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第十四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知识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七单元第十四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思维导图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七单元第十四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思维导图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34a09ee58b09d43f074b6d83766d1eee
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七单元第十四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1.一战的背景
(1)世界形势动荡:
19 世纪晚期至 20 世纪初, 帝国主义掀起了新的瓜分世界的狂潮。
(2)列强矛盾激化
①原因:
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导致它们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②表现
英德矛盾
德国把英国视为“日益衰落的国家” , 开始寻求在欧洲乃至世界的领导地位
法德矛盾
法国与德国因阿尔萨斯—洛林等领土争端积怨已久
德俄矛盾
德国与俄国因不断的贸易摩擦而关系恶化
奥俄矛盾
奥匈帝国与俄国的矛盾集中在巴尔干半岛, 成了欧洲“火药桶”
(3)两大集团形成
目的
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 争夺世界霸权
表现
德国、 奥匈帝国、 意大利组成“同盟国” , 英国、 法国、 俄国组成“协约国”
影响
它们竞相扩军备战, 制定战争计划
2.一战的爆发
(1)导火线:
1914 年 6 月 28 日, 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及夫人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枪杀。
(2)全面爆发:
1914 年 7 月 28 日, 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3)性质:
这场战争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 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
1.三条战线
表现
英法军队与德军对阵西线
西线是决定性战场
德奥联军与俄军在东线厮杀
奥军与俄军及塞尔维亚军队在南线争斗。
影响
这场战争是双方综合国力的较量, 延绵过长的战线和阵地战的战争方式, 使双方都难以有效突破对方的防线, 迅速取胜极为困难
2.战争进程
(1)马恩河战役:
1914年,德军进攻法国,德军失败,标志其“速决战”破产。
(2)日本参战:
1914年,日本占领了德国在中国山东半岛的租借地,第二年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要求。
(3)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1916年,西线相继发生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4)日德兰海战:
1916年,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
(5)后期战况:
1917年,美国和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后于1918年退出了战争。
(6)大战结束:
1918年11月11日,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1.体系建立
(1)主要会议:
1919年和1921—1922年分别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
(2)缔结条约:
《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3)性质:
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主要内容
(1)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2)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
(3)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
(4)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
(5)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3.国际联盟
性质
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
宗旨
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
评价
(1)国联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 原则, 使其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
(2)英法则将国联作为维护自己既得利益、 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
(3)国联在制裁侵略、 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4.大战的影响
(1)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 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 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2)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 革命的胜利, 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3)这场空前惨烈的战争改变了人们的观念, 反对战争、 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二手书销售平台新航标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二手书销售平台新航标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a92403b70afada50cf4fa4f56e0981c9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9.战斗的基督教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9.战斗的基督教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33d168acd0cd9f767f809c7a5df86e3a