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听说过,有事可以打110这句话,但是不是什么事情报警都有用的,那么欠款不还能不能报警?一般被骗后多少天内报警有效?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树图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欠款不还能不能报警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欠款不还能不能报警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28c5a2e0bb376f13be539aa5364b8198
欠款不还能不能报警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一)欠钱不还报警无法解决问题
欠钱不还属于民事案件,一般情况下警方介入的会很浅,不会深入进去,最多也就是调解调解,不会立案。如果以欺诈罪来报案,那么警方会非常慎重,欠钱不还的人是否能构成欺诈罪还不一定,所以,通过报警是无法解决欠钱不还这个问题的。
(二)欠钱不还可以通过诉讼解决
欠钱不还是民事纠纷,那么就可以通过法院诉讼来解决。
1、收集相关证据证明债务属实
2、去法院起诉,申请诉前财产保全
3、法院起诉、立案、庭审、判决
4、胜诉后,如果对方在判决生效两年内没有还钱,可向法院提起强制执行,如果对方就不执行,在一般地区,可以由法警拘留对方当事人,一般是一年一次,一次15日。
在诉讼当中最好由律师来代理,这样的话,在证据链的准备上就会非常充足,自然而然的,胜诉的概率就会比较大,财产的执行也会更加到位,所以说一般情况下最好由律师全权代理,直到执行完成,所以在签订代理合同时,可与律师就这一方面沟通一下,在代理合同中明确约定,不然律师可能打完官司就不管了。
在被骗以后,随时可以向公安局进行报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和第一百五十二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诈骗罪。《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个人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千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0万元以上的,属于诈骗数额特别巨大。诈骗数额特别巨大是认定诈骗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的一个重要内容,但不是唯一情节。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又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也应认定为“情节特别严重”:
(一)使用诈骗的财物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二)曾因诈骗受过刑事处罚的
(三)导致被害人死亡、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四)诈骗集团的首要分子或者共同诈骗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
(五)惯犯或者流窜作案危害严重的
(六)挥霍诈骗的财物,致使诈骗的财物无法返还的
(七)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救济、医疗款物,造成严重后果的
(八)诈骗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急需的生产资料,严重影响生产或者造成其他严重损失的
(九)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行为,诈骗所得归单位所有,数额在5万至10万元以上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的规定追究上述人员的刑事责任数额在20万至30万元以上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五十二条的规定追究上述人员的刑事责任。对共同诈骗犯罪,应当以行为人参与共同诈骗的数额认定其犯罪数额,并结合行为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和非法所得数额等情节依法处罚。已经着手实行诈骗行为,只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获取财物的,是诈骗未遂。诈骗未遂,情节严重的,也应当定罪并依法处罚。
报警时间应该是在案发当时。案情发生,立即报警。
如果过了紧急时刻,则需要到公安机关报案。
【报警和报案的区别】
(一)报警:危难时刻、紧急关头选择110报警。在治安案件或者犯罪案件发生的时候,选择原地报警。报警后,公安机关会紧急出警。
例如,人不在家,回家后发现家中失窃,应立即报警,同时注意,不要破坏现场。路遇抢劫,应立即报警,不管犯罪人是否逃跑,都可以报警,注意不要离开原地。
(二)报案:如果案件已经发生很长时间,就不要报警了,不要占用紧急报警平台,而应该到当地公安机关报案。因为案件已经发生很长时间,已经不具备公安机关紧急出警的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五十一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五十二条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两百六十六条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八条
[5]《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