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入汤剂不宜久煎。 2.湿热者忌用,且本方不宜常服。 〖附方一〗茵陈五苓散(《金匮要略》) 组成:茵陈蒿末[4g]、五苓散[2g] 用法:上二味和,先食饮方寸匕(6g),日三服。 功用:利湿退黄。 主治:湿热黄疸,湿多热少,小便不利等证。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五苓散的注意事项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五苓散的注意事项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c0f7837a089f85f40675b979eefc6afd
五苓散的注意事项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1.入汤剂不宜久煎。
〖附方一〗茵陈五苓散(《金匮要略》)
组成:茵陈蒿末[4g]、五苓散[2g]
用法:上二味和,先食饮方寸匕(6g),日三服。
功用:利湿退黄。
主治:湿热黄疸,湿多热少,小便不利等证。
〖附方二〗 四苓散(《明医指掌》)
组成:白术 茯苓猪苓 泽泻[各9g]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渗湿利水。
主治:内伤饮食有湿,小便赤少,大便溏泄。
〖附方三〗 胃苓汤(《丹溪心法》)
组成:五苓散 平胃散[各3g]
用法:上合和,姜枣汤,空心服。
功用:祛湿和胃,行气利水。
主治:夏秋之间,脾胃伤冷,水谷不分,泄泻不止。
[以上三方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