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海外滩轨道观光隧道是第一条较长距离的水底观光游览隧道,采用国内直径最大的φ7.76m铰接式土压平衡盾构掘进机施工,穿越黄浦江时与两条上海地铁二号线隧道相交,施工工况及其复杂和严峻。本文重点介绍隧道股份运用 构叠交施工领域的空白。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隧道盾构叠交施工技术初探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隧道盾构叠交施工技术初探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776fe8961faa39399b8b154f0c838f19
隧道盾构叠交施工技术初探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关键词:铰接式盾构 隧道施工 专家系统 叠交技术 实时监控
1、概述
(1)采用φ7650mm铰接式土压平衡盾构施工,国内尚无铰接式盾构施工先例;
(2)隧道轴线为空间曲线,其坡度达到4.8%(地铁隧道最大坡度为3.2%)。同时,轴线要求控制在±50mm以内;
(3)外滩观光隧道与地铁二号线上行线隧道的最小间仅为1.57m,且滞后地铁二号线隧道施工仅3个月左右,隧道尚处于稳定状态。
1.2地质情况况沿线隧道将穿越三种不同的地段;浦东岸边段越②1层渴黄色粘土、⑤1-1层灰色粘土、⑤1-2层灰色粉粘土;江中段穿越⑤1-1层灰色粘土、⑤1-2层灰色粉质粘土;浦西岸边段穿越④层灰色淤泥质粘土、⑤1-1层灰色粘土、⑤1-2层灰色粉质粘土。隧道大部分下卧层为灰色粉质粘土,各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详见表1.表1 各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2、φ7650mm铰接式土压平衡盾构
盾构机中部的铰接部分为盾构机关键部位。盾构总长8.935m,其中切口至铰接为4.900m,铰接至盾尾为4.035m,盾构前后段采用12台千斤顶铰接连接,是一种道轨式铰接,机身一侧为铰接的阳部,另一侧为铰接的阴部,上下最大伸出距离为66.7mm,左右最大伸出距离为267mm.铰接机构所允许的最大角向移动为:水平方向±2.0度,垂直方向±10.5度。
铰接盾构容易保护管片并防止碎裂。盾构掘进中,管片碎裂和漏水是比较常见的通病,主要原因是盾构掘进与管片夹角过大。如掘进过程中盾构、管片轴线偏高时,盾构向下掘进很容易拉坏上部管片外弧,如外弧拉坏、止水槽损坏,橡胶止水带就起不了止水效果,管片就容易滴水和渗水。但采用了铰接盾构,就能克服以上困难,因为铰接盾构的盾尾是一个活体,在掘进过程中能根据盾尾和管片四周间隙不断调整它们之间的间隙,并根据高程和平面的测量报表和这片间隙,最大限度地使盾构调整到轴线位置。
3、盾构出洞施工技术
3.1地基加固隧道出洞口中心标高为-11.68m,隧道断面所处地层为砂质粉土。出洞时在深层搅拌桩隔水帷幕的前提下,采用拉森钢板桩结合分层注浆,且在原隔水帷幕外增加9排深层搅拌桩加固的方法进行地基加固,以避免呈流性砂质粘土在凿除洞门混凝土时涌人工作井内。另外,为防止在洞门混凝土块吊除时产生水土大面积流失现象,在洞门混凝土凿除的位置打人侧向管子并注入适量聚胺酯。
3.2土舱内充填粘土为防止盾构出洞时正面土体的流失,在盾构切口前端距离钢板桩10cm处,利用螺旋机反转法向盾构的正面土舱灌注粘土,使土压力达1kPa/cm平方米。
铰接式土压平衡盾构在国内属首次应用,对此种盾构轴线控制的标准尚无成文规定。外滩观光隧道属国内第一条观光隧道,为确保其使用功能,对其轴线控制提出了高程平面均需控制±50mm以内的严格要求。
3.4注浆量控制观光隧道管片在脱出盾尾后存在着上浮现象,从而引起隧道轴线上浮,其上浮量与同步注浆量有直接关系,管片脱出盾尾后的上浮量随着注浆量的增加而增加,反之,上浮量则减少并出现下沉现象。浆液在某种程度上对上述土体2%的损失率有一定的互补性,但要经过一个阶段后才能体现出来,在同样注浆量的情况下,管片上浮量与盾构掘进中土体扰动有很大关系,扰动范围越大,上浮量越大。
浦西防汛墙施工时考虑到地铁两条隧道穿越防汛墙,故留有一条39m宽循构穿越孔,其外侧为桩,39m范围内为12m短桩。而观光隧道在浦西防汛墙施工时并没设置预留孔,因此必须在地铁隧道上部1.5~2m、短旺底部1.5-1.6m的范围内穿越,此范围土层已受地铁隧道穿越扰动而处于非稳定状态。为此,在施工中采取如下措施:
4.1地基加固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先对二号线上下行线底部进行加固,使其能够承受观光隧道盾构进入时的压及盾构向下的侧向分力对上下行线的影响。
4.2盾尾注浆盾构穿越过程中及时注浆并加固脱出盾尾4环后的管片上部,通过注浆使其固结,从而克服因观光隧道上浮及地铁隧道上部负载不够而造成的地铁隧道上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