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河北中药手册》 【拼音名】 Bàn Ruǐ Tánɡ Sōnɡ Cǎo 【别名】花唐松草、马尾黄连、肾叶唐松草(《河北中药手册》)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瓣蕊唐松草的根。秋季采挖,去净泥土,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无毛。茎高20~50厘米,分枝。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瓣蕊唐松草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瓣蕊唐松草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642d180a6e9f88ccb7743046eae478f0
瓣蕊唐松草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清热解毒。治赤白痢疾,痈肿疮疖,浸淫疮。
①《河北中药手册》:“治渗出性皮炎。”
①治红白痢疾:马尾黄连三钱,马齿苋五钱。水煎服。(《宁夏中草药手册》)
②治痈肿疮疖:马尾黄连三钱,蒲公英一两。水煎服。(《宁夏中草药手册》)
③治渗出性皮炎(浸淫疮):瓣蕊唐松草焙干研末,取适量,撒布患处;或与松花粉各等分同用。如撒后患处于燥起裂,可用香油调敷。(《河北中药手册》)
瓣蕊唐松草 《中华本草》【出处】出自《河北中药植帷?/p>
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瓣蕊唐松草的根及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halictrum petaloideum L.[T.Petaloideum L.var.latifoliolatum Kitag.]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除去茎叶及泥土,切段,晒干备用。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3000m的山坡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安徽、河南、四川。
1.性状鉴别 根茎极短。须根较稀疏,长3-5cm,直径1-1.2mm;表面褐色,具数条细纵棱;质脆,易折断。
气微,味稍甜,嚼之粘牙。
2.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多角形。表皮破碎,具根毛。皮层狭窄,细胞壁非木化增厚;内皮层明显,母细胞切向分隔成5-10个子细胞。中柱鞘细胞壁常破碎。初生木质部三原型;木质部束间及中央无纤维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