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思考一个小问题: 如果要让朋友戒掉抽烟的习惯,以下两种方式,哪种更有说服力呢? 赶紧把烟戒了吧,万一得上什么病,你说你小女儿该怎么办? 赶紧把烟戒了吧,这样对你身体好,多活个几年不好嘛! 对一些烟民…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让文案有说服力的技巧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让文案有说服力的技巧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c3b63e1547cab4216332865a6292c3b1
让文案有说服力的技巧 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如果要让朋友戒掉抽烟的习惯,以下两种方式,哪种更有说服力呢?
对一些烟民朋友的反馈,第一种说服方式明显力度更大,更能让人燃起戒烟的欲望。
一、在意“得到”,还是“失去”?
其实上面戒烟的那个例子,代表着劝说的两种不同方向。
第一种方向,是指向“失去”,就是继续抽烟,你会损失什么。
第二种是指向“得到”,也就是戒烟,你会得到什么。
那为什么第一种劝说方式,会显得更有力度,从而更有效呢?
这个问题,其实早就被经济学家卡尼曼找出了答案,他将其总结为“损失规避”,也就是:“大多数人对于损失,比对于收益更加敏感”。
这种劝说方式,就是把你的思考方向引导向“损失”一方,而在这种话术之下,你本来很坚定的离职之心,也可能动摇了。
或者,当爸爸妈妈们催小孩子去刷牙时,他们经常会说:“如果你不好好刷牙,小虫子就会在你的牙上钻个洞,你就没法吃好吃的了。”
这也是激发孩子们的损失规避。
所以根据这个“损失规避”的原理,与其强调“得到”,不如去强调“后果”来的更有效。
好,行为原理讲完了,那这跟文案有什么关系呢?
二、文案中,先为读者强调一个“后果”
先来看一篇,比较经典的甲壳虫文案吧。
1、在文案中提出一个问题,当然这个问题可能是被人们忽略的,但没有关系,总之它是一个确实存在的问题。
2、指出这个问题,会引发的严重后果。
3、给出一个解决方案,并描绘解决问题之后的美妙前景。
并且在这里要注意,它的前两步,都在于去引发读者“损失规避”的心理。
1、提出一个问题:更换配件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2、指出问题的严重后果:某个汽车配件如何找不到,会让你非常头疼。
3、给出解决方案并描绘美好前景:VW汽车,所需的配件都可以找到...我们90分钟就能换一个引擎。
当然,还有很多的文案,他们在表面上并不是这样经典的三段式,而是隐藏的更深一些。
在这篇文案中,虽然没有很明显,但是依然包含着这个路数。
文案中也是:首先提出了一个问题:害怕阅读的人。
然后去指出后果:我害怕阅读的人。一跟他们谈话,我就像一个透明的人,苍白的脑袋无法隐藏...
之后再通过描述阅读的人是什么状态,间接的去渲染前景。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就多次强调过“文案其实就是说话”。而这种路数也是在日常说话中也很常见。
大家看看,在这段对话中,是不是也有着这个经典路数。
三、文案重点在“治愈”,而不是“预防”
文案前辈的休格曼,曾经在书中提出一个文案小技巧:“推销治愈性产品,避免推销预防性产品...销售一种治愈性产品,要比销售一种预防性产品容易的多。”
其实这种技巧,也是由于“损失规避”的原理在起作用。
因为在推销“治愈性”产品的时候,消费者很自然的会往“后果”方向去思考,甚至有的人已经在承担“后果”,所以他们会着急的想要摆脱损失。
而当推销“预防性”产品的时候,消费者便大多会往“前景”方面去想,去思考如果避免了这种问题会有多好,而在这种状态下,他们是不会太着急的。
所以在提炼产品利益点的时候,最好提炼出“治愈”方面的利益点。
比如红牛的“困了累了,喝红牛!”和士力架的“横扫饥饿,做回自己!”都是把产品的利益点放到了治愈的一方面。
四、小结
随着消费行为学和经济行为学的不断发展,人们不断的发现在人们的消费行为中存在着一些根深蒂固的习惯,而“损失规避”就是其中的一个。
而在很多的经典文案中,都包含着损失规避原理的路数: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904名中国成年人第三磨牙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和病史的横断面调查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904名中国成年人第三磨牙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和病史的横断面调查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10b9a8a2dd2fb4593f8130ef16c320fc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9.战斗的基督教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9.战斗的基督教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33d168acd0cd9f767f809c7a5df86e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