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运营是一门特别重视节奏感的工作,完全可以左右企业竞争的成败。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作为运营,你在工作时注重运营节奏了吗?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作为运营,你在工作时注重运营节奏了吗?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a46242127d6a1ee5c5f4c27fdcd3035d
作为运营,你在工作时注重运营节奏了吗?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我们听钢琴演奏时,是否想过,同样的曲谱,只要演奏者的节奏稍有紊乱,悦耳的乐章很可能就转变成噪音;
玩过即时战略游戏的童鞋也会意识到控制节奏的重要:两军对战,远程兵离肉搏兵一旦距离拉开,后者在支援还没到时就被对方消灭;反之,远程兵跑太快会挡住肉搏兵的去路,缺乏防御也轻松被消灭;
此外,所有的运动类项目都非常讲究节奏感,什么时候该呼气、吐气;什么时候该深蹲、起跳;什么时候该挥拍、击球;节奏感稍有不同,一个可能就是奥运冠军,另一个可能连参赛机会都没有。
节奏感就是如此微妙的左右着真实世界中的各个领域。
相比其他业务部门(研发、UI、产品等),运营看似是最不需要专业能力的:
写个段子吹几个牛
组织活动搞搞气氛
嘘寒问暖伺候用户
……
仿佛就是个合格的运营人。
由于“看似”低门槛,近年来也越来越多人加入运营大军,但也渐渐出现一些负面影响:真正懂运营的专业运营人才比例低,这间接导致许多企业招聘方看低运营,甚至不少运营从业人员自身也觉得工作没有技术含量,自认廉价,平均薪酬水平也开始降低……
但,真的是这样么?(恩,看出来没有,笔者是抱着提升运营平均薪酬的觉悟写本文的。)
运营之所以鱼龙混杂是因为它非常年轻,既没有体系化“学科”、也没有“技术资格认证”……但没有这些不代表它就不需要“专业”。
下面简单谈下“节奏感”是如何影响内容运营、活动运营、用户运营等我们常见的运营策略的最终成效。
内容运营的节奏感
谈到内容运营,我想所有人脑海中都会有两个词语一跃而过:“10W+”、“吸粉”。时下的运营“干货”中,仅仅是与“阅读传播”、“吸粉”相关的话题就占据了半壁江山。
是应付老板的数据要求?还是期待他们持续转发你的文章吸引更多订阅用户?是销售商品?还是转化成APP下载用户?想清楚了没?
换句话说,如果你短时间吸引了一大堆用户,最好当下就“有节奏”的转化成你的目标用户(例如,让他们下载APP,或者是你们具备持续输出高质量内容的能力)。
否则,哪怕是短短一周后,这些用户几乎都清一色变成“准僵尸粉”了,取消关注只是时间问题。尤其是公众号竞争异常血腥、高质量干货公众号倍出的当下,用户的注意力越是难以持续吸引。
早前就有人大概统计过,一个公众号真正的有效用户就是新关注的那30%的用户数,如今,这个数据应该更低。
活动运营的节奏感
活动运营我们也并不陌生。大至全民性质的活动,如淘宝双十一、京东六一八,小至一些企业的产品发布会、文学擂台赛(UGC产品)、特色运动赛(运动类产品)等等。可以说每家企业、每个产品都能够利用各种噱头组织一些特色的线上、线下或两者结合的活动。
许多企业依然单纯认为:气氛活跃、引起大众话题、拉来流量大,就算是成功的活动了。
但真的这么简单么?
对于这类高门槛产品,用物质激励本身也无可厚非。
对于尚未铺设品牌信任感的产品,用户处于极度不信任的状态,活动的最终目标——转化率能有多高?
又比如,对于“认知、操作门槛”高的产品,例如,人资保障服务类、掌上营业厅类APP,大部分用户在初次操作时候可能都需要辅以“运营人工服务”。对这类产品,活动实施成功,拉来了一堆新用户,这个时候往往是他们注册体验的最好时机(注意节奏感总是与时机有关),但倘若运营后台服务能力没法跟得上,又会引起多大的流失、甚至“差评”呢?
故此,活动运营要投入产出比高,一定要打出极具节奏感的“运营组合拳”。
活动运营的核心指标是什么?是拉新?是促进用户首次购买?还是其他目标?
这个目标一定是唯一一个,不能模棱两可;
其次,活动策划前,是否确认目标用户的心智认知状态、信任链是否已打通?
