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资格考试司法考试共同犯罪分类依据是什么思维导图

共同犯罪分类依据是什么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免费下载
免费使用文件
放手你走 浏览量:32023-03-08 12:33:44
已被使用0次
查看详情共同犯罪分类依据是什么思维导图

大家或许都应该刑法的知识有一定程度上的了解。那么大家是否知道共同犯罪分类依据是什么呢?接下来将由树图网小编为您详细整理介绍有关共同犯罪分类依据是什么的相关知识。以供广大读者参考与学习,谢谢大家的阅读。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共同犯罪分类依据是什么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共同犯罪分类依据是什么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73edd82d5a7fef5cc38e64ff2b186edc

思维导图大纲

共同犯罪分类依据是什么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一、什么是共同犯罪

共同犯罪分为一般共犯和特殊共犯即犯罪集团两种。一般共犯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而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

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在此之外的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加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共同犯罪人除主犯、从犯、胁从犯之外,还有教唆他人犯罪的教唆犯。

二、共同犯罪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一)、我国刑法对共犯的分类,学者们一般认为采纳的是混合分类法,又称折衷分类法:以作用分类法为主,将共同犯罪人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同时兼顾分工分类法,考虑到教唆犯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将其加为法定的共同犯罪人种类之一。

(二)、各国立法对共同犯罪人的分类可谓五花八门,但从采用的分类标准上看,却不外乎两种:

1、分工分类法:即按照共犯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分工或行为的形式进行分类。

分为:(1)正犯;(2)教唆犯;(3)帮助犯;(4)组织犯。

2、作用分类法:即按照共犯人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大小进行分类。

分为:(1)主犯;(2)从犯;(3)胁从犯。

这两种分类方式应当说各有利弊。分工分类法能够客观地反映各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实际分工及其联系形式,可以很好地解决对共同犯罪人的定性问题。但是对共同犯罪人予以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正确确定各共同犯罪人刑事责任的大小,而刑事责任大小取决于各共同犯罪人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大小,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大小取决于其行为在侵害法益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大小,分工分类法不能充分的揭示各工作犯罪人在共同侵犯某种法益的活动中所其的作用,难以很好地解决对共同犯罪人的量刑问题。因此,从纯粹采用分工分类法的国外立法例来看,对于“教唆犯”只能规定“依正犯处罚”,无法体现教唆犯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实际作用大小,对刑罚轻重的影响。

作用分类法则正好相反,它虽然有助于解决各共同犯罪人的刑事责任问题,但在表明各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分工及彼此联系上,却显示出一定的局限性,即不能准确地说明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行为的法律性质,从而对其准确定罪。

三、共同犯罪的主体条件

共同犯罪成立的主体条件是两人以上。这里要注意准确对“人”的理解,这里的“人”是指符合刑法规定的作为犯罪主体条件的人,不仅包括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也包括法人、单位等法律拟制的人。具体而言,即包括两个以上的自然人所构成的共同犯罪,也包括两个以上的单位所构成的共同犯罪,还包括单位与有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所构成的共同犯罪(后两种情况可称之为单位共同犯罪,对其处理既要根据总则关于共同犯罪的规定也要考虑关于单位犯罪的规定)。

四、不构成共同犯罪的情况

1、共同过失犯罪行为

2、故意加过失的情形

3、犯罪的故意内容不同

4、同时犯不成立共同犯罪

5、实行过限的情形

6、事前无通谋的事后帮助

7、先后犯的特殊情形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记忆的窍门——普通人提高记忆力的方法》钟道隆教授撰写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记忆的窍门——普通人提高记忆力的方法》钟道隆教授撰写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记忆的窍门——普通人提高记忆力的方法》钟道隆教授撰写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72314ea5be8559359315fad84fb4ccc9

供应商全生命周期管理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供应商全生命周期管理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供应商全生命周期管理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c16c2ec4eb52581cff95e452df7ae4e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