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资格考试司法考试民法中的处分行为是什么意思思维导图

民法中的处分行为是什么意思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免费下载
免费使用文件
深拥意中人 浏览量:32023-02-16 09:20:09
已被使用0次
查看详情民法中的处分行为是什么意思思维导图

其实我们生活当中非常多的行为都是需要民法当中的处分行为,但是很多人对于这个概念还是不理解。所以下面是树图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民法中的处分行为是什么意思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相应的问题,当然大家也可以咨询树图网。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民法中的处分行为是什么意思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民法中的处分行为是什么意思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e0978705a14a2217395b790f92be6a23

思维导图大纲

民法中的处分行为是什么意思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一、民法中的处分行为是什么意思

处分行为是直接使某种权利发生、变更或消灭的法律行为,其处分的客体是权利。处分行为包括物权行为及准物权行为,包括契约(如所有权的移转、抵押权的设定)及单独行为(如所有权的抛弃)。台湾民法典第758条规定:“不动产物权,依法律行为而取得、设立、丧失及变更者,非经登记,不生效力。”其所称法律行为,系指物权行为而言。又第761条规定:“动产物权之让与,非将动产交付,不生效力。但受让人已占有动产者,于让与合意时,即生效力。”其所称让与合意,系物权让与合意(物权契约)而言。

二、与负担行为的区分

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乃民法上最重要的二类法律行为。这二个法律行为系由法学家所创设,具高度技术性,因其贯穿整个民法,可以说是民法上的任督二脉,必须彻底了解,始能对现行民法作正确的的解释适用。

区别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在法律上的实益有二:

(1)关于处分行为,应适用所谓标的物特定原则,即物权行为或准物权行为至迟于其生效时,其标的物须属特定,并须就一个标的物作成一个物权行为或一个准物权行为(即一物一权原则)。反之,负担行为则不受此限制。

(2)有效的处分行为,以处分人有处分权为要件。原则上凡财产权人,就其权利标的物皆有处分权,具有处分标的物的权能(处分能力)。无处分权而处分标的物者,为无权处分,效力未定(参阅台湾民法第118条、中国合同法52条或“无权处分”词条)。反之,于负担行为,则不以处分人有处分权为必要。

三、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的分离

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各自分离,故应就各该行为本身判断其是否成立或有效。例如,甲出卖乙之A、B二书于丙,并将该二书交付于丙。此时,其买卖契约有效,因买卖契约系负担行为,不以出卖人为所有人或有处分权为必要,出售他人之物的买卖契约仍属有效。就物权行为言,因直接涉及所有权的变动,须以处分人有处分权为“生效要件”,就AB二书言,甲均属无权处分。根据最新的司法解释,因无权处分订立的合同,若无其他效力瑕疵,合同自始至终有效。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一十八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七百五十八条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七百六十一条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 第三章 纪律处分运用规则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 第三章 纪律处分运用规则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 第三章 纪律处分运用规则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9f6406f5cafd1e0b82b6b199db746b48

群体心理与行为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群体心理与行为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群体心理与行为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99b0d674654ed1ca322fb2664fd28ad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