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笔灵Logo笔灵AI论文写作三步搞定,GO>>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基础教育语文苏轼《石钟山记》教案思维导图

苏轼《石钟山记》教案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免费下载
免费使用文件
不爱计较 浏览量:252023-04-20 19:18:29
已被使用0次
查看详情苏轼《石钟山记》教案思维导图

《石钟山记》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代表作之一,也是高中语文的重点课文,为了使同学们更加了解这篇文章,树图网小编整理了《苏轼《石钟山记》教案》,供同学们参考学习。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苏轼《石钟山记》教案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苏轼《石钟山记》教案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bec319f2668b2a0fee2f6a5fb7e4ae0e

思维导图大纲

苏轼《石钟山记》教案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课文说明]

此文作于神宗元丰七年(1084 年6月),是苏轼由黄州贬所调往汝州途经江西时所作,当时,苏轼已经47岁,仕途之路几经波折。文中寥寥数语对环境描绘得诡谲阴森,正与《后赤壁赋》与神人相遇幻境的神秘空旷相谐,正是这些不经意的点滴记录却让我们感受到他心灵的颤动和气息。

这篇特别的游记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执著的赤子情怀,而这只属于精神无比丰厚的人。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 ,北宋著名思想家和文学家。"三苏":苏洵(父)苏轼 苏辙(子名与车有关)"唐宋八大家":韩愈、王安石、柳宗元 欧阳修、"三苏"、曾巩。他是中国文人用儒佛道三家构筑精神世界的典型代表,他的一生最能体现"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信条,在政治改革中既不同意新派的么某些做法,也不同意老派的观点,结果"如风箱中的老鼠两头受气"一贬再贬。创豪放一派词风,与辛弃疾合称"苏辛"。

《石钟山记》教案

一、导入:俗话也说:"眼见为实",可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韦斯克博士却用事实证明了"眼见"也出错。他进行过一项有趣的研究:他给参加减肥夏令营的青少年,每人发了一个杯子,用来倒橙汁喝。所发的杯子容量相等,却有高有矮,高的高度是矮的两倍。结果发现,青少年用矮杯子的人多出用高杯子的,可见对一件事情的认识是必须不仅要眼见还要亲自考察研究,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今天苏轼也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范例。(板书课题)

二、简介作者

三、先请一位同学朗读全文,检查预习情况,扫除生字词障碍以及停顿。

四、课文分为三段,逐段研习。

(一)老师边读边理解字词,句式。(通译)

以为:认为

临:接

微风鼓浪:鼓,激荡

常:一直,时间副词

钟磬:(磬,qìng,古乐器名,曲尺状平面体,上有空,系在架上巧计发声。用玉或石头制成。 偏义复词:偏在"钟")

访:探寻

双石:两块石壁

腾:传扬

徐:慢慢

歇:消失

1、指导朗读第一段

我觉得得重视诵读,这一段整散结合读起来很有韵致。(我喜欢把散文也按读诗的语调来读,有点唱的意味)

"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枹止响腾,馀韵徐歇"每句最后的字,四声基本都全了,读起来很有顿挫感,"胡"还是轻声。

还须注意,作者质疑的反问句也要读出反问语气!

2、质疑。

(1)石钟山的地理位置(背答)

a原话:《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2)文章一开始讲"《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为什么作者不直接讲出来位置,而要引用《水经》中的话?是不是多余的。

(自圆其说即可)

(3)对石钟山命名的缘由有哪两种解释?提出这两种解释的人各持什么依据?人们对此持何种态度?作者对这两种解释提出质疑的理由是什么?

a依据事实

b人们的态度

c质疑理由

郦说

a下临深潭, 微风鼓浪, 水石相搏, 声如洪钟。

b人常疑之

c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李说

a得双石于潭上, 扣而聆之, 南声函胡, 北音清越

b余尤疑之

c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3)齐背第一段。

二、研度读第二段

(一) 1、老师边读边理解字词,句式。(通译)

舟:名作状,

适:去("之"、"诣"也有到……去的意思)

因:因此

元封:年号,六月丁丑,阴历六月初九日 古人用干支纪日

固:通"姑",姑且

莫:"暮"的本字

独:副,仅搏:击

且……且……:也……也……

有大石当中流:(当,dāng)有块大石头在水流中间。

察:细看

浅深:同义复词,偏在深

涵澹:形容水波荡漾

澎湃:形容波浪冲刷

与风水相吞吐:相,指示性副词,代风水。

汝识之乎:(识zhì,这里结合上下文的意思,应释为"知道"。)

因笑谓:因,副,于是

古之人不余欺也:就是古之人不欺余,在否定句中,人称代词作宾语前置。条件:一是否定句或疑问句,二是代词作宾语。

2、指导诵读:

"余固笑而不答"想想该用怎样的语气读(作者为什么笑?笑寺僧和小童,也笑李渤) ;那段景物描写也要读出作者恐怖惊惧的心理,有如临其境感。作者"因笑谓迈曰……"想想该怎样读出感情?(愉快自得的笑,反映出探得山名由来的兴奋和自豪)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软考软件设计师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软考软件设计师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软考软件设计师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6a80d6e336e8d531c07d47352540a4df

财会课程笔记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财会课程笔记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财会课程笔记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ff1df40d2507fdbb5a1394fcd2df4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