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正处于转型期,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今年以来,媒体上有关医疗卫生的报道持续升温。平价医院、药房托管、医药分家、全民医保等改革举措不断涌现,医改方向、医改模式、医改路径等争论此起彼伏。对此,我们必须站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深刻认识医疗体制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辩证看待医疗卫生领域的问题和矛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审视,客观分析,理性引导,而不能盲目跟风炒作,以免犯主观化、简单化、片面化的错误。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医疗卫生报道的整体观和全局观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医疗卫生报道的整体观和全局观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4b071b380c1335d4e5d7c74a899233bf
医疗卫生报道的整体观和全局观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走出医疗报道的误区
近期媒体上的医疗卫生报道,总体是成功的,舆论导向是正确的。但是,也有个别媒体为了吸引读者“眼球”,追求“轰动效应”,走进了医疗报道的误区,不仅违背了医学规律,也激化了社会矛盾,不利于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在医改研究领域,有很多专家学者提出不同观点,有的殊途同归,有的却截然相反。如果仅限于学术研究范围,这是很正常的现象。然而,一旦有新闻媒体将其公之于众,便存在舆论导向和社会责任问题。因为,对于不同学术观点的选择,媒体必然带有一定选择性和倾向性。因此,对于专家的观点,应全盘考虑,慎重引用,至少应注意不同观点之间的平衡,并将其局限于学术争鸣的范畴。如果把专家的一家之言变成“权威发布”,将导致公众的错误理解和判断。
这篇消息发表后,借助网络媒体的巨大影响力,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地震”。从社会学角度看,这篇文章引发了全社会对医改的关注和反思,激发了不同观点的碰撞和交锋,有一定积极作用。但从新闻学角度看,这篇报道的消息源虽然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研究报告,但该报告从未向社会公开发布,属于学术研究成果,其目的是供有关部门决策参考,记者不应将个人学术成果以“国务院研究机构最新报告”的名义报道出去。
揭露医疗卫生行业的腐败,是医疗报道的“重头戏”,对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这样的批评性报道,记者必须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严谨态度和作风,深入调查,认真核实每一个细节,而不能在“唯眼球”论的指导下制造“典型案件”。
以哈医二院的“天价药费”事件为例,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于2005年11月23日播出了《天价住院费》,反映患者翁某在哈医二院住院两个多月,花掉医药费139万元,同时个人外购药品400多万元。这期节目播出后,在社会各界引起巨大反响。随后,很多媒体纷纷追踪报道,“550万元天价药费”几乎成为所有媒体的“定论”。直到2006年4月底,卫生部才正式公布事件调查结果:患者翁某住院82天,医院共收取医药费138.9万元,多收费20.7万元。而对于媒体所称的400万元自购药品,患者家属未能拿出证据。这与550万元显然有巨大差异。
应该说,“天价药费”事件是新闻媒体联动的成功案例,对于加强医疗卫生行业作风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一些媒体存在调查取证不实的失误。回顾整个事件,家属所称的外购药品400多万元并无证据,仅凭患者一面之词,记者未加核实便当成事实引用。而其他媒体也不加置疑,以讹传讹,甚至还添加了“北京专家会诊费每人30万元”的虚假报道。可以说,“天价药费”事件的“轰动效应”,在很大程度上是媒体将新闻“放大”的结果,存在失真之处,值得认真反思。
在推进医改的过程中,各地涌现出不少新举措、新经验。因为新鲜,所以人们难以看清事物的本质。这就需要记者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用科学发展观审视全局,辩证分析,去伪存真,力争得出相对客观的结论。而在调查过程中,记者往往会遇到“一面倒”的情况,如地方官员出于政绩考虑,希望全面肯定“改革经验”,在介绍情况时会存在明显倾向性,对问题和不足避而不谈。因此,能否保持冷静的头脑是对记者的极大考验。
那么,究竟该如何看待宿迁的改革?一个基本原则是,既不能简单地肯定,也不能简单地否定,不能非此即彼,妄下定论。媒体应经过充分调研,客观报道正反两面的观点,给读者一个多元的观察视角。
当前,“宿迁改革”究竟该如何评价尚无定论。但是,有一个判断标准是明确的,那就是中央强调的: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强化政府责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如果背离这些基本原则,就不能说改革方向是正确的。宿迁医改有值得肯定之处,也有不足之处。例如,一是把产权制度改革作为医改的核心。事实上,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无论是公立医院多一点还是私立医院多一点,都不是改革的目标。因为医改的核心是“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二是弱化了政府职能。宿迁由政府全额出资办公共卫生,民资办医疗,严格界定公共卫生和医疗两个领域的职能,使政府弱化了承担基本医疗服务的职能。其后果是,一旦发生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政府将有可能因公立医院不足而陷于被动局面。
解决“看病贵”问题是医改的重要目标之一。但是,“看病贵”的成因错综复杂,涉及医疗卫生体制、药品流通体制、医疗保障制度等多方面。而老百姓能够直接感受到的是医院收费太高。因此,很多人是“闻降则喜”,听到降价就欢呼,听到涨价就责骂。结果,卫生部提出的“四降一升”在现实中变成了“只降不升”。而一些媒体为了迎合受众,对于医院的合理调价也大加抨击,使群众对医院的误解进一步加深。
事实上,我国的医疗收费体系存在严重弊端,即药费和部分大型检查费偏高,而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和劳务价值的收费长期偏低。例如,挂号费是医生技术价值的集中体现,普通医生的挂号费三至十元,而普通理发却是二三十元,这是明显的“脑体倒挂”现象。由于技术劳务价值得不到体现,又没有合理的制度机制予以控制,导致大处方、大检查被广泛采用,和普遍的“以药养医”现象。如果一味单纯鼓励降价,而不引导合理调整价格,必将使目前的不合理现象更加严重,从而挫伤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最终影响医改进程。
今年10月,江苏省准备调整137个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其中125个项目提价。此举引起媒体广泛关注,引发各种议论。有的媒体却过度渲染患者的不满,有的媒体认为政府部门是“站在机构利益的角度”,玩“抱薪救火的游戏”。这样的报道虽然迎合了百姓心理,看似客观公正,其实缺乏理性和智慧,不利于改革与发展。作为对公众负责的媒体,既要反映百姓的呼声,反映不合理医疗服务价格的弊端;也要提出建设性意见,为医改创造宽松的舆论环境。体现在报道中,就不应该是一味反对提价,而应该集中探讨那125个提价项目的提价合理性,哪个该提,哪个不该提。
