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资格考试司法考试特殊防卫权的司法解释思维导图

特殊防卫权的司法解释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免费下载
免费使用文件
情痞有泪 浏览量:42023-03-08 17:11:13
已被使用0次
查看详情特殊防卫权的司法解释思维导图

在面临不法侵害时,为了自身或者他人的安全,对实施不法侵害人进行反击的行为就是正当防卫。正当防卫也有限度,不能超过对方对你伤害的范围,但严重危机安全的除外就属于特殊的正当防卫。那么您知道特殊防卫权的司法解释吗?树图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的法律知识,下面一起来看看吧,相信会对您有所帮助。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特殊防卫权的司法解释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特殊防卫权的司法解释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cb732f1c3791901f39e354cc2bec5ed0

思维导图大纲

特殊防卫权的司法解释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一、特殊防卫权的司法解释

特殊防卫权是指,根据《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特殊防卫权制度的诞生,与立法者的价值取向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特殊防卫权制度的价值取向:

(一) 从刑法的人权保障与社会保护机能方面来看。人权保障机能和社会保护机能的冲突是刑法价值冲突的聚焦点,它可以涵盖一般正义和个别正义、安全和灵活等价值冲突形式.特殊防卫权制度反映了不法侵害人与防卫人两者的利益冲突,也就是立法者对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和社会保护机能两者的选择。《刑法》第20条第3款的规定使得原来应该保持平衡的刑法两大机能失衡,有悖于人权保障的要求。特殊防卫权制度没有规定防卫限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立法者没有注意到刑法的人权保障与社会保护这两大机能的协调与平衡,这种立法的价值取向赋予了公民极大的正当防卫权,但对不法侵害人的合法权益却照顾不周,有导致特殊防卫权滥用的趋势。刑法作为最重要的基本法之一,社会保护和人权保障是刑法的两大机能。社会保护要求刑法通过惩罚犯罪来维护社会秩序;人权保障则意味着刑法须在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之间划定一条合理的界线,通过防范公权越界来保护公民权利。因此,特殊防卫权的设立在强化防卫人权利的同时,弱化了对不法侵害者应有合法权益的保护。

(二)从刑法的正义性与功利性的取舍方面来看。功利性和正义性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一对矛盾他们之所以有这种选择,是因为他们认为防卫人是弱者,侵害人是强者,而法律应当首先保护弱者的权利。但是他们却忽略了在防卫过程中存在一个角色转化的过程。防卫人在遭受侵害人有备而来的侵害时是处于弱势地位的,但是防卫人在实施防卫行为后,可能造成不法侵害人的伤亡,此时不法侵害人就取代防卫人,成为了弱者。因此正当防卫制度也需要保护不法侵害人的合法权益,从而对防卫人的防卫行为作。出一定的限度要求,然而,特殊防卫权制度却为了维护社会稳定,鼓励见义勇为而取消了此种限制,对不法侵害人造成不公平。

二、特殊正当防卫成立条件

成立特别防卫,需具备以下条件:

(一)特别防卫首先应具备成立正当防卫的起因、时间、对象、主观这四个基本条件。

(二)特别防卫还必须具备特定的对象条件,既只有对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进行防卫时,才成立特别防卫;而对于一般违法行为的暴力行为、非暴力犯罪、轻微暴力犯罪、一般暴力犯罪进行正当防卫时,不适用特别防卫。

(三)实施特别防卫应注意,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在时间上不当。即使是遇到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也不允许在不法侵害结束后继续打击不法侵害人。

(四)只有当上述犯罪严重危及人身安全即防卫人为保护人身安全进行防卫时,才能成立特别防卫;保护其他法益时,则不能成立特别防卫。

三、特殊防卫权需具备特殊的构成要件:

(一)防卫目的是为了保护人的身体。故意伤害行为客观上侵犯的是他人的生命权和健康权,故意伤害案件中的防卫目的即是为了制止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权利遭受到的不法侵害。

(二)故意伤害的中的不法侵害具有暴力性和主动性。不法侵害是指对本人或者他人人身权利的侵害,在故意伤害案件中主要是对公民人身权利中生命权和健康权的侵害,这种侵害一般带有暴力性质。故意伤害案件中的侵害是一种具有主动攻击的有可会造成损害的行为,故意伤害案件中侵害人对被害人的伤害是故意的,有目的的,被害人的防卫行为系在侵害行为之后作出的,因此故意伤害案件中的不法侵害是积极的、主动的。

(三)在防卫时间上更为紧迫。故意伤害行为的发生具有时间短、危害效果直接明显等特点,特别是在运用暴力手段侵害他人身体的故意伤害行为,针对这种行为,只有及时的采取防卫措施才能有效制止暴力行为的发生,因此在时间上比一般的防卫行为更为紧迫。

(四)在防卫手段上表现为以伤害行为制止伤害行为。故意伤害行为系对他人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的行为,在伤害行为发生的过程中只有采取减弱其行为能力的措施才能有效制止此类行为的发生,特别是在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伤害案件中,由于时间上的紧迫性无法采取其他措施的情况下,为达到防卫目的只能采取更加有力的伤害行为。

既然特殊防卫的基础条件必须是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它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的存在,在故意伤害犯罪中,如何理解并界定暴力犯罪行为即成为认定特殊防卫的关键。

对于刑法中规定的“行凶”一词如何理解,深圳刑事律师认为“行凶”一词可做故意伤害理解。“行凶”一词在现代汉语中的基本含义为杀人或伤人,但第3款把“行凶”与“杀人”并列,这就把“杀人”从中分离出来,在此行凶只能是指故意伤害了。故意伤害既包括致人轻微伤害,又包括故意伤害致人轻伤,也包括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也就是说在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的“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中,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均为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的定语,“行凶”必须是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否则不能成为特殊防卫的基础条件。据此可知,“行凶”只能是比较严重的故意伤害,即可能构成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死亡)罪,而不能包含致人轻微伤害或致人轻伤。

特殊防卫中的暴力,应为行为人故意对人身实施较强的有形物理力的行为,不排除造成重伤、死亡的可能性。至于是否具有足以抑制被害人的反抗程度,并不影响对暴力的认定。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侵害,有程度上的差异,可分为严重危及人身安全和一般危及人身安全两类。特殊防卫只能适用于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从字面上来理解,“严重危及”不是一般的危及,可以理解为对人身安全的侵害迫在眼前,且具有直接的现实性,如果不马上实施特殊防卫,就会立即发生防卫人重伤、死亡等严重后果。由于实践中危害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多种多样,其使用的暴力手段的强弱也各有不同,很难给“严重危及人身安全”下一个统一的定义。它只能根据暴力犯罪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侵害人所使用的暴力手段,并参照双方力量的对比、侵害人的目的、侵害的强度等,加以综合考察。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条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2b661cf4ade73538d8004d69fc5127bb

数字工匠的AI+跨部门共育创新研究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数字工匠的AI+跨部门共育创新研究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数字工匠的AI+跨部门共育创新研究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15a74efb86bd5d61a9520c2560f7e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