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IT互联网互联网干货知乎七周年,到底经历了什么?(知乎几周年了)思维导图

知乎七周年,到底经历了什么?(知乎几周年了)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免费下载
免费使用文件
没说出口的安慰 浏览量:02023-03-02 19:54:12
已被使用0次
查看详情知乎七周年,到底经历了什么?(知乎几周年了)思维导图

知乎七周年,到底经历了什么?(知乎几周年了)今年是知乎七周年,这个数字可能让一些人感到诧异:知乎,居然已经七岁了?是的,知乎早已算不上“小众”,去年9月它的用户数就突破了1亿——这被知乎CEO周源认为是“知乎从社区转向平台的标志”。知乎已经建立起一套制度规范,让这座1亿人口的城市每天如常运转。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知乎七周年,到底经历了什么?(知乎几周年了)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知乎七周年,到底经历了什么?(知乎几周年了)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530e4a4f572cec6195a524f56a7b73f5

思维导图大纲

知乎七周年,到底经历了什么?(知乎几周年了)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知乎七周年,到底经历了什么?(知乎几周年了)

今年是知乎七周年,这个数字可能让一些人感到诧异:知乎,居然已经七岁了?

是的,知乎早已算不上“小众”,去年9月它的用户数就突破了1亿——这被知乎CEO周源认为是“知乎从社区转向平台的标志”。

知乎已经建立起一套制度规范,让这座1亿人口的城市每天如常运转。如果说微信的护城河,是基于网络效应的用户关系,那么知乎的护城河,就是用户沉淀多年的虚拟资产。譬如,知乎上将近2000万个问题、8000万个回答,以及群体形成的某种氛围,甚至信仰。

正是这些看不见的资产,让知乎在七周年的时候,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打了一张异常朴素的牌:认真。

知乎现象,是怎么形成的?

最近,知乎官方发布了一则主题为“你的认真,世界看得见”的宣传片,展示了知乎2018年第一波“形象大使”。他们并非明星,而是不同领域的“优秀回答者”。其中有全国不到1000名的评香师,也有更为大众的职业:妇产科医生、数据分析师等。

这些人解释了自己眼中的“认真”, 并带起了知乎站内话题#你认真做过的事#。这次营销,并不让人感到意外。因为很长一段时间,知乎的口号就是“认真,你就赢了”。

在“上知乎对你们的意义是什么”这一问题下,有个高赞回答只有一句话:在这,没人笑话我“太认真”。短短十个字,包含三层意思:知乎的人很认真,外面的人不太认真,甚至以认真为耻。

七年来,知乎上产生的字数,如果让一个人不停敲,至少要敲满 600 年。

为什么一个人,可以不取分文地坚持在知乎回答,哪怕没有一个赞?

为什么一些专家,为了解决陌生人的疑问,可以彻夜查资料、修改数次,输出上万字?

我们不妨从供需两端,解释下“知乎现象”形成的原因。

未来的知识是网格化的,作为克莱·舍基坚定的拥护者,周源相信每个人都有“富余”的知识、经验和见解。正所谓萧伯纳的苹果理论:交换苹果,则你我各得一只苹果;交换思想,则你我各有两种、甚至更多思想。

认知盈余和分享欲望,是供给方——也就是回答者行为成立的根本。知乎本身的问答结构,则给知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出入口。人的最高需求是获得尊重,实现自我价值。所以“好为人师”是人之本性,我们总喜欢指出演员念错的台词,以及广告牌上的错别字。

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陈独秀”,而现实往往给不了我们太多“独秀”的机会。知乎上数万个问题,就成了人们表现的机会。更何况,知乎带有强烈的“去中心化”属性:强调对问题而非大V的关注,很多热门回答者都是小透明。一些热门问题下,多年前的回答至今还能获得不错的长尾流量。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904名中国成年人第三磨牙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和病史的横断面调查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904名中国成年人第三磨牙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和病史的横断面调查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904名中国成年人第三磨牙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和病史的横断面调查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10b9a8a2dd2fb4593f8130ef16c320fc

第1章	化工设计基本知识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第1章 化工设计基本知识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第1章 化工设计基本知识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70ec0519ed26419068a32a511862aa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