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资格考试司法考试犯罪中止认定标准以及构成要件思维导图

犯罪中止认定标准以及构成要件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会员免费下载30积分
会员免费使用30积分
活在故事里 浏览量:02023-03-08 12:51:41
已被使用0次
查看详情犯罪中止认定标准以及构成要件思维导图

犯罪中止的认定标准是行为人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有效的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犯罪中止的构成要件包括犯罪过程中这一时间性条件、犯罪嫌疑人自动放弃这一自动性条件以及犯罪嫌疑人放弃犯罪起到有效阻止危害结果的发生有效性条件。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犯罪中止认定标准以及构成要件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犯罪中止认定标准以及构成要件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7c52c693514a81816bf3901e3335d669

思维导图大纲

犯罪中止认定标准以及构成要件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一、犯罪中止的认定标准

犯罪中止的认定标准是:行为人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犯罪形态分为预备、中止、未遂、既遂,中止犯主观上表现为行为人自动的意思表示,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二、犯罪中止的构成要件

犯罪中止的成立应具备三个构成要件:

为了更好在司法实践中掌握犯罪中止应用,有必要对犯罪中止,犯罪的未遂,犯罪未遂进行比较犯罪的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中止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

1.犯罪中止必须是发生在犯罪过程中,这是犯罪中止的时间性条件。

2.犯罪中止必须是行为人自动地中止犯罪,这是犯罪中止的自动性条件。这里的自动中止必须是彻底的。

3.犯罪中止必须是行为人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这是犯罪中止的有效性条件。犯罪既遂是对犯罪中止的绝对排斥。

犯罪的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行为。

三、犯罪中止的意思

犯罪中止的意思是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犯罪中止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在犯罪预备阶段或者在实行行为还没有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放弃犯罪;二是在实行行为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刑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四条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物联网团标制定流程图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物联网团标制定流程图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物联网团标制定流程图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8821d01fe120f09bbd296761f97e3c88

4.1.1椭圆的标准方程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4.1.1椭圆的标准方程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4.1.1椭圆的标准方程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499e1b7afe2857ccc3d56e0a74d0490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