外,位于鄂尔多斯高原的长庆油田可作为西气东输的补充气源和调峰气源。

[坛主] 数字最有说服力,这样说来卖方的资源有保障了,那么买方市场呢?

[观点1] 东部的市场广阔,主要表现在西气的价格优势上。有关经济学家做过测算,西气东输后的价格比人造煤气和进口天然气的价格都低。经过测算,进口天然气到上海约为每立方米1.6至1.7元,而西气东输至上海门站的供气价为每立方米1.3元,到南京、安徽、河南等地就更便宜了。而与人工煤气相比,按同等热值计算,西气东输的供气价格每立方米只相当于煤气的2/3。所以说,塔里木天然气东输的市场优势是明显的。

[坛主] 是的,有专家计算过东部地区利用西气每年可节省燃料价值达13亿元之多。这样看来启动西气东输的条件已经具备。 西气东输工程为中国打造了一条东西能源输送大动脉。实现了东西经济和生态双赢。大家能否就这个问题来说说自己的观点?

[观点1] 经济效益上:1、西气东输工程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2、可以有选择地发展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合成氨、尿素等化工工业。3、西气东输的大量投资,将推动中西部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形成一条新的经济增长带。对东部地区而言西气东输可以改善能源结构,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能源生产、轻重工业的结构调整。

[观点2] 东部地区长期以来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能源短缺的困扰,而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带来了许多交通和污染问题,同时交通费、治污费大大增加了产品的成本,降低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能源结构的不合理从某种意义上说成了许多企业发展的"瓶颈"。所以,西部天然气这种清洁的能源的输入必将给东部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坛主] 说的太好了!这位朋友从治污的角度分析了清洁能源的重要性,这也说明了西气的输入,能有效地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环境,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质量。但朋友们,我们知道中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而数千千米的输气管道线路长、规模大、施工方式多样,管道三过黄河,经过我国最主要的水土流失区,这将对当地的生态带来多大的灾难!这个问题是不是被决策者所忽视了? [观点1] 管道修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确存在。这就要求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进行水土保持工作必须到位。

[观点2] 西部地区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因为农村生活能源的短缺而砍伐森林、破坏植被造成的。随着西气东输工程的启动和天然气管线向城市及周边农村地区的延伸,将进一步促使这些地方能源结构气化的实现,从而起到保护植被、改善生态的作用。 [坛主] 很好。刚才我们一起讨论了西气东输提案提出的背景、可行性分析、及建设实施的意义。朋友们的发言非常积极,观点也非常明了清晰。 通过上面的学习讨论大家是否学会了如何进行提案?课后要求大家对西气东输工程再进一步地分析、学习、巩固,并在此基础上每人对你身边的人或事提一个建设性建议,并要求你对建议提出的背景、可行性分析及其将产生的意义作出阐述。好了,谢谢大家,再见!

高三地理摸底考试教案3

教学目标

⑴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陆地水体的组成及主要类型,能够分析掌握陆地各种水体之间相互运动和相互转化的关系,掌握陆地水体的运动更新过程和规律,明确水循环对整个地理环境的作用和意义。

⑵ 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判读地理原理示意图的方法,培养学生从图像中提取、认定、加工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

⑶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陆地水体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明确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应合理利用水资源使之能够可持续利用下去,使学生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逐步树立人地协调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水圈的组成及主要的水体类型;

2.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3.陆地水体的补给关系。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考情分析】高考中多以水循环示意图、区域图、热点材料为载体,突出查水循环的原理、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以及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高考预测】1.以大型工程建设如南水北调,三峡大坝,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及城市化建设为切入点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2.以区域图、水资源分布及利用图表为背景,考查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结合有关水资源的重要工程、重要政策,以案例的形式考查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措施。

水圈的组成

1.图解水圈的组成

2.特点:地球上各种水体共同组成的一个________但不规则的圈层。

知识点一:水循环的类型及环节

【双基落实】

1. 概念:自然界的水在地球表层通过各个环节

________运动的过程。

2.类型及主要环节:画出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

(在右中画出水循环环节箭头方向,标注各环节

及水循环的三种类型)

