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时间轴——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思维导图简介
中国近代史时间轴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840-1919)时间轴,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亥革命等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中国近代史时间轴——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中国近代史时间轴——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05fc993eb76b8c16b3fe750e340c3feb
中国近代史时间轴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840-1919)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鸦片战争
原因
根本原因
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
直接原因
林则徐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
失败原因
根本原因
清朝封建专制制度腐朽,无力抵抗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主观原因
清朝大多数统治者昏庸愚昧,对内敌视人民,对外妥协投降
客观原因
清朝经济落后,抵挡不住英军的坚船利炮;英国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期,经济、军事实力强大
结果
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鸦片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
影响
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林则徐禁烟
意义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危害
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严重摧残了鸦片吸食者的体质,导致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削弱
《南京条约》
主要内容
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2100万银元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性质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侵略者
英法联军(主凶)
美俄(帮凶)
借口
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
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
经过
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清政府在与英、法、美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中,被迫承认了鸦片贸易合法化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大幅增加。
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中俄《瑗珲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割占领土最多的不平等条约
影响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
背景
(1)国际: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2)根本:明治维新后,日本发展资本主义,制定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3)直接:朝鲜农民起义(导火线)
过程
丰岛海战
平壤战役
左宝贵牺牲
黄海战役
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与全舰官兵牺牲
北洋军队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
辽东战役
徐邦道牺牲
旅顺大屠杀
威海卫战役
1895年,丁汝昌自杀
北洋军队全军覆没
失败原因
清朝封建制度腐朽(根本); 清政府腐败无能,避战求和; 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力增强。
中日《马关条约》
规定割台湾给日本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1895年,李鸿章
影响
(1)政治:列强划分“势力范围”瓜分中国,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中国救亡图存运动高涨,戊成变法、辛亥革命义和团运动兴起。 (2)经济:列强资本输出,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实业救国兴起,民族资本初步发展 (3)思想:洋务运动破产;维新思想,民主共和成为社会思潮
八国联军侵华
战争背景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清朝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大清帝国国际地位一落千丈。西方列强便开始对大清帝国这块肥肉垂涎三尺。 1894年之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大清帝国的热潮。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斗争日益高涨。 与此同时随着战争赔款的加深,人民不堪重负,终于引起了义和团运动,清政府内忧外患,无力抵抗,因此西方列强更加放肆,趁火打劫,妄图吞并大清帝国。
经过
(1)爆发:1900年6月,八国借口镇压义和团,联合发动侵华战争 (2)八国联军由天津进犯北京,先后占领天津、北京。
战争结果
签订《辛丑条约》
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清末新政
评价
清末新政是中国全面近代化的新起点。
清末新政没有挽救清朝统治,在清政府被推翻后,中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没有诞生一个稳定的,具有权威性和合法性的新政权,领导中国走上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近代化道路。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第一、民族危机加深色,社会矛盾激化。《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正式沦为两半社会
第二,清末“新政”的破产。一、正式废除科举考试号,二、宣布预备仿行宪政,三、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第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由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发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一、孙中山到檀香山组建了第一个革命团体,心中会立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的根本不同之处: 武装起义。
二、张炳麟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写了《革命军》,陈天华写了《警世钟》、《猛回头》两本小册子。
三、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光复会、岳王会。
四、孙中山和黄兴,宋教仁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同盟会以民报为机关报,并确定了革命纲领。
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围绕中国究竟是采用革命手段还是改良方式这个问题,革命派与改良派分别以《民报》,《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了一场大论战。双方论战涉及的核心问题主要有三个:
一、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这是双方论战的焦点。
二、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三、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
意义
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传播了民族革命思想,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但这场论战也暴露了革命派在思想理论方面的弱点。
...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东野圭吾作品集发布时间线》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东野圭吾作品集发布时间线》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2474cb3c61664c502ba3e83240624680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乾隆(爱新觉罗·弘历)时间线》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乾隆(爱新觉罗·弘历)时间线》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bcaa48d37c0091690f985ccd718c1f9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