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1.《本草图经》:柞木,木高一、二丈,叶细于栎,枝干多刺,文理坚实而黑。 2.《纲目》:柞木处处山中有之。高者丈余,叶小而有细齿,光滑而韧,其木及叶丫皆有针刺,经冬不雕,五月开碎白花,不结子,其木心理皆白色。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柞木皮的用法用量|功能主治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柞木皮的用法用量|功能主治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48fed597892cf3229400fa4cc2248e7c
柞木皮的用法用量|功能主治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1.《本草图经》:柞木,木高一、二丈,叶细于栎,枝干多刺,文理坚实而黑。
药材基源:为大风子科植物柞木的树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Xylosma congestum (Lour.) Merr.[Croton congestum Lour.;X.japonicum (Walp.) A.Gray;X.racemosum (Sieb.et Zucc.) Miq.]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剥取树皮,晒干。
生态环境:生于平原、丘陵地、地落附近或山麓疏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秦岭以南和长江以南各地。
1.《本草拾遣》:治黄疸病,烧末,水服方寸匕,日三。
2.《纲目》:治鼠瘘,难产,催生,利窍。
3.《本草求原》:平肝降火,益阴,堕胎,破块。
4.《分类草药性》:治酒毒下血。
5.《本草经疏》:柞木皮,主黄疸病者,盖黄疸因湿热郁于肠胃而发,此药苦能燥湿,微寒能除热,兼得下走利窍之性,则湿热皆从小便出而黄自退矣。今世又以为治难产催生之要药,亦取其下达、利窍之性耳。同鱼膘、人参、千里马、百草霜、牛膝、白芷、当归、益母草为催生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