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资格考试司法考试离婚精神损害赔偿起诉书模板思维导图

离婚精神损害赔偿起诉书模板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免费下载
免费使用文件
多情又困苦 浏览量:22023-02-19 05:21:43
已被使用0次
查看详情离婚精神损害赔偿起诉书思维导图

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人在婚姻当中遭受家暴,很多人都欠缺法律知识,没能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那么你知道离婚精神损害赔偿起诉书模板怎么写吗?树图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的法律知识,下面一起来看看吧,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离婚精神损害赔偿起诉书模板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离婚精神损害赔偿起诉书模板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728627524220d8a99c19331b410b91e0

思维导图大纲

离婚精神损害赔偿起诉书模板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一、离婚精神损害赔偿起诉书模板

原告:------------------------------

被告:----------------------------------

诉讼请求

1、请法院判令被告因侵权行为向原告赔偿精神损失费,人民币 —— 元.

2、附带赔偿五岁幼儿因此喪失母爱,身心所受的巨大创伤要求赔偿人民币——元.

事实与理由

公元2009年四月十五日凌晨二.三点钟,原告的老婆刚回家,连靴子都未脱,被告按他们密谋的约定,给原告的老婆打电话。原告的老婆当着原告的面,同被告语气暧昧,肆无忌惮地调笑,旁若无人,色胆包天。原告的老婆把手机给原告,叫他听被告说话。被告在电话里说他“睡了原告的老婆”,恬不知耻地侮辱原告,并以挑衅的语言激怒原告。侮辱原告的名誉,挑衅原告的人格尊严。原告放下电话,怒火万丈地抓起刀,要去找被告拼命。原告之妻拼命阻拦无果,急叫醒熟睡的父亲。刀由原告之父夺下,原告之妻也被其父接回了娘家。

就因为被告的这个电话,当天下午四点多钟,原告夫妇便到民政局办理了离婚手续。被告也如愿以偿地得到了原告的老婆。

根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司法文件,被告侵害了原告的名誉权,人格尊严权。被告的行为挑战了全社会公民约定俗成的道德底线、社会公德,侵害他人隐私,他人的人格利益。原告夫妇在婚姻存续期内,被告越俎代庖,对其妻行使夫权,是严重违法的侵权行为。就是那个蓄谋已久的,精心策划的电话,直接导致了和谐的婚姻家庭关系破裂,十三年的夫妻亲情竟让一个无耻的电话毁于一旦。离婚给原告一家老小(上至80多岁的婆婆,下至5岁幼儿)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损害。原告的父母几天就白了头,就象一下老了十岁。更为严重的是,使一个五岁的幼儿从此失去了母亲,失去了母爱的权利。这孩子将在没有母亲,没有母爱的阴影中生活,显然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可以预见缺失的人格和扭曲的心灵,将毁了他的一生,毁掉了一代人。被告当初窥探和使用原告之妻身体的重要部件,已属侵权。他就能预见自己行为所产生的后果。被告不但不中止侵权,反而变本加厉对原告的名誉和人格尊严进行公然挑衅,丧心病狂地破坏受法律保护的婚姻家庭。被告的侵权行为,对原告及其家庭犯下滔天大罪。被告必须为严重的侵权行为所产生的一切后果承担全部的法律责任。有鉴于此,请求法院依剧有关的法律规定,对被告予以严惩.。因此,原告特向贵法院提起公诉, 恳请贵院据实依法,判如所请。

此致

--------人民法院

起诉人:

二、精神损害赔偿离婚案起诉书怎么写

向法院起诉离婚时,应提交起诉状,名称可以是:离婚起诉书、离婚起诉状、离婚诉状、民事起诉书、民事起诉状、民事诉状。起诉状应包含原告、被告的身份基本情况、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等内容。

离婚起诉书格式:

离婚起诉状(名称)

原告:(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和住址)

被告:(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和住址)

诉讼请求

书写自己要求达到的目的,包括:请求判决离婚,孩子的抚养、抚养费的承担,对方抚养时探望权的请求,财产的分割,本人生活困难时请求对方给予经济帮助的方式或数额,对方有重婚、与他人同居的、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时请求损害赔偿的数额等,如:

1、判决原告与被告离婚;

2、婚生儿子/女儿某某由原告抚养,被告一次性支付抚养费元给原告(/被告每月支付抚养费至儿子/女儿年满18周岁止);

3、夫妻共同财产依法平均分割(/判归原告所有);

4、被告一次性支付经济补偿金元给原告;

5、被告一次性支付精神损害赔偿金元给原告。

事实和理由

事实和理由:陈述结婚、子女出生的具体时间,写明诉讼请求的依据,包括离婚的理由、依据,孩子由谁抚养、抚养费承担、探望方式的理由和依据,财产情况、分割理由及依据。

离婚理由:应详细叙述夫妻感情确已破裂、并无和好可能的事实和依据,主要从婚姻基础、婚后感情、离婚原因、夫妻关系的现状来说明没有和好可能、夫妻感情破裂的事实。如有法定离婚情形时(重婚或与他人同居的;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的)应特别指出。字数根据具体情况酌定,并无限定,但不宜过于繁琐。

三、精神损害赔偿司法解释是怎样的

损害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一直是比较难以确定的,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项目、数额以及赔偿方式等都是比较难以明确化的。这一点不想人身损害和财产损害赔偿,都有具体的项目、范围是可以进行量化处理的。但是精神损害的事实是存在的,精神损害需要赔偿的法律需求也是合理的,为了解决精神损害赔偿的相关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本文就为您提供了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全文供您阅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

(2001年2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61次会议通过法释〔2001〕7号)

为在审理民事侵权案件中正确确定精神损害赔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有关法律规定,结合审判实践经验,对有关问题作如下解释:

第一条

自然人因下列人格权利遭受非法侵害,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一)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

(二)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

(三)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

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侵害他人隐私或者其他人格利益,受害人以侵权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第二条

非法使被监护人脱离监护,导致亲子关系或者近亲属间的亲属关系遭受严重损害,监护人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第三条

自然人死亡后,其近亲属因下列侵权行为遭受精神痛苦,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一)以侮辱、诽谤、贬损、丑化或者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死者姓名、肖像、名誉、荣誉;

(二)非法披露、利用死者隐私,或者以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死者隐私;

(三)非法利用、损害遗体、遗骨,或者以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遗体、遗骨。

第四条

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特定纪念物品,因侵权行为而永久性灭失或者毁损,物品所有人以侵权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第五条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人格权利遭受侵害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六条

当事人在侵权诉讼中没有提出赔偿精神损害的诉讼请求,诉讼终结后又基于同一侵权事实另行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七条

自然人因侵权行为致死,或者自然人死亡后其人格或者遗体遭受侵害,死者的配偶、父母和子女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列其配偶、父母和子女为原告;没有配偶、父母和子女的,可以由其他近亲属提起诉讼,列其他近亲属为原告。

第八条

因侵权致人精神损害,但未造成严重后果,受害人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一般不予支持,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形判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

因侵权致人精神损害,造成严重后果的,人民法院除判令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外,可以根据受害人一方的请求判令其赔偿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第九条

精神损害抚慰金包括以下方式:

(一)致人残疾的,为残疾赔偿金;

(二)致人死亡的,为死亡赔偿金;

(三)其他损害情形的精神抚慰金。

第十条

精神损害的赔偿数额根据以下因素确定:

(一)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

(三)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

(四)侵权人的获利情况;

(五)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

(六)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

法律、行政法规对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等有明确规定的,适用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第十一条

受害人对损害事实和损害后果的发生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其过错程度减轻或者免除侵权人的精神损害赔偿责任。

第十二条

在本解释公布施行之前已经生效施行的司法解释,其内容有与本解释不一致的,以本解释为准。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第一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第二条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第三条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第四条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第五条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第六条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第七条

[8]《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第八条

[9]《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第九条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格理论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格理论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格理论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46ea5b47f4e4c364b5908020717fffd1

精神发育迟滞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精神发育迟滞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精神发育迟滞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7af192a730d5edbf837d92b671a0fdb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