【真题选粹】

(2008山东卷)下图是我国某地区略图,图中景观图片为黄土塬(黄土高原地区面积广阔、地面平坦的黄土高地)。黄土塬上水循环过程不同于黄土高原其他地貌类型区,其最弱的环节是

A.降水 B.下渗

C.蒸发 D.地表径流

知识点二: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因素

【高频考点】

【真题选粹】

(2014课标卷II)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根据大屏幕展示图片可知: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河流众多,沼泽广布。

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8分)

提示:沼泽广布的原因从水循环的角度考虑主要是地表水来水量大,排水不畅、下渗少、蒸发量小,其影响因素与地形、气温、冻土、凌汛等有关。

【深度探究】

(分组讨论,利用水循环的原理分析以下四个问题的形成原因)

1.分析死海面积缩小的原因

2.分析修水库对河流径流及库区的影响

3.分析土地盐碱化的形成原因

4.分析城市内涝的原因

【高考选粹】

(2015o新课标I卷)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结合大屏幕上的图片完成下列小题。

1. 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

A.为植物提供养分 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

C.吸附雨水污染物 D.保持土壤水分

2. 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

A. 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 B. 种植土层和砂层

C. 砂层和砾石层 D. 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

知识点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双基落实】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实现了________、大气圈、岩石圈和____________的相互联系;

(2)促进了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更新,维持了全球水的________________;

(3)调节圈层间的________________,进行能量的转换,改造地表形态;

(4)使地表物质发生________。

【高频考点】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措施

提示:自然原因(空间分布不均、时间分布不均、气候干旱,水资源总量少)

人为原因(人口剧增,工农业发达,需求量大;水资源浪费;水资源污染)

【考向透视】

亚马逊雨林在地球的水循环和碳循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读"亚马孙平原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来自本地区的水汽经上升、冷却形成降水降到地面,相当于亚马孙河流域总降水量的50%,另外50%降水量来自( ) 带来的水汽。

(2)据调查,近年来亚马孙河流域某些地区空气湿度下降,降水量减少约20%,但是流入亚马孙河的水量及洪水次数反而有所增加。结合水循环原理,解释以上现象。

高三地理摸底考试教案4

教学目标

1.阅读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图等有关图表资料,认识全球气候变化的事实。

2.利用有关图文资料,探究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海岸、水循环、农业等的影响。

3.通过讨论交流,归纳全球气候变暖的适应对策,树立合作意识和全球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难点: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导入

播放视频

从北半球的哥本哈根到南半球的德班,从西半球的坎昆到东半球的巴黎,云集各国首脑,聚焦全球目光,关注一个问题,全球气候变化。

那么,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表现?对人类活动带来什么影响?我们如何应对?带着这三个问题,我们进入今天的学习。【板书】

【活动】教学过程

活动一

请同学们拿出学案,按照要求,完成活动一。

活动二

完成了知识的准备,让我们穿越时间,去探知全球气候变化的历程。

请大家完成活动二。

活动三

接下来,我们看一看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又有着怎样的特点。

这幅图同学们能看懂么?

懂,那老师来考一考大家~

不懂,那我们一起来研究怎么读这一副图~

活动四

最后,我们来看一看近现代的气候变化。

活动五

是谁?让北极熊哥哥如此忧郁?

是谁?让乞力马扎罗山的帽子不翼而飞?

又是谁?让马尔代夫阵地不保,眼看着就要香消玉殒?

不仅仅是马尔代夫,世界各地的阵地都保不住了。

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深刻而广泛的影响着人类,下面,我们将走进非洲的肯尼亚,看一看气候变化带来了哪些影响?

接下来,我们要去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请同学们拿好笔,一边观看视频,一边记录下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集中注意力,仔细聆听,快速记录,我们来比一比,哪个小组记得最多!

