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生平介绍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曾国藩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曾国藩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b44e1ffbfa8c41b1d8844506bbbbba5b
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一天,天气晴朗,年幼的曾国藩从学校回到了家里。刚放下书包, 其父就焦急地说:“我明明煮了五个鸡蛋,怎么只有四个?”于是就把曾国藩叫来,对他说:“煮熟的鸡蛋是分给你们吃的,现在少了一个,不 知是哪个偷吃了,快帮你母亲查一查。” 曾国藩思索了一下,答到:“这个很容易,我有办法查出来。”说罢,曾国藩端出一个脸盆, 倒了几杯茶,把家里的人都喊拢来,叫每人喝一口茶水,吐到盆里,他站在旁边观察,结果有一个佣人吐出的茶水里夹有鸡蛋黄粉。 曾国藩的父亲高兴极了,觉得儿子聪明, 将来能当官审案子。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曾国藩是道光进士,曾任内阁学士,道光末年官至侍郎。善于讲“道德”说“仁义”,对程朱理学推崇备至。太平天国进军湖南时,被任命为帮办团练大臣,在湖南举办团练。后来组建起一支具有正规军规模的地主武装团练——湘军。咸丰四年发布《讨粤匪檄》。 [60] 率湘军出省作战,为清政府收复失地。为了强化镇压力量,他主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立安庆内军械所,制造新式枪炮。咸丰十年(1860年)任两江总督、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 [59] 次年攻占安庆,奉命统辖苏、皖、赣、浙四省军务。 [60] 同治三年(1864年)攻陷天京。次年奉命赴北方镇压捻军起义。同治七年(1868年)调任直隶总督。同治九年 (1870年) 在办理天津教案中媚外残民,受舆论谴责,回任两江总督,病死南京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人物生平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审鸡蛋案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曾国藩是道光进士,曾任内阁学士,道光末年官至侍郎。善于讲“道德”说“仁义”,对程朱理学推崇备至。太平天国进军湖南时,被任命为帮办团练大臣,在湖南举办团练。后来组建起一支具有正规军规模的地主武装团练——湘军。咸丰四年发布《讨粤匪檄》。 [60] 率湘军出省作战,为清政府收复失地。为了强化镇压力量,他主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立安庆内军械所,制造新式枪炮。咸丰十年(1860年)任两江总督、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 [59] 次年攻占安庆,奉命统辖苏、皖、赣、浙四省军务。 [60] 同治三年(1864年)攻陷天京。次年奉命赴北方镇压捻军起义。同治七年(1868年)调任直隶总督。同治九年 (1870年) 在办理天津教案中媚外残民,受舆论谴责,回任两江总督,病死南京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 [54] ,晚清时期政治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 [1] ,清末汉族地主武装湘军的首领。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早年经历 嘉庆十六年十月十一日(1811年11月26日),曾国藩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今湖南娄底双峰县荷叶镇天坪村)的一个普通耕读家庭。兄妹九人,曾国藩为长子,祖辈以务农为主,生活较为宽裕。祖父曾玉屏虽少文化,但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身为塾师秀才,作为长子长孙的曾国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辈的伦理教育了。曾国藩五岁启蒙,六岁入家塾“利见斋”。光六年(1826年)春,曾国藩应长沙府童子试,名列第七名。道光十年(1830年),曾国藩前往衡阳唐氏宗祠读书,一年后转入湘乡涟滨书院。道光十五年(1835年),曾国藩会试未中,寓居北京长沙会馆读书。次年恩科会试再次落第,于是返回长沙,于同乡刘蓉、郭嵩焘等居于湘乡会馆。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整顿吏治 面对康乾盛世后清朝的腐败衰落,曾国藩认为:“国贫不足患,惟民心涣散,则为患甚大。”对于“士大夫习于忧容苟安”,“昌为一种不白不黑、不痛不痒之风”,“痛恨次骨”。他认为,“吏治之坏,由于群幕,求吏才以剔幕弊,诚为探源之论”。基于此,曾国藩提出,“行政之要,首在得人”,危急之时需用德器兼备之人,要倡廉正之风,行礼治之仁政,反对暴政、扰民,对于那些贪赃枉法、渔民肥己的官吏,一定要予以严惩。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主要成就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关于世界的本源,朱熹认为天地万物就只有一个“理”,有此理,才有天地万物。曾国藩说:“我与民物,其大体乃同出一源。”可见他继承了朱子“理一元论”的宇宙观。关于理与气的关系,朱熹指出有“理”才有“气”,但“理”是本。曾国藩主张“含生负气,必有以得乎乾道之变化,理与气相丽,而命实宰乎赋畀之始”。可见两人都认为理是第一位的,理主宰万物。关于理学的“理一分殊”曾国藩指出:“乃若其分,则纷然而殊矣。亲亲与民殊,亿民与物殊,乡邻与同室殊 。亲有杀,贤有等,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万,如此其不齐也”。他强调人与物,乡邻与同室,亲与不亲,贤与愚之间的差别,这有利于维护封建的伦理纲常。对于理学中的“性”,“命”,曾国藩认为“以身之所接言,则有君臣父子即有仁敬孝慈。其必以仁敬孝慈为则者,性也。其所以纲维乎五伦者,命也。”这样,曾国藩也就强调了封建伦理原则也是至高无上的。那么如何认识“理”,曾国藩继承了“格物致知”和“即物穷理”的主张,并进一步指出:“吾心之知有限,万物之分无穷,不研乎至殊之分,无以调乎至一之理。”他认为只有认识“至殊之分”,认识到具体事物,才能认识“理”;反过来,一般寓于特殊,“分殊”中包含了至一的理。可见这种方法论合乎思想逻辑,具有致知派的特点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思维导图模板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