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资格考试司法考试犯罪预备阶段中止怎么处罚思维导图

犯罪预备阶段中止怎么处罚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免费下载
免费使用文件
心奴 浏览量:42023-03-08 13:21:22
已被使用0次
查看详情犯罪预备阶段中止怎么处罚思维导图

刑事犯罪的阶段有很多种,其中包括犯罪预备阶段,这个阶段是犯罪实施的开始,而当犯罪预备阶段选择中止时,是如何认定的呢?又是怎么处罚呢?因此,想必大家想知道,关于犯罪预备阶段中止怎么处罚?接下来由树图网小编详细为您介绍!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犯罪预备阶段中止怎么处罚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犯罪预备阶段中止怎么处罚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e92fa8edbd11ae7d3e75d5b2b5cfef66

思维导图大纲

犯罪预备阶段中止怎么处罚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一、犯罪预备阶段中止怎么处罚

《刑法》第二十二条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

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第二十三条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第二十四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二、犯罪预备阶段的中止的认定

犯罪预备阶段的中止可以从两个角度理解:

1、犯罪预备的中止即停止预备犯罪,犯罪人不再继续为实行犯罪做准备。

2、犯罪预备阶段进行到犯罪实行阶段的中止,即没有按照预备的犯罪形式继续实施犯罪。

当出现了这两种情形之一的时候均可以认定为犯罪中止。犯罪预备的中止标志着犯罪人实行对应犯罪的犯意消灭,但是犯罪人并不当然停止犯罪,在一种犯罪预备阶段发生犯罪中止后,可能又会发生另一种犯罪预备。

三、犯罪预备阶段的中止的原因

中止犯罪的主观原因,有的是惧怕受到刑罚的惩罚;有的是由于他人的劝说而改变了原来的犯罪意图;有的是良心发现,幡然悔悟,改变了自己的犯罪意图;有的则出于对被害人的怜悯,转而防止犯罪结果的出现。犯罪中止的主观原因,不影响犯罪中止的成立。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

犯罪中止要求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行为人在客观上能够继续犯罪和实现犯罪结果的情况下,自动作出的不继续犯罪或不追求犯罪结果的选择。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二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三条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四条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怎么都快乐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怎么都快乐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怎么都快乐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46e847120b8029f1cda0661cbd135c9d

信息和数据的内涵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信息和数据的内涵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信息和数据的内涵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a8861436f5255e047695984b28bc7c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