再次,活动前,是否已经做足了预热,还是突然发起?
活动过程中,各种突发状况是否都做足了备案,随时调整优化?
最后,相应的运营后台能力是否能够承载的住?活动是否需要限制,会否增加其他的风险,例如,预算超支、吸引不必要的强大竞争对手等?
用户运营的节奏感
不少新产品的运作团队,在产品刚上线之初,便急于渴求“好看的用户数据”,不顾实际情况大力推广:各种公关宣传、线上线下广告引流等。
这些团队,无论是急于用“好看的数据”来给团队打强心针也好,或者给投资人汇报也罢,通常也犯了“运营节奏感失调”的大忌。
对于“成熟度”不高的产品,早期推广不仅会提前让潜在竞争对手警惕,还会让潜在目标用户提前流失,我们都知道,要改变用户对产品的初次(不良)印象是需要付出巨大代价的。
故此,对于新产品,一个好的运营节奏感打法是:
缓冲型的运营节奏感
节奏,不仅有快节奏,也有慢节奏。
在许多情况下,运营也需要慢节奏。这阵子,微信公众平台运营团队的一个“慢节奏”运营策略,笔者认为非常到位:
这类“慢节奏的运营”策略,在产品的大版本功能改进前一段时间便进行“预热”,非常到位。
相比之下,其他产品,例如知乎、微博,近年产品的每次大动作改进都会引发诸多吐槽,在这一点上,他们的运营团队就不如微信“专业”了。
限于篇幅关系,李少加仅轻描淡写“运营节奏感”的重要性。
在现实的运营工作中,我们若稍微留意,便会发现,运营节奏感实则无处不在,节奏之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一点,留待诸君慢慢体悟。
甄别目前的企业状况、产品阶段,应当以哪个核心指标作为运营重心?
例如:
是用户留存率?(对于种子期产品)还是用户增长率?(对于成长期产品)还是用户活跃率?(对于成熟期产品)或者是用户的付费率?(对于付费驱动增值型产品)……作为一名优秀的运营,哪怕你不是负责人,也有义务跟运营负责人反复确认当下最重要的运营指标,不无夸张的说,错误的运营战略极可能导致全军覆灭。
确认了核心指标,意味着目标用户锁定了,由此,就可以仔细调研目标用户对产品的认知现状,以及产品的使用门槛、信任门槛等:
主要用户群最在乎哪些问题?心理的、物质的?
用户群对产品是一无所知还是可以马上操作使用?
需要多少的人工指引?
打通用户信任链是基本前提还是加分项?
用户的主要使用场景是否能够顺利使用产品?例如网络不加、离线、单手操作、外部声音嘈杂……等等。
在确认阶段运营指标、核心目标用户的心智认知状态有深入的了解后,便可以将核心指标分解成具体的任务项了。
例如:
核心指标是需要将用户活跃率提升至某个百分率。那么,可以着手分析:
采取哪些提升活跃率的策略?每种策略需要投入哪些资源?如何分阶段找准时机投入?如何评估量化?如何优化?各种情况是否有应急备案……
基于运营计划,便可以“自顶向下”的盘活公司的内外部资源:需要研发参与哪些辅助运营功能?需要产品改进哪些功能?需要申请多少预算?需要哪些外部媒体资源、渠道资源、推广资源、合作伙伴?需要预先筹备哪些物资、申请哪些场地等等……
所谓“计划赶不上变化”,在运营实施过程中,总会持续出现“突发状况”:
例如用户反映低于预期、例如竞争对手搅局、又例如某些核心资源临场缺席、甚至是某些人员突然离职等等。
这就需要运营操盘者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调整运营“节奏”,节奏过快时放慢脚步,反之则加快脚步,而不是始终固执执行“落伍的计划”。
这考验的,必然是彼此运营团队的专业化程度,而笔者谈到的“运营节奏感”,也仅仅是体现运营专业能力之一。运营专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对我们所有运营从业者都是个超级好消息——这意味着:
优秀的诸位运营朋友们,你们的加薪空间,还大着呢。
#专栏作家#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急性胰腺炎的辅助检查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急性胰腺炎的辅助检查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600cb8253882a4767a368eba75408230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线上销售全链路布局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线上销售全链路布局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d7d9de3c963dd0170f070d111b460b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