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基础教育其他学科历史高考知识点整理思维导图

历史高考知识点整理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会员免费下载30积分
会员免费使用30积分
心不动则不痛 浏览量:12023-04-24 11:23:17
已被使用0次
查看详情历史高考知识点整理思维导图

历史对于很多文科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历史得复习贵在记忆和理解,只有把知识点记牢,才可能拿到高分。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历史高考知识点整理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历史高考知识点整理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8e5e4c63be6c67aa29d1edc5a433a0f3

思维导图大纲

历史高考知识点整理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历史高考知识点整理汇总

历史对于很多文科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历史得复习贵在记忆和理解,只有把知识点记牢,才可能拿到高分。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历史高考知识点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历史高考知识点整理

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中朝"和"外朝"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

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

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5、宋朝的"二府":中书门下是行政机构;枢密院是军政机构。

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6、元朝的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综合汉蒙政治制度,加强皇权有新发展

中书省——行政机构枢密院——军事机关

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

7、中国省制的开端是:元朝时的行省制度;

元朝行省制度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

郡县制(秦朝)——郡国并行制与州郡县三级制(汉)——州县两级制(隋——宋)——行省制度

8、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1)_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

(2)在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

(3)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中央。

历史高考知识点梳理

完善科举制的措施

1、唐太宗完善科举制度的措施

唐太宗提倡用人以德行、学识为本。为此唐太宗扩充学校,加强管理。管理中央学校的机构为国子监,其度下有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2、武则天完善科举制度的措施

武则天特别重视科举,曾一连几天在洛成殿亲自测试贡举人,并曾命令把在吏部复试者的名字糊掉而进行暗考,开了答后世"殿试"和"糊名"的先河。武则天称帝后,还破例开了武科内,即在科举考试当年同时进行武举考试,内容有骑射、步射、马枪、负重等内容,考中的可以任用为武官。

3、唐玄宗完善科举制度的措施

唐玄宗时进士科转为兼考诗赋,而且诗赋成为最主要的考试内容。进士科也成容为唐朝最重要的考试科目。

科举制度创立和完善

1.原因

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士族门阀的子弟中选拔,而庶族子弟但是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做_,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魏晋以来的注重门第九品中正制,已经无法进行下去了。

2.目的:为了缓和阶级矛盾,招揽人才,打击豪强地主,加强中央集权

3.创立

隋朝时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到隋炀帝时,正式设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创立。

4.发展

唐朝时,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武则天大力提倡科举,增设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任用_主持考试,提高科举考试的地位,并以诗赋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

历史高考知识点

西周的政治制度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目的:

拱卫周王室,进行有效统治,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内容:

①分封对象——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授于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②被封诸侯的义务——要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被封诸侯的权利——职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3)作用:

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②开发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

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

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⑤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序列,周天子具有,国家政权趋向严密。

(4)局限:

受封诸侯在各自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为王权衰落和诸侯割据埋下隐患。

(5)瓦解:

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根本原因在于封建经济生产方式的产生,这一生产方式使诸侯势力日益壮大)。

战国时诸侯国变法废分封、行县制。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郡县制,分封制瓦解。

历史高考知识点复习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1)汉唐丝织业的主要成就

汉代:在考古出土中发现很多技巧高超、品种繁多的丝绸实物,如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丝织品素纱禅衣和起绒锦等.丝织品远销到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沿岸.

唐代:唐朝中期以后,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

(2)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和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

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工艺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商代青铜器的出土地点分布广泛,生产规模相当大.

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做燃料,供风形式由自然通风演进到人力皮囊通风,然后又到畜力马排鼓风,东汉初,南阳太守杜诗创造出以水力为动力的鼓风装置.

(3)唐宋陶瓷业的主要成就

唐代:唐三彩、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江西景德镇和四川大邑的白瓷,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并把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唐宋以来,河北定窑、河南钧窑、江西景德镇窑、浙江龙泉窑、陕西耀州窑等闻名天下.

历史高考知识点归纳

1.汉朝的郡国并行制

⑴背景:汉高祖为避免重蹈秦朝速灭的覆辙,巩固新建政权

⑵内容:汉初在地方上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国,形成郡国并行制(郡即郡县,国即封国)

⑶影响:随着分封的诸侯国权力逐渐强大,严重威胁了中央集权

2.唐朝三省六部制

⑴三省六部及职能:中书省: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⑵目的: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⑶评价:

①唐朝三省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减少决策失误

②相权一分为三,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有利于皇权的加强。

3.宋代分割宰相权力举措(宋初设中书门下作为行政机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⑴措施: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⑵作用:削弱了宰相的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

4.元朝的行省制度

⑴目的:为了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管辖

⑵内容:

①全国分设十个行中书省(行省),还有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一是中书省直辖的"腹里":河北、山西、山东;一是宣政院管辖的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②行省是地方行政区,省的长官由朝廷任命,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

⑶意义:

①加强了元朝的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②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高中物理跨学科作业设计研究的价值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高中物理跨学科作业设计研究的价值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高中物理跨学科作业设计研究的价值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3c8373f35fa1b97da40b5d8c0db6828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垄断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垄断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垄断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45af81dbc5458e866b06b1a12a0a01f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