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内容:拾得行为与不当得利有什么区别?拾得行为与不当得利都是他人财产有损失,行为人本人获得利益的行为。二者在性质、确定责任要件、请求报酬的权利等方面都具有区别。树图网编辑为您详细介绍关于拾得行为与不当得利的区别。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拾得行为与不当得利的区别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拾得行为与不当得利的区别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5d5a94db0a5347788fe0e8baa0e97967
拾得行为与不当得利的区别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拾得行为,是指拾得人拣到本无所有权或者当时处于所有权人不明状态的物品,从而在一定期间内控制或掌握该物的行为。
不当得利,是指无法律上或者合同上的根据,使他人财产受到损失而自己获得利益。
拾得行为与不当得利的区别:
拾得行为的法律性质属于物权问题,发生拾得行为形成的返还原物的诉讼是返还之诉。而不当得利的法律性质是债权债务问题,是债发生的根据之一,所发生的诉讼为不当得利之诉。
二、确定责任的要件不同。
拾得行为中,拾得人将拾得物品返还失主时,有请求报酬的权利。《民法通则》第79条第2款规定:“拾得遗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饲养动物,应当归还失主,因此支出的费用由失主偿还。”而不当得利中,不当得利人返还不当得利,没有请求报酬的权利,应将包括原物和原物所生的孳息一起返还损失人。同时,利用不当得利所取得的其他利益,扣除劳动管理费用后,应当予以收缴。
但是,正如物权在一定的情况下可转化为债权一样,拾得行为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拾得人在拾得物品后,并非出于非法占有目的,而是为了避免失主利益受损失而进行积极管理时,其行为本质上就是一种无因管理行为。如果拾得人出于自身不当利益考虑,拒绝将物品返还失主时,其行为就转化为不当得利,并应承担由此带来的不利后果。
■ 不当得利应该要具备什么要件
一方获得利益是构成不当得利的重要的必要条件,若不具备此条件,即一方当事人只使他方的财产受到损害,自己并未从中获得利益,则可能会发生损害赔偿责任,但不能……【详细】
■ 物权请求权的内容有哪些
债权作为具有财产属性的私权的一种出现在权利体系中,“债权是债权人请求债务人为特定行为(作为或者不作为)的权利”债权与应然性的请求权具有相同的含义……【详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第七十九条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904名中国成年人第三磨牙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和病史的横断面调查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904名中国成年人第三磨牙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和病史的横断面调查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10b9a8a2dd2fb4593f8130ef16c320fc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9.战斗的基督教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9.战斗的基督教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33d168acd0cd9f767f809c7a5df86e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