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直接关系到客观、公正地处理医疗事故争议 ,还关系到改进医疗服务的安全和质量管理。国务院通过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下称《条例》已于2002 年9 月1 日开始施行 ,它对医疗事故的处理较以前相比更为公开、公正、公平。但通过几个月的实践 ,笔者认为仍存在不少问题亟待处理 ,否则有可能使医疗事故的处理陷入以前的尴尬境界。下面笔者主要结合人民法院处理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的体会 ,从人民法院处理案件的角度分析当前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当前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中的问题及建议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当前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中的问题及建议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bb9c673d0908572d11682153f5588346
当前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中的问题及建议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条例》规定 ,市级医学会或省辖县医学会负责组织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省医学会负责组织再次鉴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 ,应当作为对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做出行政处理以及进行医疗事故赔偿调解的依据。卫生部《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下称《暂行办法》规定 ,卫生行政部门对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进行行政处理时 ,应当以最后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作为处理依据。上述法规和规章是医学会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依据 ,它们对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定性为鉴定结论是事故处理的依据 ,再次鉴定结论的效力高于首次鉴定结论。笔者认为 ,上述规定违反了有关法律的规定 ,人民法院在处理医疗事故纠纷时不应受其约束。首先 ,《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对专门性问题认为需要鉴定的 ,应当交由法定鉴定部门鉴定 ,鉴定结论是证据的一种形式 ,须查证属实后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审核认定证据是人民法院的职责和权利 ,诉讼的本质和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都要求审判人员应当依照法定程序 ,全面、客观地审核证据 ,依据法律的规定 ,遵循法官职业道德 ,运用逻辑推理和日常生活经验 ,对证据有无证明力和证明力大小独立进行判断 ,并公开判断的理由和结果。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虽然对当事人争议的问题做出了理由分析和提出结论 ,如不能使法官形成事实的内心确信 ,仍然不能据此认定事实。其次 ,鉴定是一种科学认识活动 ,认识的结果是否正确取决于人们对认识客体本质和规律的把握程度 ,而不是认识主体级别的高低和权威的大小。规定上级鉴定结论的效力优于下级鉴定结论是违反认识活动的科学规律的。再次,《宪法》规定审判权由人民法院独立行使 ,任何个人、组织和团体不得干涉 ,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对医疗事故纠纷的处理有决定性的影响 ,如果规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不经人民法院不经审判人员的判断就必须遵守 ,无异将审判权交给了医学会。因此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是人民法院处理医疗事故纠纷认定事实的一种证据形式 ,《条例》对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的规定超出了法律对法官的职责要求 ,人民法院不应受其约束。
《条例》和《暂行办法》规定 ,当事人对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不服的 ,可以在 15 日内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 ,经审核认为参加鉴定的人员资格和专业类别或鉴定程序不符合规定 ,需要重新鉴定的 ,应当组织原医学会重新鉴定或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再次鉴定。该规定使得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法律效力不高 ,当事人的救济不完善 ,从而影响解决纠纷的效力和公正性。主要表现为: 1 当事人只能先选择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医学会进行鉴定 ,而受当地医疗资源的影响 ,排除了原《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中“老子给儿子鉴定”的嫌疑 ,但产生了“兄弟之间的鉴定”的嫌疑 ,影响了鉴定的公正性; 2 再次鉴定的医学会鉴定不仅延长了解决纠纷的时间 ,而且仍然摆脱不了“老子给儿子或兄弟之间鉴定”而且多了医学会间的老子或兄弟关系的嫌疑; 3 再次鉴定会增加当事人及医疗资源的浪费 ,我们完全有理由让专家们省出时间为更多的病人服务。
笔者建议: 1 医学会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的建立和技术鉴定的具体事务工作 ,人民法院负责专家鉴定组的组织和鉴定方案的实施 ,专家鉴定组和医学会的具体工作人员对人民法院负责; 2 当事人可以协商 协商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便民、经济、照顾患者意见等原则 选择医学会的专家库组成专家鉴定组 ,不受医学会级别、地域的限制; 3 对于专家鉴定组做出的鉴定结论除法定可重新鉴定的外 ,不再组织重新鉴定 ,但可以通过补充鉴定、重新质证或补充质证等方法弥补有缺陷的鉴定结论。
《条例》和《暂行办法》对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原则和鉴定过程作了规定 ,但这些规定及各地医学会的具体操作中仍有些做法与法律规定和《条例》规定的原则有矛盾 ,主要表现在:
(一 )当事人对鉴定人员的回避权利没有落实或落实不合法
(1)决定回避的主体与法律规定相悖。《民事诉讼法》规定 ,鉴定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或独任审判员决定 ,而《暂行办法》规定及医学会的实际操作是由医学会做出决定。 (2)提出回避的时间规定不完善。《民事诉讼法》规定 ,对鉴定人员的回避请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 ,回避事由在案件开始审理后知道 ,也可以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而《暂行办法》只有在双方事人抽取专家鉴定组成员前提出的规定 ,且实际抽取的专家是谁(现在医学会仅告知当事人专家的代号 ,没有姓名、职称、工作单位等信息)当事人不知道 ,对于事后当事人知道回避情形的何处理没有规定。因此 ,笔者建议 ,当事人抽取的专家鉴定组专家的姓名、职称、工作单位应告知当事人 ,当事人申请回避(权利应至鉴定开始时 鉴定结束后的回避根据对鉴定结论的影响程度由人民法院决定) ,是否准许鉴定人员回避由人民法院决定。
(二) 鉴定程序缺乏当事人的对质 ,影响鉴定人员的正确判断
(一)鉴定人员的不同意见应在鉴定书中表述
《条例》和《暂行办法》均规定,鉴定结论以专家鉴定组成员的过半数通过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应根据鉴定结论做出。但这一规定违背了鉴定结论的法律本质 如前面第一个问题所述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是民事诉讼中的一种证据形式 ,是人民法院审核的对象和认定事实的依据 ,法官认为谁的意见能形成内心确信 ,他就可以采信 ,认定事实的主体是法官不是鉴定人员。因此 ,笔者建议:在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中应记载鉴定人员的不同意见和理由。
(二)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形式应予规范
《条例》和《暂行办法》中对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的内容和形式作了规定。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 ,该规定存在一些问题: (1)鉴定人员没有签名。《民事诉讼法》规定 ,鉴定部门和鉴定人应当提出书面鉴定结论 ,在鉴定书上签名或盖章;鉴定人鉴定的 ,应当由鉴定人所在单位加盖印章 ,证明鉴定人身份 ,这是法律上规定的鉴定结论个人承担责任的依据。而《条例》和《暂行办法》规定只加盖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用章 ,回避了鉴定人的个人责任。 (2)《暂行办法》规定 ,对于经鉴定不属医疗事故的 ,应当在鉴定结论中说明理由。而仅这一点 ,医学会的实际操作中也没有做到 ,现在医学会的鉴定书中说明的不是理由而是结论。笔者认为 ,鉴定的目的即在于让专门人员对专门问题做出说明和判定 ,只有结论没有理由如同人民法院原先的判决书一样 ,不能服人 ,也不能达到鉴定的目的。医学会及其鉴定组专家应摈弃“言多必失”的陋习 ,展示专家的知识和风范。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广播电视奖项及评奖标准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广播电视奖项及评奖标准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a4210651fa3a78355ac9f5101bb2c616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数智技术在工程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数智技术在工程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f9a2de84ad9a9ceebc96385d71be9e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