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社会都需要有一定的规则,并要求人们共同遵守。规则,也叫规范,是人们进行社会活动时所应遵循的。它调整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如法律规范、道德规范、礼仪规范、社会组织的规范等。违反了这种规范,将会受到社会力量的制裁。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做个懂法守法的公民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做个懂法守法的公民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010e1d36d0bd0448563bb57dd0c697e2
做个懂法守法的公民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作为一名普通市民,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法律知识,才能更好地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积极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才能更好地遵守、维护法律,做懂法、守法的公民,为构建和谐固始做出贡献。
(一)什么是法律
法律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具体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法律详细地规定了人们可以做什么,应当做什么或者禁止做什么,人们只有严格依据法律的规定办事,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否则,一旦违反它,触犯它,将给自己带来不利后果。在我国,法律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5、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6、规章;7、国际条约。
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以宪法为基础,民法、刑法、行政法、经济法、商法、诉讼法等部门法比较齐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框架。
(二)合法、违法与犯罪
我们按照法律规定办事,就是行为合法,是国家大力支持和鼓励的。
违法是因过错而违反法律的规定的行为,是国家禁止或要追究其法律责任的。违法包括一般违法和严重违法。一般违法是违反民事、行政法律的行为,给社会造成的危害较轻,所以相应承担的责任也一般是经济、民事或行政的责任。而严重违法也就是俗称的犯罪,是违法当中最严重的一种,但不是所有违法都是犯罪,犯罪是违反刑法的,给社会造成严重危害,因而要承担相应刑事惩罚的行为。
(三)法律责任和法律制裁
法律责任是行为人因违反法律而应承担的带有强制性的责任。按违法行为的性质和违法程度,法律责任可分为刑事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和违宪责任。法律责任的实现方式包括惩罚、补偿和强制三种。
法律制裁即惩罚,具体包括:民事制裁、行政制裁、刑事制裁和违宪制裁。
(一)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
1、宪法的地位和内容
宪法是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全面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国家根本法。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被称为“法律的法律”。
2、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根据宪法规定,我国公民享有以下基本权利:
(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凡是年满18周岁的公民,除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外,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3)宗教信仰自由。
(4)人身自由。包括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5)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和取得赔偿权。
(6)社会经济权利。它包括公民的财产权、继承权、劳动权、休息权、获得物质帮助权、离退休人员的生活保障权等。
(7)教育、科学、文化的权利和自由。这就是说,公民有受教育权和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8)妇女、婚姻、家庭、母亲、儿童和老人的权益受国家的保护。
(9)国家保护华侨的正当权益,保护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
根据宪法规定,我国公民必须履行以下基本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的团结,反对任何分裂国家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
(2)遵守宪法和法律,保护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3)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4)保卫社会,抵抗侵略,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5)依法纳税。
(6)其他义务。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和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3、我国的国家机构
我国的国家机构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族自治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组成。
(二)打击惩罚犯罪的利器——刑法
1、刑法的基本原则
①罪刑法定原则。
②平等适用刑法原则。
③罪刑相适应原则。
2、犯罪的概念
我国刑法第13条对犯罪定义作了科学表述:“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法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其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3、刑事责任年龄
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为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这8种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为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不满14周岁的人,不管实施何种危害社会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并不说明对社会和他人没有危害,虽不予刑事处罚,但可以责令他的家人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4、刑罚的种类
我国刑罚的主刑包括:
①管制;②拘役;③有期徒刑;④无期徒刑;⑤死刑。
(三)平等主体交往的基石——民法
1、民事法律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一是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依照民法通则规定,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精神和智力健康健全、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并认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这类人只可以独立进行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或与其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它民事活动应由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其法定代理人同意后独立进行。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这类人原则上不能独立进行民事活动,应有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二是意思表示真实,即行为人的内在意愿与外在表示一致。三是民事法律行为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
包括财产所有权、债权、知识产权、人身权四个方面。
民事责任是指违反合同或者其他民事义务而应负的法律上的责任。根据责任发生的原因,分为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和侵权的民事责任两类。《民法通则》规定的承担民事责任方式由10种:①停止侵害;②排除妨碍;③消除危险;④返还财产;⑤恢复原状;⑥修理、重做、更换;⑦赔偿损失;⑧支付违约金;⑨消除影响、恢复名誉;⑩赔礼道歉。
(四)民事主体之间合同关系的法律规范——合同法
我们在进行民事活动和经济活动过程中,往往要签订合同,以更加详细、全面地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更好地保护双方的利益。在合同的订立和履行过程中,我们应遵循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不损害公共利益的原则。
1、合同的订立和效力
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以下条款: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报酬、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当事人订立合同采取要约和承诺的方式,通过对有关条款的自由协商,最终达成合意、签订合同。
合同的效力,它是指依法成立的合同所设定的权利义务对当事人在行为上发生的约束力。有效的合同一般具有以下条件:(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2)意思表示真实;(3)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4)合同的内容必须确定和可能,能够履行。
2、违约责任
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一是有违约行为。二是有损害事实。三是违约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我国合同法规定承担违约责任的方式主要有:实际履行、支付违约金和损害赔偿三种。
(五)婚姻关系的基本准则——婚姻法
1、结婚
(1)结婚的法定条件:〈1〉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不允许任何一方对他方加以强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2〉必须达到法定年龄。我国《婚姻法》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民族自治地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变通规定。〈3〉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
(2)禁止结婚的情形。〈1〉禁止一定范围内的血亲结婚,即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2〉禁止患有一定疾病的人结婚。我国禁止结婚的疾病患者有两类:一是尚未治愈的麻风病和性病患者;二是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结婚的疾病的,如严重精神病或严重遗传性疾病。
2、离婚
(1)离婚的条件。夫妻感情确已破裂,无法再继续共同生活下去,双方可以离婚。离婚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双方自愿离婚。若双方出于自愿并对子女和财产问题已有适当处理时,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二是男女一方要求离婚,一般通过诉讼的方式解决,法院应进行调解。有如下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准予离婚:〈1〉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2〉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3〉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4〉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的;〈5〉一方被宣告失踪的;〈6〉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但是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终止妊娠后6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女方提出离婚的或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不在此限。
(2)离婚后的父母子女关系
父母子女关系是一种血缘关系,不能因为父母离婚而消除。
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
(六)确定公民遗产归属的法律规范——继承法
继承法是调整因公民死亡而发生的财产继承关系、确定遗产归属的法律规范。
1、遗产的范围
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我国继承法规定,遗产的范围包括:(1)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2)公民的树木、牲畜和家禽;(3)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4)法律允许的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5)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6)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
2、继承权的丧失
继承权的丧失是指继承人因对被继承人或对其他继承人犯有某种罪行或其他违法行为,而被依法取消其继承遗产的资格。我国继承法规定,丧失继承权的原因主要有:1、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2、继承人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3、遗弃或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4、伪造、篡改或销毁遗嘱,情节严重的。
3、法定继承
法定继承是指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序、代为继承和遗产分配原则由法律直接规定的继承。我国继承法确定的法定继承人有: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根据《继承法》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4、遗嘱继承
[1]《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说文解字戏美国总统大选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说文解字戏美国总统大选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062e27e31bfd81ad6f3ed78f2a4c7de2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法理学介绍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法理学介绍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e0c6484eb6d8c9c576adab9481ab8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