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资格考试司法考试刑事诉讼证据标准及运用思维导图

刑事诉讼证据标准及运用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免费下载
免费使用文件
风雪夜人归 浏览量:02023-03-10 13:10:53
已被使用0次
查看详情刑事诉讼证据标准及运用思维导图

证 据在刑事诉讼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要实现刑事诉讼法的任务,做到准确地惩罚犯罪,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既不放纵犯罪,又不冤枉好人,这就需要调查 研究,收集证据,用证据说话。证据是正确进行刑事诉讼活动的事实根据。刑事诉讼中从立案、侦查、起诉到审判,每一个诉讼阶段和诉讼程序,都离不开运用证 据。如果不解决证据问题,刑事诉讼就难以继续进行。不论是处理什么案件,要想查明案件事实,弄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有罪还是无罪,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 于社会的危害程度如何,除了调查研究证据之外,再没有其他办法。由此可见,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刑事诉讼证据标准及运用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刑事诉讼证据标准及运用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12a8d8f385a4d72950cba599b90b61c5

思维导图大纲

刑事诉讼证据标准及运用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一 是客观性。任何犯罪行为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进行的。一个人在实施犯罪的过程中,总要与周围的事物发生联系,从而不可避免地会留下一些反映犯罪 活动的痕迹和物品,或者为被害人、证人等所耳闻目睹。这些都是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无论司法人员是否认识到,它们都是始终存在的。相反,如果不 是客观事实,而是主观推测或虚幻的东西,如猜想、幻觉、作梦、迷信观念等,都不能作为证据。

二是关联性。作为证据的客观事实,必须同案件事实有某种联系,能够根据它来了解案件的某一部分或某些方面的真实情况。同案件事实没有任何联系的客观事物,不能反映案件的性质或者情节,说明不了案件的任何问题,是不能成为证据的。

三 是合法性。刑事证据只能由侦查、检察、审判人员依照法定程序收集,或者由辩护律师及自诉人等依法提供。法律严禁司法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刑讯逼 供;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一切用非法方法获取的所谓证明材料,都不能成为刑事诉讼中的证据,尤其不能作 为定案的根据。司法人员只有依照法定程序来收集证据、审查和运用证据,才能具有法律效力。

以上三点,就是刑事诉讼证据不同于其他事物的质的规定性。要确认某一证据事实是否可信、可用,能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就要看它是否同时具备这三个属性。这是保证办案质量的要害和关键。

既然刑事诉讼证据有以上三个特征,那么我们在刑事诉讼中应当如何运用各种证据呢?下面我们来具体地分析一下。

作 为刑事诉讼证据的客观事实,可以通过人的叙述反映出来,也可以体现在一定的物品上。通过人的叙述反映出来的客观事实,称为人证;通过物品体现出来的客观事 实,称为物证。就证据的表现形式来说,各种各样的证据,不是属于人证,就是属于物证。当然,这是粗线条的说法。如果具体一点说,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 定,证据有下列七种:

(一)物证、书证

物证是指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物品和物质痕迹。刑事诉讼中,可以作为物证的有:(1)犯罪使用的工具;(2)犯罪遗留下来的痕迹;(3)犯罪行为侵犯的客体物;(4)其他可以用来发现犯罪和查获犯罪人的物品,如犯罪分子在现场丢下的酒瓶、烟头等。

书证是指其记载的内容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书面材料。例如,能够说明案件事实的信件;有关案件情况的各种文件等。

物证、书证都是能够反映案件真实情况的客观物质的东西。它们对于揭露、证实犯罪,查获犯罪人,以及查证核实证人证言等其他各种证据,都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也需要指出,物证、书证也可能有伪造的,所以对物证、书证必须进行审查判断,以确定其可靠性和证明力。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运用元认知策略提升高中生古诗词审美能力的教学实践研究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运用元认知策略提升高中生古诗词审美能力的教学实践研究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运用元认知策略提升高中生古诗词审美能力的教学实践研究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f82a29d7441c9af2f104b4f523e80254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 第三章 纪律处分运用规则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 第三章 纪律处分运用规则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 第三章 纪律处分运用规则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9f6406f5cafd1e0b82b6b199db746b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