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资格考试司法考试寻衅滋事罪罪刑法定原则有哪些思维导图

寻衅滋事罪罪刑法定原则有哪些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免费下载
免费使用文件
南归 浏览量:32023-03-08 17:39:38
已被使用0次
查看详情寻衅滋事罪罪刑法定原则有哪些思维导图

刑罚中对于寻衅滋事罪相关的问题作出了具体的规定,因为此罪名的犯罪构成中主观方面显然是直接故意的进行挑衅行为。那么,寻衅滋事罪罪刑法定原则有哪些呢?我相信你一定会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今天树图网的小编就带你详细了解有关于此的问题。下面,请看详细介绍。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寻衅滋事罪罪刑法定原则有哪些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寻衅滋事罪罪刑法定原则有哪些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c2a8df15ce56aaa7a3f235c3aa89da82

思维导图大纲

寻衅滋事罪罪刑法定原则有哪些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一、寻衅滋事罪罪刑法定原则有哪些

寻衅滋事罪的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破坏社会秩序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行为人的犯罪动机是为了满足耍威风、取乐等不正常的精神刺激或其他不健康的心理需要。在寻衅滋事活动中的行凶伤人、抢夺财物、毁坏公物、侮辱人格等,同伤害罪、抢夺罪、毁坏财物罪等,在客观上几乎没有任何区别,要分清寻衅滋事与上述犯罪,关键看主观动机。如果是出于贪利而非法占有公私财物,或者为了泄愤、报复而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就构成抢夺罪、故意毁损公私财物等侵犯财产罪;如果是为了向社会挑战,故意破坏公共秩序而公然抢夺或毁损公私财物情节恶劣的,就构成寻衅滋事罪;如果是为了寻求精神刺激或变态心理的满足随意殴打他人,就构成寻衅滋事罪;如果在公共场所无理取闹,破坏公共秩序,寻求精神刺激,就构成寻衅滋事罪。

在审判实践中,对寻衅滋事罪的主观特征认识不清,容易导致混淆寻衅滋事罪与其他犯罪的界限。例如,张某、宋某等三人在盗窃销赃后,骑自行车回家,途中因违反交通规则与农民刘某相撞,双方发生争吵,张某首先推刘某一掌,继之两人厮打起来,宋某上前一脚将刘踢倒在地,随后掏出水果刀,向刘的下腹部猛刺一刀,行凶后被告人骑车逃走。一审法院对张某等定以盗窃罪、寻衅滋事罪。二审法院认为事情发生在争吵过程中,不同于流氓无故寻衅滋事,改判故意伤害罪、盗窃罪。这一案例一审判决的错误就在于没有认识清楚寻衅滋事罪的主观特征,把事出有因的伤害与流氓寻衅滋事混为一谈。

二、量刑处罚

第二百九十三条 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三、本罪与抢劫罪的界限

1、主观特征上不同。寻衅滋事罪是以满足耍威风等不正常的精神刺激或其他不健康的心理需要为动因,以破坏社会秩序为目的抢劫罪是以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为目的,犯罪动机多种多样。

2、客观上不同。寻衅滋事罪表现为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行为;抢劫罪表现为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行为。

3、客体上不同。寻衅滋事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公共秩序;抢劫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

本罪与故意伤害罪的区别

1、动机不同:寻衅滋事基于打人取乐发泄或者显示威风、无端寻衅之动机;故意伤害往往产生于一定的事由或者恩怨。

2、行为对象不同:寻衅滋事的行为对象是不特定的,而故意伤害往往是特定事情的关系人。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逻辑框架图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逻辑框架图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逻辑框架图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b0500f01e91ae29114519f47d17497a3

杨贤江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杨贤江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杨贤江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16357402c8bc9d264bf840a29fdc8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