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资格考试司法考试犯罪中止的法律特征思维导图

犯罪中止的法律特征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免费下载
免费使用文件
旧人不归 浏览量:12023-03-08 12:57:01
已被使用0次
查看详情犯罪中止的法律特征思维导图

犯罪中止有什么法律特征?刑法第24条第一款规定犯罪中止的概念是:“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其法律特征具体分为四个方面,一是中止的时间性,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二是中止的自动性。必须是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三是中止的客观性,要求在客观上有中止行为;四是中止的有效性,即有效地中止了犯罪行为。树图网小编在本文就犯罪中止的法律特征详细介绍。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犯罪中止的法律特征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犯罪中止的法律特征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4fd802f0906b28f4c2f232b74b836649

思维导图大纲

犯罪中止的法律特征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一)中止的时间性

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即在开始实施犯罪行为之后、犯罪呈现结局之前均可中止。中止的时间性,是由中止的有效性决定的,即“放弃犯罪或者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决定了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中止不能发生在既遂之后,但如果对犯罪既遂缺乏合理解释,也可能人为地限制中止的成立范围。

(二)中止的自动性

成立犯罪中止,要求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这是犯罪中止与犯罪预备、犯罪未遂在主观上的区分标志。

行为人中止犯罪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的出于真诚悔悟,有的因为对被害人产生同情之心,有的由于惧怕刑罚处罚,有的为了争取宽大处理,如此等等。一方面,不能将引起行为人中止犯罪的原因,当作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从而否认中止的自动性。另一方面,也不能因为存在客观障碍就否认中止的自动性。在存在客观障碍的情况下,有时行为人并没有认识到,而是出于其他原因放弃犯罪的,应认定为中止;有时行为人认识到了,但同时认为该客观障碍并不足以阻止其继续犯罪,而是由于其他原因放弃犯罪的,也应认定为中止。

(三)中止的客观性

中止不只是一种内心状态的转变,还要求客观上有中止行为。中止行为分为两种情况:行为未实行终了、只要不继续实施就不会发生犯罪结果时,中±L行为表现为放弃继续实施犯罪行为;行为实行终了、不采取有效措施就会发生犯罪结果的情况下,中止行为表现为采取积极措施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

(四)中止的有效性

不管是哪一种中止,都必须没有发生行为人原本所追求的、行为性质所决定的犯罪结果。行为人虽然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采取措施防止结果发生,但如果发生了行为人原本所追求的、行为性质所决定的犯罪结果,就不成立犯罪中止。

犯罪中止的上述四个特征,使其分别与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既遂相区别。同时具备上述四个特征的,才成立犯罪中止。

网友们都在关注:

■犯罪中止成立的条件

(责任编辑:六六)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四条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摩擦系数对螺栓连接的影响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摩擦系数对螺栓连接的影响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摩擦系数对螺栓连接的影响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c40d307782aa13a0297859e8cbedd6ba

食物的微生物污染及其预防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食物的微生物污染及其预防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食物的微生物污染及其预防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e2e9af9ab417c29e80203b8bc476a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