"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

美妙的歌声把我们带入了地球的第三极——神奇的青藏高原。

原本"高处不胜寒"的青藏高原经历气候的变化,成为全球气候变化最典型的受影响地区之一。

监测和研究表明,过去半个世纪,西藏地表年平均气温每10年升高0.31℃,极端高温频次显著上升,而年降水量累计增加33mm,高原冰川面积在30年级退缩15%。

气温上升,降水增加利于牧草生长,增加了牧草产量,牲畜成活率得到提高;也改变了农区种植制度,作物适宜种植区域扩大,拓展了农牧业结构调整的空间。

降水增多,冰川面积增加,高原湖泊和沼泽湿地面积不断增加,生物增多,高原景观视觉效果更好。

高原生态环境整体改善的同时,融雪径流有时也引发了洪水、滑坡、泥石流灾害。影响生产和牧民生活。气候变暖还导致冻土消融,高原公路冻土病害加剧,许多跑运输的司机反映,一些路面起伏的情况越来越明显。

归纳了气候变化的影响,同学们是否明白气候变化影响人类活动的过程呢?请同学们完成第3问,运用整体性的原理,将选项填入合适的空格。

从这两个关联图中,我们来归纳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人类活动的过程。

据研究表明,人类活动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

高三地理摸底考试教案5

教学目标

(1)结合"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这两部分内容,在教师指导下,知道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

(2)在知道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的基础上,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会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3)了解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4)掌握并能说出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规律。

2.教学难点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原因及其分布示意图的绘制;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教学过程

1、引入唐代诗人崔护的诗《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引出本课主题"风"。

2、风的概念。风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大气由高压区指向低压区的水平运动。

回顾热力环流的知识,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水平气压梯度力。

3、风的方向。分三种情况归纳。

(1)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时,风向垂直于等压线(理想情况);

(2)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时风向垂直于地转偏向力(高空);

(3)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同时作用时,风向与等压线呈 一定夹角(近地面)。

小结。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和风有关的诗词或成语。播放《风之谷》主题曲。

过渡:(1)给出材料"二战期间日本向美国发出的风战",思考氢气球炸弹是如何从日本漂洋过海到达美国的?(2)讲解小故事---"马纬度"问题和咆哮西风带的出现,让学生思考原因。引出课题----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5、大气环流: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6、利用三个假设来分析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

(1)假设1:地表均匀、不考虑地球自转(地转偏向力)和公转

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度之间的受热不均。

形成单圈环流

(2)假设2:地表均匀、考虑自转、不考虑公转

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

形成三圈环流

视频播放:"新闻--全球高温都是副热带高压带惹的祸"

重点讲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和全球7个气压带6个风带。

思考:赤道低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的成因有何不同?极地高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成因有何差异?

前者由于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运动而形成的,所以是热力原因形成的。后者是大气运动引起空气质量的变化而形成的,因此这两个气压带是动力原因形成的。

(3)假设3:地表均匀、考虑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南北移动-----气压带风带在一年内也作周期性季节移动。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在北半球,与两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课堂小结

假设一:单圈环流。

假设二:三圈环流。

假设三: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思考假设四:条件更换为考虑地表海陆性质的差异,自转和公转?

课后习题

探究地中海气候的特点

结合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规律和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探索地中海地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的气候特征是怎样形成的,并以Flash动画的形式加以解释。

高三地理摸底考试教案相关文章:

★ 高三地理期末试卷教案范文

★ 高三地理全部优秀教案范文

★ 2021高三地理教案模板模板

★ 地理期中考试试卷教案5篇

★ 有关高考地理热点的教案范文

★ 地理期中考试卷讲评教案5篇

★ 关于高三地理教学计划5篇

★ 2021地理期中考试教案范文

★ 地理期中考试教案怎么写范文

★ 新高考地理教案2021湖北范文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抑制蛋白质合成与功能的药物/干扰有丝分裂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抑制蛋白质合成与功能的药物/干扰有丝分裂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抑制蛋白质合成与功能的药物/干扰有丝分裂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49de7e69fbcc5253f1fcfa191a6cf96d

地理历史·新疆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地理历史·新疆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地理历史·新疆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38c6b79fe2754caf4d052971a9204f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