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建筑工程项目中会碰到拖欠工资的情况,往往是在去找开发商结算工钱时,很有可能会碰上恶意拖欠的情况,工程款包括预付款、进度款、结算款和保修金,如果碰上欠款纠纷,是可以进行起诉的,下面就让树图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工程民事起诉状范本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工程民事起诉状范本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工程民事起诉状范本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ed7aee6a5019f08c9f01b2533dd234b3
工程民事起诉状范本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1、工程欠款纠纷起诉状
民事起诉状
原告:xxx,男,汉族,1990年4月28日生,身份证号:xxxx,住址:xxxx,联系方式:xxxx.
被告:xxx,男,汉族,xxx人,现住xxxx,联系方式:xxxx.
诉讼请求:
一、判令被告支付原告工程款余款人民币11800元(大写:壹万壹仟捌佰元整);
二、判令被告按银行同期利率计算支付从20xx年2月xx日至余款清偿之日的利息。
三、本案诉讼费用由被告承担。
事实与理由:
20xx 年xx月xx日,被告xxxx将xxx市和谐家园的混泥土分项工程发包给原告进行施工,原告按照其要求组织工人进行施工,并于20xx年xx月xx日完工交付。工程完工后,被告仅向原告支付了部分工程款,余下的壹万壹仟捌佰元整迟迟未予支付,经原告多次催促未果。直至xxx年xx月x日被告也未能支付余款,而仅向原告出具了11800元工程款欠条。现被告借故逃避追债,并明确告知原告不予支付剩余款项,原告已未能联系上被告。
综上所述,原告已按双方约定将工程施工完毕并进行了交付,已如实完全履行了约定的义务,但被告未按约定如实履行付款的义务,给原告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为保护原告的合法权益,特依照《合同法》及《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贵院提起诉讼,请依法判如诉请为盼!
此致xxx人民法院
起诉人:
20xx年xx月xx日
2、工程欠款不还的原因
(1)以发包方的甲方尚未支付为理由,拒不支付。
应对办法:将发包方的甲方列为被告(有依据)或第三人,在一个案件中处理。同时,法院通常对于只有发包方的甲方支付工程款后,发包方才支付给施工方支付工程款的约定也是不支持的。当然需要有经验的律师整体把控,方能实现目的。
(2)以质量或工期延误为由拒不支付。
应对办法:关于质量和工期延误问题,法律均有明确规定。例如:擅自使用不得就质量问题主张权利,未支付进度款工期顺延等。施工方应当通过专业的律师区分质量或工期延误产生的原因,依法确定责任方,进而依法主张权利。不要聘请不专业的律师,让对方的拖欠工程款的借口“弄假成真”。
(3)以存在变更或增项为由拒不支付。
应对办法:关于上述问题,法律亦有明确规定:“增项款应与进度款同时支付”。施工方应当聘请专业的律师,认真研读合同、认真整理和收集证据、找到法律依据。不要给发包人留下任何拖欠的借口。
(4)以施工方中途撤场为由拒不支付。
施工方中途撤场通常是因为发包方违约或者第三方原因导致合同目的不能实现。施工人在主张工程款时,一定要重视证据的收集,保留撤场不是施工方原因造成的证据,保留已完工程量的证据。如果证据不完整可以在专业律师的帮助下收集证据。
(5)其他原因拒不支付的。
应对办法:拒不支付工程款的理由千奇百怪,有结算后拒不支付的,拒不验收擅自使用后仍不支付的等等。
包括之前1-4条列举的情况,施工人均需要通过专业律师梳理证据,研读合同,组织证据,找到法律依据。在有理有据的情况下,一一否定各种拖欠理由。
实践中,建筑合同中有时没有明确约定欠款利息事宜,以致有部分人疑虑能不能向发包人追讨欠款利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当事人对欠付工程价款利息计付标准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处理。没有约定的,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息。因此,建筑工程双方有约定利息从约定处理,没有约定可要对方按同期贷款利率支付欠款利息。
同时根据该解释规定,工程欠款利息从应付工程价款之日计付。当事人对付款时间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下列时间视为应付款时间:
1、建设工程已实际交付的,为交付之日;
2、建设工程没有交付的,为提交竣工结算文件之日;
3、建设工程未交付,工程价款也未结算的,为当事人起诉之日。
需要注意的是,如建筑工程双方就工程欠款事宜无法协商一致,准备委托建筑工程律师法院起诉的追偿,要及早进行,法律规定工程欠款的诉讼时效为两年,从知道或应当知道拖欠行为起算,逾期无正当理由不起诉的,法院将不再保护。
一是交涉、要回要及时。交涉、要回的方法很多, 口头的、书面的都可以,尤其是在通信、交通日益发达的今天,及时交涉、要回,就有机会早日解决问题,就能减少施工企业可能遭受的损失,而且还有利于继续履 行合同;二是收集证据要及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