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资格考试司法考试改良我国的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机制思维导图

改良我国的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机制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免费下载
免费使用文件
旧街悲巷 浏览量:62023-03-09 01:47:37
已被使用0次
查看详情改良我国的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机制思维导图

青少年违法犯罪是一个复杂、长期的社会问题。我国目前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和矫治基本上依赖于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的管束,有的未成年人父母自身行为不良,对孩子影响最坏。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改良我国的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机制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改良我国的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机制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51400c9b0ab83557f6a17ed956eacf17

思维导图大纲

改良我国的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机制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有的父母忙于工作和经商,无暇对子女管理教育;有的家庭不和相互吵架、打骂甚至婚姻破裂,使未成年人无法感受家庭温暖;还有的父母对子女教育简单粗暴,有心无力,子女有过错不能正确说服引导,而是拳脚相加甚至赶出家门;也有的父母对子女过分溺爱、放任,当孩子的欲望无法得到满足的时候,这些孩子往往走上犯罪道路。目前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教育存在单一化的问题,教育方法、内容简单化,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对差生歧视、排挤、放弃教育,从而留下犯罪隐患。现有的法律只规定如果未成年人的父母和其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放任未成年人有不良行为或者严重不良行为的,由公安机关对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予以训诫,责令其严加管教。显然,这样的规定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未成年人的父母和监护人以及学校的职责缺乏有力的保障和督促他们实施其职责的机制。同时青少年犯罪预防,社会责任重大。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佟丽华认为,大众传播媒介的暴力、凶杀、色情等有害信息和口袋书、暴力电子游戏、淫秽光盘以及网络色情内容等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显而易见。 网络色情内容也是诱发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是引诱青少年性犯罪的罪魁祸首。另外,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使外来务工人员和农村人口大量涌入,他们的子女受到歧视,很难在城市中找到定位,贫富不均等现象也很容易让他们走上歧途。由此可见,青少年犯罪是一种社会“综合症”。

笔者就如何改良我国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机制谈几点建议。

一、立法之前应该作好充分的调查,制定法律要有明确的针对性。

准确的犯罪数据,从案件类型到实施犯罪的人员背景都予以数字公开告知天下,不仅使决策者、司法部门了解真实的犯罪问题,而且让公众也了解犯罪现状,从而,政府制定的每项法律都能得到公众的支持,得到基层政府及相关财政方面的支持,使犯罪的综合治理成为可能。目前,我国由于认识及实践中的一些问题,对于犯罪的数据通常采取正面回避的策略,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也始终处于一种“不实”状态。从思想上分析,在一些管理者或决策者心目中,犯罪数量是与政绩或社会制度挂钩的,似乎犯罪问题将会影响某种“政治声誉”;在实践中,一些地方更是将犯罪数字直接与政绩挂钩。因而,凡是实行“一票否决制”的地区,犯罪的数字更是处于一种禁锢状态。这种状况不仅导致“自欺欺人”,更危险的是它可能影响到我们对犯罪发展的真正了解,从而影响到研究者准确地预测犯罪趋势,也影响到决策者及时准确地决策,甚至影响到相关的立法活动。为此,笔者认为应该广泛开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课题研究。组织专门力量,开展诸如“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与原因”、“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社区预防”及“正确运用刑事政策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等专题研究,掌握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基本情况,把握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发展趋势,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工作模式。

二、以预防为主,及时防治未成年人犯罪。

根据未成年人生理、心理尚未成熟的特点,应坚持治本和疏导,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预防和矫治。任何一种犯罪行为的发生,都会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一定的损害,甚至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犯罪行为所具有的严重危害性表明了预防犯罪的重要性。及时做好防治工作,就能够有效地制止哪些处在犯罪边缘的人,使其不去犯罪,从而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但我们的预防机制并不健全。目前,法律片面强调保护这一手,而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工读学校和收容少(管)教这类机构都比较少,有的地方根本就没有设立这样的机构,致使一些家中无人照看而有劣迹的未成年人继续混迹社会,产生了不应有的后果。

再比如,青少年涉及性犯罪属于严重不良行为,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在“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一章中,只规定了严加管教、训诫、送工读学校、收容教养、治安处罚等多种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方式。而在英国的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为重点对象的《犯罪与扰乱秩序法》中,将性侵犯行为作为仅次于反社会行为加以禁止。由于这一规定,警察可以向地方法官申请预防措施,具体包括:对违法者进行必要的禁止规定和强制措施,性犯罪者必须到警察部门登记其姓名和住址,以便警察开展进一步的预防工作;警察对违法者在社区的危险状况进行评估;一名有过性犯罪经历的人不能在学校周围闲逛,不能在学校上课或活动期间在学校操场上玩耍;对于违反“性犯罪令”的人,将被宣告有罪将被警告,或列入一个严重的性违法者名单中作为重点预防对象,以此达到在社区预防潜在的“性犯罪”的目的。可见英国的立法者意在淡化具体的犯罪界定而扩大犯罪的本质特征,即注重危害性行为。凡危害社区、危害公众,甚至危害安全意识的行为,都会由此启动相关的司法活动,注重早期的介入和制止,达到行之有效的预防犯罪的目的。

三、淡化刑罚,扩大非监禁刑。

四、强化社会责任,开展情境预防。

情境预防是指通过对情境的控制以预防犯罪的发生。这里的“情境”包括各种可能影响、诱导潜在未成年犯罪人产生动机、决定及实施犯罪行为的直接环境中的人文状况和物理环境。实际上就是属于综合治理范围,青少年犯罪受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种社会条件的影响,其犯罪原因是综合性的,是本人因素、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学校教育等问题互相结合的结果。既然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那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就不可能靠一个部门解决,也不可能按照某一种方法解决,而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齐抓共管,通过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学校、家庭、城市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等各方面共同参与,各负其责。只有这样,才能标本兼治,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可是如何避免法律责任难以落到实处,看上去似乎人人都有责任,一旦出了事却人人都不负责任的状况呢?如英国以法律形式制定社会政策的权限、职责等思路就值得我们借鉴。英国的《犯罪与扰乱秩序法》中制定的“减少犯罪的合作”与中国的“综合治理”策略非常相似。“减少犯罪的合作”首先要求各地方建立一个涉及犯罪对策的权威部门 ,类似于中国的“综合治理委员会”。其主要成员有当地警察的负责人,缓刑部门的官员等。其次还要求这一决策的权威部门要根据最新的法律规定(即《犯罪与扰乱秩序法》),对本地区的犯罪和扰乱秩序现象进行彻底地调查。由于年轻人实施的犯罪几乎成为多数犯罪和扰乱秩序的特征,因此,一定要把对年轻人的调查纳入调查的范围内。合作者必须注意倾听涉及青年人的事(他们将决定社区的未来)。还要扩大与社区的协商,制定政策时必须事先考虑与相关部门的联系与合作情况。然后,制定出本地区减少犯罪的对策,其策略必须包括明确的对象,执行的阶段,长期和短期要达到的目标,具体的措施等。特别重要的是:所有考虑到的细节都必须纳入当地的警察工作中。

总之,《犯罪与扰乱秩序法》中的“减少犯罪的合作”给各地方政府和警察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法律责任:即在与其它部门及整个社区的合作中发展和实现对犯罪控制的策略。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课程的适应群体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课程的适应群体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课程的适应群体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ba777556fb344d604a74a995b567a0aa

abstract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abstract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abstract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8e30d90eb43a4e390c50e44b4b6de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