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资格考试司法考试欺诈、胁迫、重大误解、显失公平的联系是什么思维导图

欺诈、胁迫、重大误解、显失公平的联系是什么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免费下载
免费使用文件
清风和酒 浏览量:142023-02-16 13:02:08
已被使用0次
查看详情欺诈、胁迫、重大误解、显失公平的联系是什么思维导图

在合同中,已经订立的合同也是可以撤销的,我国合同法规定,因欺诈、胁迫、重大误解、显失公平订立的合同是可以撤销的,那欺诈、胁迫、重大误解、显失公平的联系是什么?重大误解与欺诈、显失公平的区别有哪些?可撤销合同的除斥期间是多久?针对这几个问题下面树图网小编为您解答疑惑,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欺诈、胁迫、重大误解、显失公平的联系是什么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欺诈、胁迫、重大误解、显失公平的联系是什么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ded5961f18f46c11e436f07c54486bf7

思维导图大纲

欺诈、胁迫、重大误解、显失公平的联系是什么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一、欺诈、胁迫、重大误解、显失公平的联系是什么

都是属于可撤销合同的缘由,我国《合同法》第54条规定:"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1)因重大误解订立的;(2)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销"该条明确规定了可撤销合同的情形。

欺诈是指以使人发生错误认识为目的的故意行为。当事人由于他人的故意的错误陈述,发生认识上的错误而为意思表示,即构成因受欺诈而为的民事行为。为了保护受欺诈的当事人的合法利益,使其不受因欺诈而为的意思表示的约束,法律允许受欺诈的一方当事人撤销该项民事行为, 欺诈也是致使民事行为无效的行为。

二、重大误解与欺诈、显失公平的区别

重大误解与欺诈的区别。重大误解与欺诈都包含了表意人的认识错误问题,二者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在重大误解的情况下,误解一方陷入错误认识是由于其自己的过失(非故意)造成的,而非受欺诈的结果;在欺诈的情况下,受欺诈人陷人错误认识是由于他人实施欺诈行为而诱使自己作出非真实的意思表示,而非自己的过失造成的。

重大误解与显失公平的区别。一方利用其优势或利用对方无经验而与对方订立合同,发生显失公平的后果通常也与对方的重大误解联系在一起。重大误解与显失公平的区别在于:一方面,重大误解的合同并不要求后果显失公平;另一方面,表意人一般不能以自己的失误主张变更或撤销合同,但若这种单方误解导致显失公平的后果时,法律可给予救济。

三、可撤销合同的除斥期间

合同撤销权是指撤销权人享有的对意思表示不真实,但已经生效的合同予以撤销,使合同归于消灭的权利。

《合同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存在因重大误解的,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合同法》第五十五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

(一)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二)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放弃撤销权。

也就是说,合同撤销权行使期限是除斥期间,该期限不能中断、中止或者延长,权利人如果不及时行使,将丧失该项权利。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五十四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五十五条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思维导图:城市设计领域的实地调查方法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思维导图:城市设计领域的实地调查方法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思维导图:城市设计领域的实地调查方法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6d8530c4b68e0584800437e9b7e5cfd8

 第六章 卤代烃 饱和碳原子商的亲核取代反应 β-消除反应_副本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第六章 卤代烃 饱和碳原子商的亲核取代反应 β-消除反应_副本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第六章 卤代烃 饱和碳原子商的亲核取代反应 β-消除反应_副本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8ac3b58217e610cbb988ad7e1c77a6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