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觉醒障碍介绍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睡眠-觉醒障碍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睡眠-觉醒障碍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7b581846ac385c2b5db9b8e87e74fdd3
睡眠-觉醒障碍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定义
以频繁而持续的入睡困难或睡眠维持困难,并导致睡眠满意度不足为特征的睡眠障碍
病因
常见因素包括:①心理社会因素;②环境因素;③生理因素;④精神疾病因素;⑤药物与食物因素;⑥睡眠节律变化因素;⑦躯体疾病因素;⑧生活行为因素;⑨个体特征因素
发病机制
过度觉醒假说:患者皮质和皮质下某些脑区存在结构、功能和代谢异常
3P假说:情感因素、促发因素、持续因素累积超过发病所需要的阈值,将会导致失眠的发生和维持
临床表现
失眠症状:①入睡困难:儿童和青少年入睡时间>20 min,中老年人入睡时间>30 min;②睡眠维持困难:包括睡眠不实、睡眠表浅、夜间醒后难以再次入睡、早醒、睡眠不足等
觉醒期症状:即次日日间功能损害,表现为疲劳或全身不适感、日间思睡、焦虑不安、注意力不集中或记忆障碍等
诊断
临床评估
主观评估:睡眠日记、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失眠严重程度指数等
客观评估:多导睡眠监测、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体动记录检查等
诊断标准
主诉是入睡困难、难以维持睡眠或睡眠质量差
这种睡眠紊乱每周至少发生3次并持续1个月以上
日夜专注于失眠,过分担心失眠后果
睡眠量和/或质的不满意引起明显的苦恼或影响社会及职业功能
治疗
非药物治疗
心理行为治疗:包括睡眠卫生教育、刺激控制疗法、睡眠限制疗法等
补充/替代性治疗:包括锻炼、身心干预,以及物理治疗(经颅电刺激、经颅磁刺激)等
药物治疗
治疗原则: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酌情给予药物治疗,疗程≤4周,超过4周者应每月评估,合理撤药
常用药物:①苯二氮䓬类药物:包括劳拉西泮(0.5~2 mg)、艾司唑仑(1~2 mg)等;②非苯二氮䓬类药物:包括佐匹克隆(3.75~7.5 mg)、右佐匹克隆(1~3 mg)等;③褪黑素受体激动剂:褪黑素缓释片(睡前2 mg);④镇静类抗抑郁药物:曲唑酮(睡前25~100 mg)、米氮平(睡前7.5~30 mg)等
定义
以日间过度思睡及睡眠发作为主要特征的睡眠障碍
临床表现
发作性睡病:日间过度思睡和睡眠发作、猝倒发作、睡眠瘫痪、入睡幻觉、夜间睡眠紊乱等
特发性睡眠增多:以日间过度思睡但不伴猝倒为基本特征
诊断
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必要的辅助检查,并结合嗜睡障碍的诊断要点进行诊断
诊断要点:①白天睡眠过多或睡眠发作,无法以睡眠时间不足来解释和/或清醒时达到完全觉醒状态的过渡时间延长;②每日出现睡眠紊乱,超过1个月,或反复短暂发作,引起明显的苦恼或影响社会或职业功能
治疗
发作性睡病
一般治疗:保持有规律、充足的夜间睡眠,白天有计划安排小睡
药物治疗:选择性使用莫达 非尼(从小剂量起始,50~100 mg/d,每4~5 d增加50 mg,直至最适剂量200~400 mg/d)、哌甲酯等药物治疗。
特发性睡眠增多
由于病因不明,仅为对症治疗,注意睡眠卫生、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限制卧床时间可能有帮助
可使用中枢神经兴奋剂来保持日间清醒,如哌甲酯、莫达 非尼等
定义
由于内源性睡眠时钟的结构或功能调节紊乱,或与外部环境如光照明暗时相不一致,或与个体所需求的学习、工作及社会活动时间不匹配而引起的睡眠-觉醒紊乱
病因
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个体生活节律失常和心理社会压力等有关
临床表现
睡眠-觉醒时相延迟障碍:相对于常规或社会接受的作息时间,患者入睡和觉醒时间呈习惯性延迟,通常延迟≥2 h
睡眠-觉醒时相提前障碍:相对于常规或社会接受的作息时间,患者睡眠时段提前,通常提前≥2 h
诊断
个体的睡眠-觉醒形式与特定社会中的正常情况及同一文化环境中为大多数人所认可的睡眠-觉醒节律不一致
在主要的睡眠时段失眠,在应该清醒时嗜睡,该情况几乎每天发生并持续1个月以上,或在短时间内反复出现
睡眠量、质及睡眠时序的不满意状态时患者深感苦恼,或影响了社会、职业功能
治疗
联合采用睡眠卫生教育及行为指导、调整睡眠时间、重置生物时钟等多种方法尽快重置昼夜节律
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按需服用催眠剂与促觉醒药物
定义
在入睡、睡眠期间或从睡眠觉醒时发生的非自主性躯体行为或体验
临床表现
睡行症
发生在非快速眼动睡眠期间的觉醒障碍,系深睡眠中的不完全觉醒所致
起始于睡眠前1/3阶段(入睡2~3 h内),通常持续数分钟。表现为入睡后不久突然起床四处走动,表情迷茫,双目向前凝视,不言语也不回答询问
睡惊症
发生在非快速眼动睡眠期间的觉醒障碍,通常在夜间睡眠后较短时间内发作
表现为在睡眠中突然尖叫或哭喊,表情惊恐,伴有心动过速、呼吸急促、皮肤潮红、出汗等自主神经兴奋表现。每次发作持续1~10 min
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
以快速眼动睡眠期间出现异常行为为基本特征
发作时常伴随鲜活恐怖或暴力的梦境,以及与梦境内容一致的异常行为(梦境演绎行为)
梦魇障碍
以快速眼动睡眠期间反复出现恐怖不安或焦虑的梦境体验为基本特征
通常在夜间睡眠的后半段发作,醒来之后心有余悸,难以再次入睡
诊断
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并结合相应的诊断要点进行诊断,必要时可进行多导睡眠检测来协助诊断
治疗
睡行症、睡惊症
一般治疗:消除相关诱发因素,发作时不要试图唤醒患者,注意保护,以免受伤等
药物治疗:可使用中、长效制剂苯二氮䓬类药物,也可使用阿米替林、氯米帕明等抗抑郁药物
心理行为治疗:包括自我催眠疗法和松弛练习等
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
一般治疗:提供安全的睡眠环境,避免可能发生的伤害
药物治疗:目前认为氯硝 西泮是治疗本病的有效药物,建议剂量为0.25~2 mg睡前15 min服用
梦魇障碍
通常无需治疗,若想短期减少梦魇发作,可使用三环类抗抑郁药、新型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