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试教师资格考试网整理:小学教育的特点。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历年核心考点:小学教育的特点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历年核心考点:小学教育的特点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55af064bf7c08c66a337d1073bd8b70e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历年核心考点:小学教育的特点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一、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1.小学生的身心发展
小学教育的教育对象是6~12岁的儿童。该阶段的儿童在身体发展和心理领域有着自己的特点。
第一,此时儿童的身高和体重都处于平稳增长的时期,骨骼增长较快,但是由于骨化尚未完成,对小学生的坐、立、走,以及看书写字的姿势,就要注重正确引导。儿童的心脏功能还较差,不宜做活动强度大、繁重的运动。同时,此时儿童神经系统的各项机能进一步复杂化,但是由于大脑皮质神经兴奋与抑制过程的不平衡,使此阶段的儿童具有容易兴奋、灵活性高、易疲劳、恢复较快的特点。
第二,此时儿童的认知发展和非认知心理的发展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刚入学的儿童其感知觉都处于较低水平,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和在教育教学中的不断强化训练,感知觉逐步得到发展和提高。记忆也开始从无意识识记向有意识识记发展。思维发展的基本特征则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这些独特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使得小学教育有着自己的独特存在价值,有着不同于中学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运作机制。
2.小学生的发展可能性
由于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处于一个尚未完全成熟、相对不稳定、尚未定型的阶段,使得小学阶段成为受外界教育影响的良好时期,也是具有最大发展可能性的时期。
3.小学生的能动性和主动性
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自我主体意识比学龄前有了新的发展,他们的独立自主意识、主动性和积极性都有所提高。
二、小学教育的基础性
1.社会发展层面的基础性
一方面,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另一方面,小学教育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起着奠基作用。只有发展小学教育,才能为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公民打下基础,从而为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奠定坚实的基础。
2.个体发展层面的基础性
个体在小学教育阶段经历着人生发展中的关键时期,因此小学教育不仅要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奠定基础,而且要为个体终身教育以及可持续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3.课程内容层面的基础性
由于小学教育对于社会和个体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以及受到小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过高的教育目标会导致小学生学习的障碍。小学教育时期的课程内容具有基础性,小学生的学习内容必须经过科学的选择和处理,使得教育任务和内容适合儿童的接受能力。
三、小学教育的义务性
第一,国家有设立学校以及使人民享受教育的义务;
第二,父母或监护人有使学龄的子女或被监护人就学的义务:
第三,全社会有排除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入学的种种不良影响和障碍的义务。
四、小学教育的全面性
小学教育的全面性指的是,对于每一个特定个体而言,小学教育都应该促进他们在各个方面的充分发展,保证他们在德智体美劳方面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和谐发展。小学教育强调的是儿童整体素质的提高,包括基本知识的获得、基本能力的形成、基本行为的规范和价值标准的建立等。
全面发展绝不意味着每个学生的各方面平均发展,而是包含着其个性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小学教育的全面性,既包括面向全体的统一要求,又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特点,使得每个学生的不同特长得到最大化的和谐发展。
作为《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重要考点之一,无论是选择题还是简答题都可能会进行考察,各位考生需多加理解及记忆。
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