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在防御患者,患者也在防范医生。而在一个合理的医疗制度中,医生和患者的利益是一致的。要想从根源上消除医患信任危机,必须靠深化医改,让医生靠技术吃饭,而非靠卖药吃饭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医患何以“两头害怕”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医患何以“两头害怕”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f5bf6b7516b8a471a9050a3209448edd
医患何以“两头害怕”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最近,网上流传着一个热门帖子——《医生自我保护必读31条真话》。一名医生这样写道:“诊断须谨慎,尽量全面但模糊,留回旋余地”;“风险大的手术别做,不讲理的人别做”;“该下病危下病危,该下病重下病重,然后让家属签字”;“不敢签字,你宁肯不做这台手术”;“记住病人不是父母,也不是朋友”;“时刻想着,你眼前这个病人可能就是下周到法庭上告你的人”。
虽然这只是一名医生的“个人经验”,却真实反映了医患关系紧张的现状。不久前,世界著名的《柳叶刀》杂志刊登了一篇文章《中国医生:威胁下的生存》,文章称:“中国医生的安全问题堪忧,他们经常成为医疗纠纷暴力事件的受害者。”“在中国,医生成了高危职业!”
医生在防御患者,患者也在防范医生。很多患者在网上发帖,揭露医院的黑暗和医生的冷漠。有的患者认为医生为了赚钱,故意进行不必要的检查诊疗,增加病人负担。还有的患者指责医生既无医技,也无医德。如此一来,医患双方互相猜疑、互相设防,可谓“麻秆打狼——两头害怕”。
人的一生,从摇篮到坟墓,谁都离不开医生。因此,医患关系本应是世界上最亲密的关系。然而,我国的医患关系为何如此紧张?说到底,根源在于制度。扭曲的医疗制度,催生了扭曲的医疗行为,导致了扭曲的医患关系。
经济学家喜欢用输赢论英雄。从经济学角度看,医患之间也是一种博弈关系。大凡博弈,必有三种形态:一是你输我赢的“零和博弈”,二是双输的“负和博弈”,三是双赢的“正和博弈”。目前,我国的医患关系基本呈对立状态,属于“零和博弈”或者“负和博弈”。
医患是一对矛盾体,双方既有治愈疾病、恢复健康、挽回生命的共同目的,又有着经济利益上的对立。在保证诊疗效果的前提下,患者希望最大限度地节约费用,而医生则希望利用技术权力增加经济收益。在一个不合理的医疗制度中,医生靠增加患者的医药费用支出获得更大收益,这就是“零和博弈”;而在一个合理的医疗制度中,医生和患者的利益是一致的,患者治病的成本越低,社会的医疗支出越少,政府给医生得到的奖励越多,这就是“正和博弈”。
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最大的弊病在于,很多公立医院戴着公益的帽子,干着逐利的事情。而政府在投入不足的情况下,错误地鼓励公立医院以药养医、以械养医,而不是以技养医。由于医生的劳务技术价值被严重低估,只能靠大处方、滥检查赚钱,导致过度治疗泛滥,加重了患者的看病负担。在这样的体制下,医生把患者当成赚钱的工具,患者把医生当成牟利的商人,医患关系蜕化为一种经济利益关系,而非救死扶伤的关系。因此,一旦治疗效果不理想或发生医疗意外,一些患者就会迁怒于医生,甚至采取暴力手段伤害医生,使本已脆弱的医患关系雪上加霜。
可见,医患之间“两头害怕”的背后,有着深层的制度原因。要想从根源上消除医患信任危机,必须靠深化医改,彻底扭转以药养医、以械养医的畸形体制,让医生靠技术吃饭,而非靠卖药吃饭,消除医患之间的经济对立。
眼下,公立医院改革成为社会关注焦点。然而,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既在“增投入”,更在“建机制”。倘若政府在保证医院基本经费的前提下,再建立一种激励相容的运行机制,即医生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恰好也能实现社会价值的最大化,那么,医生和患者就会成为利益共同体。例如,实行科学合理的支付制度,包括总额付费、按病种付费、按床日付费、按治疗效果付费等,用经济手段约束过度医疗行为,使更多医生凭技术和良心治病。倘真如此,医患之间还需要设防吗?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医患关系的现状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医患关系的现状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caf8207d93f1453f478eeb60be8a0519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医患沟通在当下临床境遇中的困局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医患沟通在当下临床境遇中的困局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f755ddbf1d25873dfcd689c0cf8a70f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