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资格考试司法考试关于当前交通事故预防工作的思考思维导图

关于当前交通事故预防工作的思考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免费下载
免费使用文件
旧笑话 浏览量:52023-02-12 08:47:30
已被使用0次
查看详情关于当前交通事故预防工作的思考思维导图

交通事故预防工作,就是通过认识掌握交通事故发生的规律、特点,运用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教育的等管理手段,从协调影响事故的人、车、路、环境等诸要素之间的关系出发,加强交通安全管理,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降低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本文通过对台州交通事故预防工作的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以期推动交通事故预防工作的深入开展。?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关于当前交通事故预防工作的思考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关于当前交通事故预防工作的思考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76ebf8f4f93d9fe8760afb3edec1d9b5

思维导图大纲

关于当前交通事故预防工作的思考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一、建立和完善交通事故社会化预防新体系?

交通事故预防工作走社会化之路,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道路交通形势严峻的需要,也是打造“平安台州”、贯彻落实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国务院在下发部署各年度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预案中都明确提出,要建立“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交通事故预防新机制,就是走社会化之路。?

1、要切实加强对交通事故预防工作的领导。交通事故预防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各个层面、政府各个部门,涉及到千家万户,单靠某一部门单打独斗是无法做到的。各级政府要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加强领导,把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做好交通事故预防工作,纳入到各级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中,也完全有必要纳入到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规划之中。一是各级政府主要领导要作为交通事故预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本行政区域内的交通安全工作负全面责任,推行“一把手平安工程”;二是协调政府各职能部门工作,强化“交通安全联席会议”制度,定人召集,定期召开,定期议事,通过“交通安全联席会议”,政府主要领导能及时掌握涉及交通安全方面的重大情况,能及时解决交通事故预防方面的难点、热点,作出有指导性、阶段性、前瞻性的交通事故预防工作决策;三是通过政府的号召力、约束力,整合社会各种力量,形成合力,参与到整个交通事故预防工作体系中。?

2、制定切实可行的交通事故预防工作考核办法。对交通安全涉及到的部门、行业要按其职责,分解责任,重点是公安、交通、农业、城建、教育、安监等政府职能部门、乡镇街道政府和村居企业。要尽快出台《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和《道路交通安全告诫与问责办法》,对安全责任不落实,监管不到位,交通事故多发,事故隐患突出的单位,要分别进行告诫和问责,对责任人予以追究行政和刑事责任。?

3、构建交通事故预防工作“三级网络”。要在县市区成立交通安全领导小组、乡镇街道成立交通安全办公室、村居企事业单位成立交通安全联系小组,形成的交通事故预防的“三级网络”。?

——县市区政府:主要工作是将交通事故控制指标数分解到各部门、乡镇街道,纳入到部门、乡镇街道年底工作综合目标考核中,作为衡量部门、乡镇街道领导主要政绩内容之一,抓落实,抓督促,抓考核。?

——乡镇街道:就是将乡镇街道作为交通事故预防的小区域核心领导,明确其管理职责,确定乡镇街道领导担任交通安全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要充分发挥乡镇街道人多、地熟、面广的特点,做到宣传在乡镇、防范在乡镇、考核在乡镇、管理在乡镇,突出解决乡道村道的交通安全问题。

——村居企事业单位:就是依靠群众,走群防群治之路,在村居以村主任、治保主任为主,在企事业单位以安全生产厂长、保卫科长为主,确定交通安全联系员,分别成立交通安全联系小组。其职责一是宣传教育,二是交通基础信息的登记与反馈,三是协助参加交通巡防,四是参与村道安全设施建设。对企事业单位要推行业主领导负责制,重点是抓员工、学生的上下班(课)的交通安全,企业厂宿分离,员工集中住宿的,上下班时要有专人护送;对农村要结合开展评比“交通安全村”,重点抓好国省道,新建道路,事故多发路段,过境小城镇的创建工作,不漏一村一居。通过努力,逐步形成以县市区政府为领导,乡镇街道政府牵头,交警中队(派出所)为骨干,村居厂矿交通安全联系员为依托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区域交通事故预防三级网络体系。?

二、推动和促进人、车、路三大交通安全要素的和谐协调发展

促进人、车、路的三大交通安全因素的和谐协调发展,就是通过对人、车、路三者中影响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的调整,即对交通安全不利,易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观因素和客观条件,要抑制、减少和消除;对交通安全有利,对交通事故预防有效的主观因素和客观条件,要保持、促进和发展,这对交通事故预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人,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是三大因素的主体,而影响人的交通行为最主要的是人的交通安全意识。人的交通安全意识强,则交通违法行为相应少,交通事故也就相应少发生。提高人的交通安全意识,特别是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意识,最主要、最有效的途径是宣传、教育。各级政府要制订出五年、十年、甚至长远的宣传教育规划,加强指导和管理,如美国在上个世纪20年代就把交通安全列入中小学教育内容,日本则在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以政府组织,全民动员,全社会参与的形式,深入持久地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国民的交通安全意识和素质普遍较高。我们的宣传、教育部门要以宣传教育为根本,要从儿童抓起,从学校抓起,从家族抓起,从单位抓起。经过长期潜移默化的宣传、教育,从而使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提高,并培养成良好的交通道德素质。要克服近功急利思想,不要把搞宣传、教育当成专项运动,要通过宣传教育工作使群众普遍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意识,以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

