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巴豆。 类别:泻下药。 拼音:BA DOU. 拉丁:Fructus Crotonis. 别名:江子、巴果、巴仁、巴米、芒子。 药用部位:成熟果实。 药材性状:本品呈卵圆形,一般具三棱,长1.8~2.2cm,直径1.4~2cm.表面灰黄色或稍深,粗糙,有纵线6条,顶端平截,基部有果柄痕。破开果壳,可见3室,每室含种子1粒。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巴豆-中药药剂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巴豆-中药药剂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c06b07328fe0556efa4743046c8f9bb8
巴豆-中药药剂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名称:巴豆。
类别:泻下药。
拼音:BA DOU.
拉丁:Fructus Crotonis.
别名:江子、巴果、巴仁、巴米、芒子。
药用部位:成熟果实。
药材性状:本品呈卵圆形,一般具三棱,长1.8~2.2cm,直径1.4~2cm.表面灰黄色或稍深,粗糙,有纵线6条,顶端平截,基部有果柄痕。破开果壳,可见3室,每室含种子1粒。种子呈略扁的椭圆形,长1.2~1.5cm,直径0.7~0.9cm,表面棕色或灰棕色,一端有小点状的种脐及种阜的疤痕,另端有微凹的合点,其间有隆起的种脊;外种皮薄而脆,内种皮呈白色薄膜;种仁黄白色,油质。无臭,味辛辣。
产地:四川、广西、云南。
采收加工: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堆置2~3天,摊开,干燥。
性味归经:热;辛;归胃、大肠经;大毒。
功能主治:峻下积滞,逐水退肿,祛痰。外用蚀疮。
用法用量:内服:多入丸、散0.1~0.5g.外用:适量,捣膏涂敷,或以纱布包擦患处。
禁忌:无寒实冷积、孕妇及体弱者禁服;不宜与牵牛子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