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豉草: 【出处】出自《贵州民间药草》。 【别名】通经草、岩参、蛇头细辛、疳积药、小蜘蛛香 【来源】药材基源:为败酱科植物长序缬草的根或全草。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长序缬草大草本,高达1.5m.根状茎块柱状,上部斜升;茎较粗壮,中空。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豆豉草-中医药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豆豉草-中医药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a64636f3b0d644a365d07028a5d85e84
豆豉草-中医药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出处】出自《贵州民间药草》。
【别名】通经草、岩参、蛇头细辛、疳积药、小蜘蛛香
【来源】药材基源:为败酱科植物长序缬草的根或全草。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长序缬草大草本,高达1.5m.根状茎块柱状,上部斜升;茎较粗壮,中空。基生叶3-7羽状全裂或浅裂;叶柄长约6cm;中裂片较大,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5-7cm,宽1.5-3cm;先端长渐尖,基部近圆形,边缘具齿或全缘,两侧裂片依次稍小,疏离;轴粗壮有窄翅;茎生地与基生吉相似,上部叶渐小,柄渐短;全部叶多少被短毛。极大的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苞片线状钻形;小苞片三角状卵形,全缘或具钝齿;花小,白色;花冠长1.5-2.5mm,漏斗状扩张,裂蕊3,稍伸出;子房下位,卵形,多少具白毛。在成都市熟的植析上,果序长50-70cm.瘦果卵形,长2-3mm,先端常有羽状冠毛,长达5mm.花期6-8月,果期7-10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3500m的高山溪流附近,山坡林下及密林边缘。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西藏等地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性味】味辛;甘;性平
【功能主治】活血调经;祛风利湿;健脾消积。主月经不调;痛经闭;风湿痹痛;小便不利;小儿疳积;跌打伤痛;脉管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浸酒。外用:适量,煎汤洗。
【摘录】《中华本草》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写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写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8f6dd440d2d43d8ae2acf9866071991a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甘草泻心汤通过(抗菌和)调节肠道菌群治疗hp慢性胃炎及增加hp感染根除率的临床研究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甘草泻心汤通过(抗菌和)调节肠道菌群治疗hp慢性胃炎及增加hp感染根除率的临床研究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8f990c731112f82e5399b8c7156245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