面对一些热点问题,由于关注度高,一些媒体为追求所谓“轰动效应”,不惜捕风捉影,甚至虚构消息来源,冠以“有关人士”,给公众制造“信息混乱”,严重违背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例如,今年9月,国家11个部委组成医疗体制改革协调小组。然而,正在小组刚刚开始调研时,媒体就开始热炒“医改模式”,并掀起激烈争论,关于医改新方案“起争执”“陷于难产”的推测也时有出现。有的媒体称,卫生部比较青睐“英国模式”,有的媒体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倾向于“德国模式”;还有媒体称“新的医改方案实际上是英国的躯体、德国的四肢、美国的脑袋,是三国模式的混合”。为此,卫生部新闻发言人对媒体所引用的“有关人士”进行核实调查,结果证明是媒体的虚构杜撰,根本没有医改小组专家如此解释。针对这些报道,卫生部不得不辟谣:“模式之争”是个伪命题,希望媒体不要盲目争论。
医改小组成立伊始,刚刚开始调研,何来模式之争?这本是一个基本常识。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的医改只能是坚持自己的模式,而不可能是照搬任何国家的模式。那些有关引进外国模式的报道,显然不符合逻辑,足以证明不符合实际。
医疗报道的辩证法
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是比较复杂的问题,因此,报道必须树立全局观和整体观,把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视野中,正确认识医疗卫生服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医疗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方向,用科学发展观来报道医疗卫生。
这些矛盾和问题都应成为医疗卫生新闻报道的重点选题。但是,在报道中,记者不仅要关注现象,更要关注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寻求切实可行的破解之策。尤其要善于发现各地的改革新经验、新“亮点”,给其他地方提供思考和借鉴。
在医改报道中,最大的争议是“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两派观点针锋相对。作为媒体,必须研究医疗卫生事业的特殊规律,正确理解二者的辩证关系,否则就会犯简单化的错误。
医疗卫生服务不同于其他的公共服务,医疗卫生消费实际上不是患者自主消费,而是医生指导消费。这决定了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而不能靠市场机制自发调节。但是,中国人口多,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大,不能由政府完全包起来,必须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实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为群众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医疗卫生服务。我们强调“政府主导”并非不要市场,排斥竞争;我们“引入市场”,并非走“市场化”道路,搞“卖光式”改革。
2005年6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时评《医改不能迷失方向》。文章指出:“无论是产权制度改革,还是引进民间资本,都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让人民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使患者有其医,这个方向不能迷失,这个目标不能偏离。”这篇文章观点鲜明,论述精辟,既有现实指导性,又有未来前瞻性,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使人们在重重迷雾中看清了医改的道路和方向。
在任何国家,医患双方都是一对永恒的矛盾。由于医学知识的高度不对称性,医生处于相对优势地位,患者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因此,媒体本应从最大多数患者的利益出发,批评医疗卫生行业的不正之风,维护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等基本权益。但是,绝不能把医患双方对立起来,故意制造医患紧张,加剧医患矛盾。医务工作者是医疗卫生服务的提供者,也是人民健康的“卫士”。作为媒体,更要尊重医学规律,理解医学风险,弘扬行业正气,努力化解矛盾,维护医务工作者的合法权益,为他们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这样才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2006年4月13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评论《不要丑化医生形象》,文章针对社会上把医生称为“杀手”“强盗”的“妖魔化”倾向,指出:“我们无须忽而把他们奉为天使,忽而又视为魔鬼。既不要捧杀,也不要棒杀,才是对他们的真正爱护。”各大网站都把这篇文章放在重要位置,网上辩论持续数周之久。许多医生称是含泪读完文章,既感动又振奋。
医疗卫生体制是国家基本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国民健康的一项基本社会制度。一个国家医疗卫生体制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取决于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价值取向。从全球来看,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医疗卫生制度是完美无缺的。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成就巨大,但问题也相当突出,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因此,医改必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有的媒体对医改的期望值过高,认为新医改方案一出台,所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这不符合实际情况,容易误导公众。事实上,医改涉及方方面面,牵一发而动全身,其制度设计相当复杂。要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付出几代人的努力。对此,我们既要冷静理性,又要充满信心。(作者:人民日报社 白剑峰)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904名中国成年人第三磨牙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和病史的横断面调查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904名中国成年人第三磨牙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和病史的横断面调查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10b9a8a2dd2fb4593f8130ef16c320fc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9.战斗的基督教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9.战斗的基督教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33d168acd0cd9f767f809c7a5df86e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