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基础教育语文高中语文必修上《师说》思维导图

高中语文必修上《师说》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会员免费下载30积分
会员免费使用30积分
活在故事里 浏览量:92023-03-13 17:29:35
已被使用1次
查看详情高中语文必修上《师说》思维导图

高中语文必修上《师说》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高中语文必修上《师说》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高中语文必修上《师说》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2f6d8a44e30399be6f96bd8a8d0c6c67

思维导图大纲

高中语文必修上《师说》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师 说一、作者简介

韩愈,字退之,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二、写作背景

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从师的风尚,但是唐朝,人们却以从师为耻(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同时以官爵的高下为区分门第的标准)。本文作于公元802年,当时韩愈35岁,在文坛已有声望。为了学习和宣传儒道,开展古文运动,他广泛结交青年后学,给以帮助和指导,因而遭到一般士大夫攻击,被讥讽为“好为人师”。《师说》就是回答这种责难的。

三、文学常识

1、“古文”的概念是韩愈提出来的,是一种与内容空洞、重视词藻、堆砌典故、讲究对偶的骈文相对立的散文。它以儒家思想为基本内容,取法先秦两汉散文文法。

2、“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比“论”随便些。初中学过的《捕蛇者说》《马说》《爱莲说》等等都属“说”一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3、六艺经传:六经的经文和传文。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另也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传: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如“春秋三传”;②人物传记。如《张衡传》。

四、基础知识

句读(dòu) 阿谀(ē yú) 郯子(tán) 苌弘(chánɡ hónɡ)

老聃(dān) 李蟠(pán) 经传(zhuàn) 贻(yí)

五、文言知识

(一)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同“授”

2、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

(二)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用来……的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不一定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义:无论

5、吾从而师之 古义:两个词。跟随、而且

6、今之众人 古义:一般人

7、小学而大遗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三)一词多义

1、师

(1)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

(3)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4)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

2、传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zhuàn,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

3、道

(1)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有“风尚”的意思)

(3)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

4、惑

(1)惑之不解(名词,疑难问题)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

(3)惑而不从师(动词,遇到疑难问题)

(四)词类活用

1、吾师道也(名词意动,以……为师)

2、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3、而耻学于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4、孔子师郯子(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

5、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

6、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7、吾未见其明也(形容词作名词,高明的地方)

8、惑而不从师(形容词作动词,遇到疑难问题)

9、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作名词,圣明的人、愚昧的人)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介词结构后置

(1)而耻学于师

(2)师不必贤于弟子

3、宾语前置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4、被动句

不拘于时(介词“于”表被动)

六、课文理解

1、课文翻译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要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困惑的问题,就最终不能理解了。生在我前面,他领会道理本来就早于我,我跟随他学习;生在我后面,如果他领会道理也早于我,我也跟随他学习。我学习的是道,哪管他是生在我之前还是生在我之后呢?因此,无论地位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

唉!尊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也很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 尚且跟从老师并向他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比圣人差得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出于这个原因吧?人们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们;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的老师,是教孩子书本的文字,学习断句,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解答疑难问题。不通晓句读,不能解决疑惑,有的(指“句读之不知”)向老师学习,有的(指“惑之不解”)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没看出那种人的明智之处。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不以拜别人为师为耻。士大夫这类人,说谁是谁的老师、谁是谁的学生之类的话,就成群地聚在一起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十分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觉得近乎谄媚。”唉!尊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从这里)就可以明白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士大夫们瞧不起,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才德比不上孔子。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超过学生,领会道理有早有晚,学术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李家的孩子叫蟠的,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全面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限制,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之道,写了这篇《师说》赠送给他。

2、中心思想

文章阐说从师求学的道理,列举正反面的事例层层对比,反复论证,论述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教育了青年,起到转变风气的作用,也表现出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非凡勇气和斗争精神。

3、课文结构

4、艺术特色

(1)论证严密,概念明晰。文章一开头就断言“古之学者必有师”,接着便说明学者之师是什么样的,然后又顺乎逻辑的需要说明这样的老师到何处寻找。这样一环紧扣一环,环环衔接,一气贯通,论证严密,具有强大的说服力。作者在开头给“师”下定义——“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而在第二段则把“句读之师”和“解惑之师”这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加以辨明,有力地批驳了士大

夫们的诡辩术。

(2)对比论证,逻辑严密。本文第二段写得最为精彩,这和恰当地运用了对比论证有着直接的关系。

(3)气势充沛,笔力雄放。这一方面体现在句式上,韩愈为文多用排比句、对偶句和联珠句,使文章形式整齐,气势充沛,增强了表现力。联珠,又称顶真、蝉联,民间俗称为“咬字”,这样的句式本文中有很多,如开头的“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种句式的运用,加强了句子之间的连接,使论述环环相扣,严密紧奏。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线上销售全链路布局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线上销售全链路布局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线上销售全链路布局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d7d9de3c963dd0170f070d111b460b99

骨料和海外双极驱动,一体化布局领跑行业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骨料和海外双极驱动,一体化布局领跑行业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骨料和海外双极驱动,一体化布局领跑行业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3b02aa55260be20b1cc2be8dc21730b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