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商家坦言,消费者对于价格的敏感程度远远高于重量,隐性涨价可以大大减少对销售情况的影响。不少消费者表示,食品隐性涨价的确容易被忽略,然而商家这种做法却有欺瞒之嫌。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食品包装玩猫腻 加赠?涨价?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食品包装玩猫腻 加赠?涨价?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15de99d3dde0eee2ce3171c2555d57ca
食品包装玩猫腻 加赠?涨价?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现象一】
借新包装悄悄“瘦身”
“包装换,口味换,什么都换,只有天然不换”是某饮料今年的新广告语,细心的消费者发现饮料的容量也换了,该饮料一款新品包装上的净含量已从旧包装的 600ml改成了500ml,但价格还与旧包装一样。
记者在纬一路的一家便利店里看到,许多饮料产品的新一季包装不约而同都进行了“瘦身”。与以前圆筒的瓶身相比,今年的新包装大多明显向内凹了。以往,瓶装饮料绝大部分都是500ml~600ml装,但现在,雀巢冰爽茶已经由原来的500ml调整到480ml,美汁源果粒橙由原来的500ml调整到了450ml。一些新品饮料的包装也大多少于500ml,例如,去年才上市的百事果缤纷净含量450ml,第五季果葩也只有420ml。
除了饮料,方便面、酸奶、小食品也不乏“瘦身”的例子。爱吃瓜子的张小姐经常购买5.3元308克装一袋的洽洽瓜子,可是最近她发现瓜子似乎比以前少了,仔细一看,原来现在一包的重量已改成了260克,而之前买的308克装的已经调成了6.5元。
【现象二】
包装不变却称“加赠”
虽然“缩水”、“瘦身”不易被消费者发现,但至少商家已经在外包装上明确了商品的量已经少了。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还有一些商家,虽然保持了原来商品的重量,却标出了“加赠”的促销字样。
记者看到,某饼干品牌一款“梳打3+2”夹心饼干,外包装上打出了“加赠25%”、“100克+25克”的字样。但同一品种其他口味的饼干,没有“加赠”字样,重量却也是125克。“如果不仔细看,还真以为这款有加赠呢。”喜欢吃该款饼干的刘小姐感慨道。用此招数的商家并不是只此一例,某奶粉品牌的一款500克装全脂甜奶粉,包装上也有“加赠25%”的字样,但营业员告诉记者,这款促销产品是老包装,现在新包装的重量已经变成了400克。
而竞争激烈的酸奶产品,商家换了小包装之后,似乎还迎来了促销旺销的效果。一位酸奶促销员告诉记者,原来的杯装酸奶大多是120克包装的,但现在大部分都成了100克包装的了。“现在我们都在做买8送2的活动,如果还是原来的120克/杯,肯定没办法这样大力度促销”。
市民张先生算了一笔账,买8送2的杯装酸奶,9.5元可以买到1000克的酸奶;如果仍按120克的老包装来算,8杯的重量仅比10杯100克装的少了40克,但给人的感觉却是少送了“两杯”。这种促销手法,表面上让消费者感觉特别实惠,但实际上消费者并没有得到实惠。
【声音】
消费者质疑商家“叫屈”
采访中,记者发现,大多数消费者对于商家悄然“缩水”、“瘦身”的现象并没有察觉。不少消费者告诉记者,论瓶、论盒买的食物,都只习惯以瓶和盒等包装容器为单位评判价格,很难关注到具体的克数,多掏了钱自己也不知道。
有消费者对商家的这种隐性涨价手段提出质疑。市民杨女士认为:“虽然现在成本上涨,商品涨价是趋势,但商家利用‘缩水’这种暗涨的手段,让消费者不明不白地消费、不知不觉地多掏钱有欺瞒之嫌,是不讲商家信誉的表现。”
采访中,不少商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商品“缩水”、“瘦身”的确是现在很多企业隐性涨价的手段,但认为“外包装已经明确显示了重量,应该不算欺骗”。
他还告诉记者:“改换新包装以来,我们的产品销量并没有受到影响。”而针对消费者的质疑,很多商家表示,“如果在产品的外包装上都标注了重量,消费者可以辨别,应该不算欺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