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基础教育历史高考历史大题解题思路及技巧思维导图

高考历史大题解题思路及技巧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免费下载
免费使用文件
心不动则不痛 浏览量:12023-01-12 17:19:34
已被使用0次
查看详情高考历史大题解题思路及技巧思维导图

高考大题怎么才能得高分?答题有什么技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历史答题技巧,供参考。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高考历史大题解题思路及技巧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高考历史大题解题思路及技巧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e3dcb751643e4525ac01a0a8c53ba8e8

思维导图大纲

高考历史大题解题思路及技巧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综合型问答题

答题技巧

此类问答题往往是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题型的综合,有利于考查考生对各种类型问答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的掌握情况,能较好地反映出考生的答题能力,是近几年高考问答题的命题趋势。

典型例题

概括洋务派、维新派、新文化运动领袖们“向西方学习”的主要主张、社会实践和各自特点,指出他们在目标追求上的共同之处,并分析这一追求过程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解题指导:

本题是很典型的综合性问答题,第一问属概括题,第二问属比较题,第三问属分析题。先审题,本题的提示项是“概括”、“指出”、“分析”,限定项是“洋务派”、“维新派”、“新文化运动领袖们”,中心项是“向西方学习”、“目标追求”、“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求答项是“主要主张”、“社会实践和各自特点”、“共同之处”、“影响”。然后再联系教材,列好提纲,一步步作答。注意切不可丢掉任一求答项,即审题时务必仔细,题目要求从主张、社会实践、特点、共同之处、影响五个方面作答。

答案要点:

(1)主要主张:

①洋务派:学习西方技术(或中体西用);

②维新派:要求变法维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

③新文化运动领袖:提倡民主与科学。

(2)社会实践:

①洋务派:洋务运动;

②维新派:戊戌变法;

③新文化运动领袖:新文化运动。

(3)特点:

①洋务派:学习西方器物、技术;

②维新派: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③新文化运动领袖: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4)共同之处:挽救危亡。

(5)影响:

①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现)代化;

②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们的觉醒。(如答救亡与启蒙相辅相成也可)

【文科生怎么学好历史?《高考蝶变》教你历史考高分的秘诀。淘宝搜索《高考蝶变》购买】

材料型问答题

答题技巧

答题时注意:读懂材料;审清材料中提到的看法、观点正确与否;根据题目的要求去做。

典型例题

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请结合第一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有关史实,回答:(1)两次工业革命对国际关系格局分别产生了哪些影响?(2)两次工业革命分别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解题指导:

本题以两次工业革命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其影响(对国际关系格局及中国)的掌握,从能力立意上看,主要考查考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要答好本题,首先要把握好题目的要求“结合有关史实”;其次把握好要回答的内容,“对国际关系(国际关系又可分为政治格局和经济格局)和中国”的影响的表现,最后组织答案。

答案要点:

(1)对国际关系格局的影响: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也使东方从属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东西方经济联系更加密切,但东西方差距进一步拉大;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加剧,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2)对中国的影响: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欧美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工业(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企业)产生;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人救亡图存运动(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高涨。

提炼(概括)要点型试题

1、设问方式:“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特点(背景、影响、作用)”。

2、变式提问:“说明……阶段性特征”、“材料反映……的问题”等。

3、解题思路:①对材料分层提炼要点;尽量使用材料中的关键词,组织答案。

②结合教材相关知识分角度提炼要点

4、存在问题与对策:问题主要是答题角度单一、要点概括不全,或挂一漏万。对策在于要善于运用归纳法,多层次、多角度概括要要点,可以借鉴语文现代文阅读题解题方式,分层(分句)提炼中心思想(或要点)。

5、典题示例——(2010大纲版全国2卷39)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苏联国防委员会决定,把莫斯科、列宁格勒以及国家中心地区其他工业城市的特大工厂的设备、物资和人力资源全部或部分迁移到大后方,即乌拉尔、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截止1941年底,被迁走并迅速投产的工业企业已达1523家,其中有1360家属于国防工业部门。随后成立了国家疏散工作委员会。制定企业疏散问题的法令。苏联国防委员会和国家疏散工作委员会统筹领导疏散工作。

比较异同型试题

1、设问方式:“比较……异同”、“指出……不同之处(或差异、特点)”、“指出……相同之处”、

2、解题思路:首先,思考该问题的正确的比较角度;(适合于设问中没有给出比较角度的试题),这是解题的关键所在。其次,按照比较角度,对应概括异同(既可以先同后异,也可以先异后同,但一定要按类比较,切忌异同混杂)。

3、存在问题与对策:问题:①不能寻找出正确的比较项(比较角度),或者只是找到一些形式方面的所谓比较项。②找出的比较项单一,或不能从多角度思考比较角度。③不能按类比较,答案异同混杂,思维混乱。对策:在于寻找出正确比较项(比较角度)。一般而言,从背景、过程(内容、方式、领导力量)、影响(结果、作用)三个大方面寻找比较项。

4、典题示例——(2009年安徽文综35)(22分)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相继走上近代化道路;而在甲午战争中,中国却败于日本。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为了劝阻西方列强以“修约”为借口要挟中国,清政府聘用卸任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率使团于1868年2月至1870年10月访问了欧美11个国家。该使团以记名海关道志刚、礼部郎中孙家谷为办理中外交涉事务大臣,英国使馆翻译柏卓安、法籍海关税务司德善为左右协理。经蒲安臣使团交涉,关、英等国表示对华将采取“节制和温和”的政策。志刚等人还记载了出访的行程和外国的风土人情。使团回国以后,由于人微言轻,对政府决策没有产生什么影响。

