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资格考试司法考试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有什么区别思维导图

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有什么区别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免费下载
免费使用文件
以为你会等我 浏览量:02023-03-08 13:18:08
已被使用0次
查看详情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有什么区别思维导图

如今是一个法制的社会,很多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都离不开法律。故意犯罪的犯罪形态中犯罪预备和犯罪中止要很大不不同。那么两者的区别是什么?接下来,树图网的小编将向您介绍关于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有什么区别相关内容!欢迎阅读!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有什么区别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有什么区别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ce700c963fb8356fb5e4dd956d956337

思维导图大纲

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有什么区别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一、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有什么区别

1、概念不同

犯罪预备,是指做实施犯罪前的准备工作;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的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是犯罪中止。

2、处罚不同

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二、犯罪预备的特征

1、客观特征

(1)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的预备行为,即为犯罪的实行和完成创造便利条件的行为。犯罪预备不同于犯意表示。犯意表示是指以口头、文字或其他方式对犯罪意图的单纯表露。二者的区别在于:犯罪预备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已具备特定的犯罪构成,我国刑法规定原则上要作为犯罪处理;而犯意表示,还不是行为,无论是从行为人的主观意图还是客观表现上看,都不是在为犯罪实施创造条件,不具有社会危害性,对犯意表示不能处罚。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以下两种类似于犯意表示的行为不能认定为犯意表示而应以犯罪论处:一是某些具体犯罪的构成中所包含的口头或书面语言形式的实行行为。如侮辱罪、诽谤罪、煽动分裂国家罪以及教唆犯罪里所包含的言语行为,作为强奸罪、抢劫罪等犯罪的手段行为的威胁性语言。这些特定的语言在特定的犯罪构成中属于犯罪的实行行为,具备这些语言不但构成犯罪,而且不是犯罪预备,而是已经实行犯罪的其他犯罪形态。二是单个人犯罪中制定犯罪计划的书面语言,以及共同犯罪中勾结共同犯罪人、交流犯罪思想、商议犯罪计划的口头语言或者书面语言。这些语言都已经超出犯意表示的范畴,而是在为实施犯罪创造条件的犯罪预备行为,足以构成犯罪的,应当以犯罪论处。

(2)行为人尚未着手犯罪的实行行为,即犯罪活动在具体犯罪实行行为着手前停止下来。以上两个特征说明了犯罪预备形态可能发生的时空范围,即开始实施犯罪的预备行为起直至犯罪实行行为着手之前。

2、主观特征

(1)行为人进行犯罪预备活动的意图和目的,是为了顺利着手实施和完成犯罪。可见, 预备犯的主观方面既有进行犯罪预备活动的意图,有具有进而着手实行和完成犯罪的意图。但是后者尚未实际展开而只是在犯罪预备活动中间接地得到反映;而前 者,即为了顺利地着手实施和完成犯罪而进行犯罪预备活动的意图与目的,才是预备犯主观方面主要的内容和特征所在。犯罪预备行为的发动、进行与完成,都是受此种目的的支配的。

(2)犯罪在实行行为尚未着手时 停止下来,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即是被迫而非自愿在着手实行行为前停止犯罪。这是犯罪预备与犯罪预备阶段中止的关键区别所在。所谓意志以外的原因,是指足以阻碍行为人着手实行和完成犯罪的因素,如果该因素不足以阻碍行为人继续着手实行犯罪的,行为人也认识到这一点的(排除行为人存在认识错误而构成犯罪预备的情形),应认定为犯罪预备阶段中止。

三、犯罪中止的成立条件

1、要求犯罪中止是发生在犯罪的过程当中。

2、此时必须要是行为人自发自动的中止了犯罪行为,同时要求自动中止必须是彻底的。

3、中止了犯罪行为之后,同时要求对于犯罪结果的发生是起到了有效的防止作用,否则的话可能也无法成立犯罪中止。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1.形成天台小学各学科课程教学改革新模式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1.形成天台小学各学科课程教学改革新模式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1.形成天台小学各学科课程教学改革新模式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c0ab06066d34a78448ade8bc8eca0499

经验与教训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经验与教训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经验与教训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77a0c80d028e75ba247385489d0f5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