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资格考试司法考试诬告陷害罪立案标准是什么思维导图

诬告陷害罪立案标准是什么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免费下载
免费使用文件
无人在意 浏览量:02023-03-08 16:21:34
已被使用0次
查看详情诬告陷害罪立案标准是什么思维导图

在电视中我们一定经常听到诬告陷害这个词,那大家知道这也是一项罪名吗?知道危害有多大码。那么,诬告陷害罪立案标准是什么?诬告陷害罪的法律特征是怎样的?诬告陷害罪与报复陷害罪的界限?针对这几个问题树图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诬告陷害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诬告陷害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bf0d33619fd70f5b6f758cd584faed87

思维导图大纲

诬告陷害罪立案标准是什么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一、诬告陷害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犯罪事实,作虚假告发,意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行为。“捏造”,是指无中生有,虚构犯罪事实,意使被诬告者受到错误侦查、起诉、审判等。“虚假告发”,是指行为人将捏造的犯罪事实向有关单位进行告发。告发的形式有多种多样,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可以是署名的,也可以是匿名的。诬告陷害罪在主观方面必须是故意,具有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的目的,故其行为不仅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利,同时侵犯了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

按照有关规定,行为人涉嫌诬告陷害,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一是捏造的犯罪事实情节严重的;二是诬告陷害的手段恶劣的;三是严重影响了司法机关的正常工作的;四是有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条规定,犯诬告陷害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此罪的,从重处罚。不是有意诬告,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构成犯罪。至于诬陷没有达到法定年龄或者没有辨认或控制能力的人犯罪,仍构成诬告陷害罪。虽然司法机关查明真相后不会对这些人科处刑罚,但将他们作为侦查的对象,使他们卷入刑事诉讼,就侵犯了其人身权利。

二、诬告陷害罪的法律特征是怎样的

1、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权利,也侵犯了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

2、客观方面表现为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实,并且向司法机关或有关机关告发。构成本罪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捏造的事实必须是他人的犯罪事实,如果捏造的事实不是以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则不构成本罪;

(2)不仅捏造了他人的犯罪事实,而且将捏造的犯罪事实向有关机关进行了告发;

(3)诬告陷害的行为必须是明确的对象;

(4)诬告陷害情节严重的,这里所规定的“情节严重”,主要是指捏造的犯罪事实情节严重,诬陷手段恶劣,或者社会影响恶劣等。只要诬告陷害的行为符合以上条件,不论被诬陷人是否受到刑事处罚,都不影响本罪成立。

3、主体是一般客体.既可以是普通公民,也可以是国家工作人员。

4、主观方面是故意,并且具有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的目的,至于出于什么动机,不影响定罪。

三、诬告陷害罪与报复陷害罪的界限

1、客体要件不同:前者侵犯的是公民的人身权利;后者侵犯的是公民的民主权利。

2、对象不同:前者的对象是一切公民;后者的对象是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与举报人。

3、主体不同:前者是一般主体;后者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4、行为表现不同:前者表现为捏造犯罪事实,作虚假告发;后者表现为滥用职权、假公济私,进行报复陷害。

5、目的不同:前者是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后者是一般报复的目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了报复陷害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利用职权、捏造犯罪事实,并向有关机关告发的,完全符合诬告陷害罪的特征,应定诬告陷害罪,不定报复陷害罪。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两百四十三条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物联网团标制定流程图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物联网团标制定流程图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物联网团标制定流程图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8821d01fe120f09bbd296761f97e3c88

4.1.1椭圆的标准方程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4.1.1椭圆的标准方程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4.1.1椭圆的标准方程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499e1b7afe2857ccc3d56e0a74d0490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