1871年12月至1873年9月,日本政府为了修改不平等条约、“求知识于世界”,派岩仓使节团访问欧美12个国家。该使团以右大臣岩仓具视为特命全权大使,参议木户孝允、大藏卿大久保利通、工部大辅伊藤博文、外务少辅山口尚芳为副使。岩仓使节团在修约方面虽然没有取得进展,却考察了政府机构、议会、法院、公司、交易所、工厂、矿山、港口、农牧场、兵营、学校、报社和福利设施,从各个方面加深了对西方近代文明的认识和理解。

——摘编自王绍坊《中国外交史》、伊文成等主编《明治维新史》等

请回答:

(1)中日两国使团的出使目的、成员组成有何不同?由此分析两国统治集团对近代化的态度。(10分)

(2)联系两国使团出访的史实,运用所学知识,比较这一时期中日两国近代化的主要差异。(12分)

【解析】本题属于典型的比较型试题,旨在考查19世纪中期中国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差别。首先对两段材料进行分层(见材料中的标注),材料很明显体现三层含义,第一层谈“目的”,第二层谈“成员构成”,第三层谈“效果”,其次按设问对应材料层次作答。解(1)时注意其第一小问已经明确给出比较角度“目的、成员组成”,只需要从两端材料中的第一、二层次概括提炼即可;回答第二小问,对应材料第三层次,很明显看出两国态度差别,前者被动应付,后者主动适应。解(2)问时,主要依据教材相关知识,首先思考问题的比较角度,按照高考依据分值给要点的一般原则,本问12分正常分四点说明,从目的、领导力量、(学习的主要)内容、结果组织答案,但是要注意本题(1)中已经回答了“目的”,根据取舍的原则,本问只需从三个角度作答即可。其次从领导力量、(学习的主要)内容、结果三个角度对应概括提炼要点。

【参考答案】(1)中国为了劝阻列强“修约”,防止其扩大侵略权益;日本为了与列强修改不平等条约。向西方学习。中国聘用外国人为团长,主要成员为中下级官员;日本以本国人为团长,主要成员为明治政府要员。晚清政府重视不够,被动应付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明治政府高度重视,主动适应近代化要求。(2)中国学习西方主要限于器物层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中国近代化的倡导者是洋务派;日本的近代化以明治政府为主导。中国未实现预期目标;日本基本完成了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高考历史答题答题要求

1、立场要鲜明,论点要准确。

立场鲜明,论点要言简意赅、开门见山、旗帜鲜明。

提出论点要注意三点:

一是不能写成短语,必须形成判断句式;

二是不能含糊不清、摩棱两可;

三是不能长篇大论却不知所云。

论点准确,读懂材料,准确、全面地概括出材料中的基本观点,然后围绕这些(个)观点提出自己的论点,要注意两点:

一是不能完全抛开材料中的观点,这样就跑题了;

二是不能选取材料中某一观点的部分观点作为论点,这样会导致论文的论点残缺,进而导致论证角度狭窄,论证过程无法展开。

由于材料常以图表、外语翻译语言、文言文等方式呈现,对于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归纳和组织语言能力的要求较高,因而考生普遍感到棘手,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训练中务必下大气力予以突破。

2、结构要完整,格式要规范。

结构完整,包括开头、正文和结尾三部分,缺一不可(它决定了考生的答案是不是一篇小论文)

在段落上,不得少于三个自然段,绝不能一段写到头

开头为第一段,要简明扼要地提出自己的论点,如果题目有要求,还应该首先列出材料中的几种观点。

正文至少一段,运用论据论证论点。

结尾为最后一段,要呼应开头,但在语言上不能与开头重复,最好能对观点进行总结和升华。

格式规范,不能以问答题的答题格式来作答,语言不能条文化、序号化,不要写类似于“观点”、“论证”、“结尾”这样的提示语,每段开头不要顶格,要空两格。

小编推荐:

3、逻辑要一致,语言要专业。

逻辑一致,论文的论据与论点在逻辑上既不能自相矛盾,又不能互不关联,应该以史实论证论点,论据要具有说服力,要能够支撑和证明论点。

语言专业,论文的语言要符合历史专业性要求,要使用专业术语,尽量回避生活化、文学化语言。

4、角度要多样,层次要分明。

论证角度的多少与得分多少成正比。

角度多样,从多个角度论证论点,一般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角度进行论证,也可从内因、外因或者客观因素、主观因素等角度进行论证,当然论证角度并非仅仅如此,要结合具体情况寻找论证角度,要尤其注意充分挖掘材料中的信息作为论据

层次分明,强调论证角度要鲜明,最好每一个论证角度都能单独成段,并且把论证角度置于每段的开头,可以把答问答题常用的提示语变通使用,如“政治上”、“经济上”、“思想文化上”等,这样便于阅卷老师看清论证角度。

5、卷面要工整,字数不能少。

书写要认真、规范、美观、整洁,不可潦草,不可写得太小,更不可乱涂乱画。

字数不能少,一般以200字以上为宜,字太少,容易导致论证不充分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微课选题范围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微课选题范围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微课选题范围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72363d850918c17e4c94ac6c34dcba5e

跑步时膝盖疼痛的原因及应对措施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跑步时膝盖疼痛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跑步时膝盖疼痛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1a08e810b37ca7163685be43da6e08d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