二是车,包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重点是抓好车辆生产、销售、使用环节的监督管理。第一在源头管理方面,各职能部门要加大管理力度,坚决取缔违规生产、销售车辆的企业,假药能致病,超“标”车同样是引发交通事故的直接因素之一,所以对违规厂家,要发现一家,关停一家。就台州而言,重点是抓违规车辆的销售环节上,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大这方面的打击力度,只有堵住源头,才能治标治本。第二在报废车、拼装车管理上,要奖惩并施,要利用保险费率的调整、税费退减、报废补助等优惠政策,促进报废车辆的回收,管理部门要保持高压态势,不能让这些“马路杀手”上路行驶,发现一辆,报废解体一辆。第三要加强日常车辆的定期检验管理,保证有安全隐患的车不上路。?

三是路,首先要着重解决好中低等级公路、乡村道路、道口路口的改造和设施的完备。标志、标线要达到国家《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标准》(GB5768-1999)规定标准,防撞墙、防护栏等设施要符合道路的实际安全需要。研究表明,中低等级公路上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要大于高(次高级)级公路事故发生概率值,而目前,我市绝大部分公路是中低等级公路,加上交通标志、标线、隔离、防撞栏等设施不完善,一级公路开口过多而达不到一级公路标准,是引起交通事故多发的重要因素。其次是对新开道路,预防工作要走在前面,相关职能部门要做到“四同”即道路规划时,要同设计;道路施工时,要同监理;道路验收时,要同审验;道路开通时,要同整治,集中优势警力,上路查处交通违法行为,形成严管态势,切不能等发生多起重大交通事故后再去“亡羊补牢”。最后是加强对事故黑点黑段的整治和事故隐患路段的排查整改工作。前几年,我市通过对事故黑点黑段的整治,这些点段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66.7%,成效非常明显。

三、探索和实践公安交通事故预防工作新机制

1、落实辖区中队责任制,推行郊区驻所制。一是县市区郊区大队不能机关化,要进行内设机构的改革,整合业务科室,精减出的人员充实到辖区中队,并赋予辖区中队长足够的事权,如调岗权、处事权、奖惩权等,继续加强基层中队的勤务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辖区中队在小区域交通管理中的骨干作用。二是推行交警驻所制,没有设立交警中队的地方,在辖区派出所内设立交通管理警务组,由一名副所长兼组长,明确其一般事故处理、路面交通违法查控、交通安全的宣传防范等公安交通管理职责。要发挥派出所民警“一警多能”的作用,在开展专项整治、基础调查、交通治安巡防等工作时,做到警力互动、装备互用、信息互通。三是将事故指标数分解到各中队、派出所,分解到各路段勤务小组,并突出优化、量化考核标准,强化考核机制,以考核指挥勤务,促进勤务安排的合理科学。?

2、夯实公安交通管理基层基础工作。长期以来,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路面的违法查控和事故处理上下了苦功夫,基层郊区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但事故仍处于高发状态。最主要的原因是公安交通管理基础工作薄弱,对辖区内驾驶人、车辆、路况等影响交通安全的因素底数不清,情况不明,使整治工作只能浮于面上,而不能从根本上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开展管理。所以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充分依靠交通事故预防工作的三级网络,以辖区中队为单位,发挥各个乡镇交通安全办公室、村居厂矿交通安全联系员的作用,扎实开展工作。摸清并分析研究本辖区的人、车、路特点,制定出符合本辖区实际的交通事故预防对策,如发达地区的“外来驾驶员及车辆管理对策”,偏僻山区的“预防农用车、拖拉机违法载客对策”,厂矿单位的“职工交通事故宣传防范对策”等。?

3、实行以查处单一交通违法行为为重点的阶段性整治。实行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整治,促使交通参与者遵守交通法规,是减少和预防交通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但长期以来,专项整治一个接一个,而成效有限,主要原因是整治范围太广,时间太短,和日常的交通管理区别不大,难以形成“高压”态势。如何改变这种局面,需要有一个新的思路,即结合日常工作,以一个时期(可根据本地实际以一个月至三个月为期),对某单一的交通违法行为,主要是易引发事故的超速、超载、酒后驾车、骑乘摩托车不戴安全头盔、违法超车等违法行为,进行重点查处,连续开展整治。这样不但使群众得到较深刻教训,形成良好习惯,而且郊区部门能及时通过事故分析,调整交通违法的查处重点,使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真正达到:通过事故处理发现交通违法重点,通过有针对性路面查控达到事故预防的目的。?

4、建立交通事故预警机制。应由政府部门牵头,组织并成立专家组,人员应包括气象专家、心理专家、工程力学专家、医疗专家、统计专家、事故处理专家等,根据交通事故发生的规律特点、季节变化、气候变化、道路状况等,进行分析研判,定期不定期地提出前瞻性的、阶段性的(近期、中期、长期)事故预防对策,为决策提供科学及时的依据。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垄断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垄断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垄断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45af81dbc5458e866b06b1a12a0a01f5

02 环境与健康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02 环境与健康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02 环境与健康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17ce7191e9edf5de9fe91c43b62f33a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